36氪|廖兵离开广汽蔚来首度发声:放下也是一种解脱
文章图片
图1/4
头图来源 | 受访人供图
来源:未来汽车Daily
作者 | 秦章勇
挣扎、明晤与奋起 。
没有PPT , 没有激情满怀的开场 , 离开广汽蔚来10多天后 , 廖兵以自由汽车创始人兼CEO的身份低调回归新势力造车阵营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自由汽车是廖兵二次创业 。 2018年 , 时任广汽研究院院长助理的廖兵果断接手广汽蔚来项目 , 可算作他初次创业 。 不过执掌广汽蔚来近三年来并不顺利 , 廖兵几乎没休息过 , 最终却成效甚微 。 “从最初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到现在300多人 , 付出了很多心血 , 最艰难的时候连员工工资都很难发出来 。 ”
创立广汽蔚来之初 , 廖兵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目标 , 三年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的道路 , 但显然“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 。 随着新的战略投资者入局 , 廖兵设定的目标与战略控制股东的想法存在很多差异 。
这些差异“劝退”了廖兵 , “因为即使做下去 , 也没有办法实现最初的目标” 。 廖兵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有时候放下也是一种解脱 。
现在廖兵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自由汽车 , 他希望自由汽车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 这一次 , 廖兵只给了自己两年时间去实现初步的目标 , “自由汽车定位高端细分乘用车市场 , 计划在2022年底或者2023年第一季度推出并交付首款车型” 。 并且 , 首款车型上市交付之后 , 自由汽车将筹备上市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自由汽车成立于2021年2月2日 , 注册资本为1亿元 , 目前有三大股东 , 其中北京新鼎格力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持有自由汽车60%股份 , 广州博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30% , 张珲个人则持有10% 。
通过股权穿透 , 廖兵持有自由汽车近90%的股份 , 与当初在广汽蔚来处处受约束相比(广汽蔚来创始团队持股10%) , 廖兵在自由汽车将更“自由” 。
2月3日 , 廖兵发布微博称“美丽时光 , 自由心情” , 并配发了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仪式的现场照片 。 自由汽车的签约方分别是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鼎荣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文章图片
图2/4
来源:廖兵微博
森源集团是集制造、投资等为一体的集团性公司 , 2009年进军新能源车制造领域 , 并拥有新能源专用、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 新鼎资本则与廖兵颇有渊源 。 2020年广汽蔚来“模因”发布会上 ,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曾为其站台 。 廖兵卸任广汽蔚来CEO当天 , 新鼎格力的法定代表人便由张弛变更为廖兵 。
接受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独家专访时 , 廖兵并没有避讳自由汽车代工和融资的问题 。 廖兵表示可以借用森源的生产资质和能力为其代工 , 也不排斥和其他工厂合作 , 未来还需要引入新的资本方 。
以下是未来汽车日报专访廖兵的对话节选(经未来汽车日报整理):
1
任何时候入局都有机会
Q:成立自由汽车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叫自由汽车?
A:汽车是被培育成功的一条赛道 , 我希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 , 在少受约束的情况下 , 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 。 我相信一定还有更多的道路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公司名称受到了理想、蔚来等车企的启发 , 定名自由汽车 , 希望能达到“自我内心的释放” 。
Q:自由汽车定位是什么?接下来有什么具体打法或者战略?
A:自由汽车基本上维持了广汽蔚来的一些设定 , 主要是做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更高端的细分市场 , 但产品最终售价应该不会高于40万 。
目前传统主机厂转型做新能源汽车 , 基本都会瞄向中低端市场 。 但如果一个新的项目选择以价换量的方式入场 , 其实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 我们想做一个让客户能记住的品牌 , 同时也要形成销量规模 。 前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 把想法做扎实 , 未来不可预估的因素太多了 。
Q:目前已经有实质性进展了吗?产品方面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A:今年3月份我们会确定车型的平台以及具体的构想 , 4月份明确车型定位 。 首款车型计划在2022年底或者2023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 并且同步交付市场 。 河南森源有生产资质也有生产能力 , 后期可能会在其工厂生产 。 我们同时也在和其他工厂沟通 , 现在汽车工厂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 , 希望能够利用这部分闲置产能 。
目前我们团队大概30人左右 , 计划6月份的时候扩充到大概100人 。 接下来的一年 , 如何招募到足够的人才 , 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 并且能够筹措到必须的资金 , 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最大挑战 。
文章图片
图3/4
来源:廖兵微博
Q:你觉得造车有时间窗口吗 , 现在入局会不会太晚?
A:造车有时间窗口 , 但并不妨碍新角色的到来 。 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 , 利用好自己的资源 , 是可以成功的 。 虽然我们是后来者 , 但后发的优势是能够吸取前面企业的经验和教训 。
目前市场仍有余量 , 只要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 , 任何时候入局都有机会 。 我相信未来3-5年 , 还会有新的汽车品牌诞生 。
Q:有没有融资的需求?
A:未来肯定会有融资的需求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经说过造车的门槛是200亿 。 我不是非常认同 , 因为没有公司刚成立就有200亿现金 。 对于造车来说 , 的确需要充裕的资金 , 但未必需要那么多 。 只要产品能够呈现给用户以及投资人 , 让他们感受到你是正向的 , 资金的需求就不会那么高 。
2
最艰难时发不出工资
Q:为什么会离开广汽蔚来?
A:公司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后 , 自己设定的目标和战略控制股东的想法存在一些差异 。 这些差异令我萌生退意 , 因为即使做下去 , 也没有办法实现最初的目标 。
Q:在广汽蔚来有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有没有达成?
A:我习惯每三年制定一个发展目标 , 在广汽蔚来时同样如此 , 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出一条新的适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的一条道路 。 但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 , 希望下一任领导者能够带领广汽蔚来继续发展下去 。
Q:在广汽蔚来你觉得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A:2019年6月开始 , 广汽蔚来的资金极其紧张 , 当时员工的工资已经很难发出来了 。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汽车厂家能够想象我们当时的困难 。
Q:回想广汽蔚来 , 有没有哪些经验教训是自由汽车可以借鉴的?
A:在广汽蔚来三年 , 我们在每个阶段都会反思过去 。 有些失误能够改善 , 有些就有心无力 。 这次创业 , 也曾提前规避一些失误 。
文章图片
图4/4
来源:受访人供图
比如广汽蔚来成立初期 , 由于当时条件限制 , 我们只能先做产品后做品牌 , 这是一个倒置的过程 , 现在自由汽车可以先做品牌再推产品 。
在营销方面 , 以往我们学习和分析得不够 。 当时迫于公司经营压力 , 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找资金上 , 没有太多时间来管理公司以及日常经营 。 经过广汽蔚来这三年 , 我认识到资本的重要性 。 所以在初期我们会强化与社会资本的沟通 , 也更加注重外部资金的参与 。
Q:从广汽蔚来到自由汽车 , 你觉得自己的角色或者心态有没有变化?
A:变化还是很大的 , 首先是对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刻 , 面对困难 , 会有更大的心理准备 。
广汽蔚来的资本架构 , 决定了它各方面会有很大的约束 。 股东所给的资源 , 并不能让公司得到满足 。 自由汽车和广汽蔚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公司 。
Q:在自由汽车你的权力或者工作自由度会更高一点?
A:这是肯定的 。
3
挣扎、明晤与奋起
Q:回顾过去三年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从个人经历来看 , 过去三年从单一领域的认知拓展到了更多的领域 。 而且这三年我接触了很多外部企业和行业人士 , 学会更注重与外部合作 , 以及整合优势资源 。
Q: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提升管理能力?
A: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和行业前辈多交流 , 他们的阅历更丰富 。 甚至比我年轻的80后或90后也会有一些比较深刻的观点 , 他们认知的宽度虽然略窄 , 但在某一个专业领域 , 要深刻的多 ,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
Q:自由汽车会不会是你最后一次创业?
A:我希望是 , 也会尽全力保证自由汽车走到最后 。 首款车型上市交付之后 , 自由汽车就准备上市 。 在此过程中 , 肯定还会有其他的投资者进来 。
Q: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过去的一年 , 你觉得是什么?
【36氪|廖兵离开广汽蔚来首度发声:放下也是一种解脱】A:挣扎、明晤与奋起 。 这3个关键词代表着过去一年我的一些感悟 , 个中滋味各自体会 。
推荐阅读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
- 产品|河北首家极氪空间在石家庄万象城开业
- Intel|英特尔Linux Vulkan驱动的主要开发者Jason Ekstrand已经离开公司
- 地图|极氪汽车宣布今日起“极分”可抵扣充电费:10 极分可抵扣 1 元
- IT|极氪001车机再出奇葩BUG:3分钟0功能耗跑51公里 车速高达874公里/时
- Apple|苹果大学院长Joel Podolny离开该公司转投一家初创企业
- 人物|Chris Wallace宣布离开福克斯 转投CNN新流媒体服务平台
- 计划|36氪独家 | B 站也要认真对待直播带货了,一周内将上线“小黄车”
- IT|极氪001电动门被曝伤人 车主指甲盖被夹掉
- 市场资讯|36氪宣布任命爱奇艺前高管为新任C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