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采访人员 | 周伊雪
年三十晚上 , 当人们大都在温暖的家中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 美团外卖望京配送站的李明明却骑着电动车忙碌地穿梭于北京的街道上——一份份打包好的年夜饭正等着他送至下单的顾客手中 。
“本以为订单不会多 , 没想到跑了40多单 , 和正常的日接单量差不多 。 ”李明明说自己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才收工回家 , 等吃上自家的年夜饭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了 。
狭小的出租屋内 , 一张小圆桌上摆着清蒸鱼、香辣虾和水饺等饭菜 。 李明明和同样留守北京的妻子一起度过了2021年的除夕 。 晚饭后 , 他们跟在老家的父母孩子通了两个小时的电话 , 父母叮嘱他们 , “放心工作 , 家里的事情不要操心” , 还给他封了红包 。
如果是在老家过年 , 李明明会和家人一起动手做年夜饭 , 陪着父母孩子看春晚、放烟花 。 年夜饭通常是很丰盛的 , 土鸡、红烧鱼和饺子必不可少 。 “我爸炖的肉、我妈包的饺子最好吃 。 ”李明明不无骄傲地说到 。 到大年初一 , 还会一早起来给长辈们拜年 。
文章图片
图2/2
李明明的年夜饭
为响应疫情影响下就地过年的倡议 , 今年春节期间留在工作地的人们比往年大大增加 。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 , 今年春运客流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 , 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 。
以往春节并非外卖高峰时段 , 平台对骑手的需求量也并不高 , 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 , 更多年轻上班族就地过年 , 对外卖的需求随即上涨 。 为此 , 各个外卖平台早早就放出激励和补贴政策 , 鼓励骑手留守 。
以美团外卖为例 , 春节七天在全国范围内投入总额超过5亿元的津贴 , 较为可观的补贴和奖金成为吸引骑手们留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明明所在的站点平时有70多名专职骑手 , 其中超过二十名骑手选择在春节期间留下 。 “各项补贴加起来有好几千 , 公司还发放了各种年货 。 ”李明明说 。
虽然站点留足了骑手 , 但春节前夕平台上的米、面、油、果蔬等年货类订单增长迅猛 , 让他一度感到送单“力不从心” 。
外卖配送员是一个数量相当庞大的群体 。 国内从事即时配送的骑手已经超过千万人 , 仅在两大头部平台美团和饿了么上 , 就活跃着数百万名骑手 , 其中有八成以上都来自农村地区 。
去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 , 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交通严格控制 。 李明明在老家被困了一个多月 , 才重新回到北京 。
“当时心里很焦虑 , 全家的收入就靠我跟我媳妇 , 出不去就没办法赚钱 。 ”今年 , 李明明一早就打定主意春节不回家 , 好把去年因为疫情损失的收入赚回来 。
【界面|留京外卖骑手的除夕夜:深夜收工,和平时一样忙】30岁的李明明老家在山西洪洞县 , 这里因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而闻名 。 来北京之前 , 他曾在老家干过个体户 , 凭着一手修车手艺 , 开了一家摩托车维修和销售的店铺 。 开始生意还不错 , 但后期行业变得不景气 。 村里的人们富起来以后 , 更喜欢购置小轿车而不是摩托车 , 李明明店里的摩托车逐渐没了销路 。 加上与他感情深厚的奶奶当时突发重病 , 正急需用钱 , 不得已就把摩托车店转让出售了 。
两年半前 , 他听朋友说在北京开网约车十分赚钱 , 就来到北京找机会 。 到京第一天 , 接他落脚的老乡在美团送外卖 。 李明明记得 , 当时晚上七点多 , 这位老乡说自己一天跑单赚了四百多块钱 。 “那要是跑单到十点多 , 得赚多少钱啊 。 ”李明明心动了 。
就这样 , 他也成了一名外卖骑手 。 他的想法很简单 , 要先赚够能在北京生存的钱 。 最初接单还不熟练 , 为了节省花销 , 他经常不吃早饭 , 午饭吃商家为骑手准备的工作餐 。
工作逐渐上手之后 , 他开始每天从早上六点接单 , 一直送单到晚上十点多 。 他极少休假 , 也很少跟同事朋友们外出吃喝 。 每月送外卖 , 再加上补贴和奖励的收入 , 通常能拿到一万元出头 。
两年多来 , 他一直在北京望京地区送外卖 。 时间久了 , 他对周边的商家、写字楼、居民楼的地理位置已经烂熟于心 。 “现在接到订单后 , 我不用看地图就知道商家在哪里 , 该往哪里送 。 ”
李明明对送外卖工作是满意的 。 他认为这份工作很公平 , 多劳多得 , 并且收入相对比较稳定 。 他也想过赚钱以后回老家做个小生意 , 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正上学的孩子 。 不过疫情让他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 , “还是再送一段时间外卖再说 。 ”
与李明明一同在北京打工的妻子从事餐饮行业 , 工作同样十分繁忙 。 他们想好了 , 等今年六月份儿子过生日时 , 两个人再抽出时间 , 一起回家陪伴父母孩子 。
对于未来 , 他和妻子正在努力工作攒钱 , 计划在县城里买一套100多平的房子 , 他还想把在农村的父母也接来一起住 , “家里六口人在一起多热闹 。 ”
在李明明的山西老家 , 过年有个风俗 , 包饺子时会包一枚硬币 , 谁吃到这枚硬币就是有福气 。 李明明告诉界面新闻采访人员 , 今年虽然没能回家过年 , 但他也和妻子在饺子里包上了硬币 , 吃到硬币的也正是他自己 。 他盼望着牛年真的能有好运气 。
推荐阅读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最新消息|浙江发布餐饮外卖封签指引 明确“安全锁”使用规范
- 最新消息|浙江规定明年3月1日起外卖必须要有外卖封签
- 视点·观察|一月两起:外卖小哥遭辱骂,孰之过?
- 警告!|一大学生骂外卖员是狗 校方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
- Tesla|特斯拉V11版软件的用户界面变化遭到司机的强烈批评
- Tesla|特斯拉V11软件版本的用户界面变化得到了司机的强烈批评反馈
- 人物|云南一女大学生辱骂骑手是“送外卖的狗”:校方回应
- 外卖|部分App账号注销难 中消协建议整改
- 电子商务|DoorDash将要求所有员工送外卖或做其他零工经济工作 引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