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穿戴的结局依然充满悬念


小米|智能穿戴的结局依然充满悬念
文章图片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近年来 , 可穿戴设备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 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 , 又进一步让各类可穿戴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 , 越来越好用 , 给人们的生活不断带来新惊喜 。
就行业内部而言 , 经历数年探索发展 , 整个可穿戴行业的演化脉络逐渐清晰 。 从起初的智能手环 , 到逐渐成熟的智能手表 , 再到近些年引爆市场消费激情的TWS耳机 , 可穿戴产品品类持续拓展 。 与此同时 , 市场的主导势力也快速从Fitbit等市场开拓者 , 变成了苹果、小米、华为这些智能手机巨头 。
在一系列变化中 , 市场参与者们对可穿戴行业的核心价值逐渐达成共识——健康 。 可穿戴设备在收集人体数据方面 , 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 而在数字健康和物联网的大趋势下 , “健康”自然而然成为最受可穿戴行业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 。
华为、小米、苹果三大巨头已经成为可穿戴市场领导者 , 而他们在可穿戴健康领域各自发力 , 一场外界难以察觉的较量已经悄然展开 。
华为凭借运动健康异军突起
华为进入可穿戴市场的时间并不晚 , 在市场中突围而出的时间却不算早 。 IDC数据显示 , 2017年Q1 , 华为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仅为2.1% , 同期小米为14.6% , 而苹果为14.3% 。 此时华为虽然也挤进了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头部阵营 , 但是与苹果、小米这两大顶级玩家的差距非常明显 。
【小米|智能穿戴的结局依然充满悬念】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下半年 , 当时华为提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口号 , 此后在可穿戴市场持续发力 , 市场份额快速提高 。 到2019年 , 华为全球出货量暴涨148.8% , 快速追平与小米的市场份额差距 。 到了2020年 , 在国内市场 , 华为市场份额一举超过苹果和小米 , 加冕为王;而在全球可穿戴市场 , 华为和小米打得有来有往 , 互有胜负 。
2017年到2020年 , 华为可穿戴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内快速崛起 , 除了受到其智能手机的巨大带动作用 。 华为可穿戴本身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把握 , 对运动健康的持续关注同样功不可没 。 从发布第一部华为Watch时 , 华为就开始打造健康数据平台;到2020年推出的华为WATCH GT 2 Pro , 已经可以支持超过100种运动模式 , 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更为全面的运动健康指导 。
时至今日 , 华为对可穿戴健康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 目前已经在国内构建起松山湖、深圳天安云谷、西安三大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 。 在近日的花粉年会上 , 华为公布了其正在进行的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冠心病筛查研究 , 三大健康研究项目 , 持续探索未来数字健康新方向 。
直观的讲 , 现在华为运动健康生态圈每向前迈出一步 , 对华为在可穿戴市场构建起的强大竞争壁垒 , 都会进行一次加固 。
小米和华米在健康赛道同台竞技
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 , 小米和华米的联盟 , 曾一度是无敌的组合 。 从2014年起 , 华米为小米生产的智能手环开始风靡整个中国市场 , 在全球市场中也把Fitbit这些元老打得节节败退 。 哪怕到了近期 , 这一组合在可穿戴市场同样威力不俗 。 IDC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Q3 , 小米品牌依然以24.5%的市场份额 , 占据全球腕带设备第一的宝座 。
但尴尬的是 , 小米当前的拳头产品依然只是小米手环 。 华米和小米的合作 , 同样止步于小米手环 。 对于怎样做其他的可穿戴产品 , 华米和小米各有各的想法 , 但两者对可穿戴健康同样都非常看重 。 这意味着 , 在相关领域小米和华米的同室操戈不可避免 。
2019年 , 华米确定自己的品牌使命为“科技连接健康” , 之后华米创始人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对可穿戴事业认真的人 , 要做健康 。 ”
对这一点 , 小米显然深感赞同 , 于是2020年底 , 在手机部之下 , 小米正式成立可穿戴部 , 把做好可穿戴产品提升到战略层面 。 不久之后联合伊利集团发布“全民科学饮奶计划” , 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牛奶”的创新模式推动科学饮奶 , 在营养健康算法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
在可穿戴市场 , 小米和华米两者间 , 能做出更大成绩的当然还是小米 。 但在可穿戴健康赛道 , 小米要面对的真正对手并不只有华米 。 对小米而言 , 能否在战胜其他顶级巨头才是关键 。
苹果持续加码个人健康
过去几年中 , 苹果在可穿戴市场发挥出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先以Watch引导智能手表逐步取代智能手环的腕带王者地位 , 后以AirPods引爆耳戴式设备的市场想象力 。 苹果似乎每一步都总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而目前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 , 苹果当前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王者 。 IDC数据显示 , 2020年Q3苹果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8.9% , 同期小米为13.6% , 而华为是11% , 小米和华为两者全球出货量相加 , 也远不及苹果 。 苹果对可穿戴健康的高度关注 , 理所当然地将引起其他玩家们的高度警觉 。
自第一代Apple Watch开始 , 苹果对健康管理服务就格外上心 。 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 , 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可穿戴设备来检测个人健康 。 对这种明显的市场动向 , 苹果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 于是其去年发布的新一代Apple Watch搭载了全新的血氧监测传感器 , 每 15 秒就可以完成一次血氧含量检测 , 而这一卖点也成功吸引了果粉们的眼球 。
当然 , 整个可穿戴行业对健康全面聚焦的时间并不长 。 苹果在健康方面也尚未建立起明确的竞争优势 , 这个赛道依然充满了变数 , 苹果之后会不会被其他玩家赶超 , 依然是个未知数 。
可穿戴健康大战充满悬念
以往“健康”只是可穿戴产品的一项可选属性 , 但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 , 已经明显变成了一项必备属性 。
不言而喻 , 之后谁在健康方面做得更好 , 谁就能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 而这场对决目前最有机会问鼎桂冠的三个玩家 , 分别就是华为、小米和苹果 。 他们各有各的优势 , 也各有各的劣势 。
华为方面 , 对运动健康相关技术的长期钻研、持续投入和积极推进 , 以及在医疗健康技术方面的长期积累 , 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华为在可穿戴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但华为芯片生产受到限制 , 手机也很难在对其可穿戴产品起到理想的带动作用 , 这些难以避免地将会成为劣势 。
小米方面 , 庞大活跃的AIoT生态链 , 小米手环的持久生命力 , 都可以让小米在可穿戴健康领域更轻松地取得先手优势;但小米迟迟没能在小米手环之外的其他可穿戴领域彻底打开局面 , 可能也表示市场对小米其他可穿戴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 。
苹果方面 , 从品牌认可度和市场表现来看 , 苹果的优势非常显著 。 然而苹果在可穿戴市场的强势表现 , 很大程度上依赖其AirPods等耳戴式设备的亮眼成绩 , 耳戴设备在健康方面能实现的功能 , 目前来看远不像腕带设备那样多 。 另外 , 苹果可穿戴设备相对更高的定价 , 也是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一道门槛 。 而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负面影响 , 也会给苹果带来更多难题 。
总而言之 , 华为、小米、苹果动作频频 , 他们在可穿戴健康领域的对抗已经开始 。 这场大战称不上势均力敌 , 三大巨头各具短长 。 但这也意味着 , 可穿戴健康赛道的这场对抗赛注定会充满悬念 , 精彩纷呈 。
文/刘旷公众号 , ID:liukuang1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