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疯狂快手没落韭菜 对快手该如何估值?
文 | 黄绎达
编辑 | 郑怀舟
封面来源 | IC photo
快手缔造了万亿市值的神话同时 , 目前并不美好的安全边际 , 必然会让二级市场的韭菜们如鲠在喉!
快手上市首日市值破万亿
2月5日 , 快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 发行价115港元/股 , 而开盘时的报价就达到了338港元/股 , 当日盘中更是上冲到了345港元/股 , 较发行价上涨了200% , 延续了打新阶段的火爆行情 。
文章图片
图1/9
图1:快手上市以来K线图 , 截止2月16日
资料来源:wind , 36kr整理
由于 , 打新参与者众多 , 未中签的踏空者因为其需求性 , 而开启了恐慌性抢购 , 加大了市场波动 。 自快手上市交易以来 , 成交价格始终维持高位 , 最低也只到过283港元/股 。 2月16日 , 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 , 报收403港元/股 , 对映的是1.68万亿港元的市值 , 创下新高 。
作为短视频第一股 , 万亿市值的快手业绩却不太乐观 。 不但报告期内至今没有盈利 , 截止2020Q3 , 甚至还巨亏142.98亿美元 。
资本市场的狂热与略显惨淡的公司基本面背道而驰 , 但是从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巨头的传统逻辑来看 , 即期的业绩似乎从来都不是关注的重点 。
【36氪|疯狂快手没落韭菜 对快手该如何估值?】通常 , 在乐观情绪下 , 互联网行业的前景、公司的发展前景与护城河、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业绩增长预期等等 , 才是资本市场最核心的看点 , 且快手的业绩中也暗藏玄机 。
但是 , 这对于参与这场交易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们 , 又意味着什么呢?
流量增长是快手的核心逻辑之一
短视频行业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分支 , 流量红利对这个赛道中的各位选手都至关重要 , 前几年最大的想象空间 , 就是互联网行业本身的流量增长 。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 , 2019年 ,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高达8.73亿 , 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 约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数的23% 。 到2025年 , 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或将超过11亿 , 渗透率也将高达78.5% 。
文章图片
图2/9
图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与渗透率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快手招股书 , 36kr整理
随着渗透率接近天花板 , 用户增长亦必然走低 。 2019年 , 互联网用户数增速还有6.85% , 考虑到2020年疫情逻辑的催化 , 增速会有一个小幅的跳升 。 但是 , 到2025年 , 随着预期中的流量增长见顶 , 届时的用户数增速降到了只有约2.5%的水平 。
再看快手所在的短视频与直播行业 , 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与前景 。 以日均在线时长占比为指标 , 2019年 , 我国互联网用户日均在线时长4.35个小时 , 短视频与直播约占15.6% 。 到2025年 , 日均在线时长将延长到5.73个小时 , 短视频与直播的占比则会提升到25.1% 。
文章图片
图3/9
图3:中国互联网用户按核心应用功能分类的日均使用时长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快手招股书 , 36kr整理
根据这个预测 , 未来5年短视频与直播的流量增长 , 除了依托互联网本身的自然增长外 , 内部的结构调整 , 也会为短视频与直播行业带来可观的增量空间 。
快手作为短视频与直播的龙头之一 , 也必然因此而直接受益 。 然而 , 未来5年内流量见顶将会成为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
流量增长趋于见顶 , 商业化是快手最大的想象空间
必须注意的是 , 从流量到收入的转化 , 需要具体的手段来变现 。 以短视频起家的快手 , 短视频本身却并非盈利的核心 。 这一点 , 从公司的业务发展历程便可知晓 。
文章图片
图4/9
图4:快手业务开展时间线
资料来源:快手官网&公开资料 , 36kr整理
根据公司业务开展的时间线 , 最初在2011年 , 斗图文化盛行 , 快手还叫GIF快手时 , 主要提供制作原创GIF动图并分享的功能 , 这构成了短视频的雏形 , 可以说是流量积累之始 。
2012年 , 转型短视频 , 再到2013年正式推出短视频社交功能 , 快手因此爆火网络 , 流量积累明显加速 。
2016年 , 推出直播 , 到2017年末 , 快手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直播平台 。 直播可以看做是快手流量变现的起始 , 而且火爆的直播业务也与流量积累形成正反馈螺旋 , 彼此相互强化 。
2018年 , 电商业务上线 , 到2019年 , 以GMV计 , 快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直播电商平台 , 高达596亿元 , 2020H1的GMV则突破了1000亿大关 。
文章图片
图5/9
图5:快手电商GMV , 2年增长1000倍
资料来源:《2020快手电商生态报告》 , 36kr整理
而以广告投放为核心内容的线上营销 , 作为最传统的变现方式 , 随着快手影响力的扩大 , 亦快速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组分 。 截止2020Q3 , 广告带来的线上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32.8% 。
正是基于这样的业务结构 , 快手近年来的财报中 , 营业收入主要由三大块构成 , 即直播、线上营销和其他 。 这个其他 , 则包含了电商、网游和其他增殖服务等贡献的收入 。
文章图片
图6/9
图6:快手收入结构的变迁 , 2018与2020Q3
资料来源:wind , 36kr整理
直播的变现手段 , 主要是通过打赏主播时出售的虚拟物品来获得收入 , 仅2020上半年 , 快手10亿场直播 , 带来了24.5亿美元的收入 。 但是 , 从报告期内的营收数据来看 , 流量变现带来的收入增长非常明显 , 但直播收入的占比在明显的逐渐走低 。
文章图片
图7/9
图7:快手直播收入占比逐年走低
资料来源:wind , 36kr整理
出现这样的结构变化 , 主要由三方面的影响所致 。 其一 , 当渗透率趋于见顶 , 流量红利不在那么明显 , 直播收入达到一定量级后 , 本身的增速开始放缓 。
其二 , 随着直播电商的GMV高速增长 , 和直播电商导流规则变动 , 直播电商在平台直播业务里的占比越来越高 , 到2020H1时 , 电商直播DAU占比已经超过了一半 , 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直播月付费用户数的增速走低 , 影响到了直播收入的增长 。
其三 , 当直播收入增速因上述因素开始放缓 , 以广告为核心的线上营销收入急速提升 , 直接改变了快手的收入结构 。 2017年的线上营销收入只有3.9亿元 , 到2020Q3则激增到了133.4亿元 。
未来 , 流量增长见顶必然导致直播收入的增长放缓 。 但是 , 快手的未来依旧被市场看好 , 这个判断则基于 , 快手商业化之路 , 将会由线上营销与直播电商而延续 。 其中 , 随着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 广告投放为核心的线上营销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老铁经济”是快手最大的护城河
既然看好快手的未来 , 从竞品的角度来看 , 快手经常会被拿来与抖音做对比 , 业务形式上 , 二者都是直播+短视频的组合 。 但是 , 在作品调性上差别明显 , 这就区分了用户群体 。
与抖音养活了大量秀场演员不同 , 快手的主播更加草根 , 内容上更多的是普通的人来分享普通的事儿 , 所以社交属性也更强 , “老铁文化”成为了快手的典型符号 。 换句话说 , 快手在经营策略上 , 对私域流量相对更加重视 。
重视私域流量有两个好处 , 其一 , 由于社交属性突出 , 粉丝与主播互动更多 , 粉丝粘性更高;其二 , 重视私域流量的意义在于更重视个体价值 , 而更擅长公域流量的抖音 , 个体的价值则淹没在了系统算法里 。
所以 , 重视私域流量的快手 , 个体价值更加突出、粉丝粘性更高 , 正是基于这样的内涵 , 对于下一步流量的变现构建了天然的护城河 。
典型如让“老铁”们来带货变现 , 更强的粉丝粘性即意味着更深的信任关系 , 为下一步的商品交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带货之后的正向互动 , 又会反过来加强主播的个人价值 , 由此形成一个正反馈螺旋 。
数据说话 , 2020Q3公司的营业成本中 , 给主播的收入分成及税项合计143.03亿人民币 , 超过了营业成本的一半还多 。
快手对“老铁”们的慷慨 , 会吸引更多的“老铁”入驻 , 用户增长的成色也更加的扎实 , 亦为进一步的变现打造了可观的空间 。
文章图片
图8/9
图8:快手DAU、MAU和用户使用时间稳步增长
资料来源:快手招股书 , 36kr整理
而关于快手2020Q3巨亏142.98亿美元 , 这就是文首提到暗藏玄机的部分 。 拆解快手的净利润会发现 , 当期的毛利22.5亿美元 , 营销推广持续投入 , 导致营销费用支出29.1亿美元 , 再叠加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支出 , 营业利润为-13.13亿美元 , 这其实说明公司目前的模式与业绩兑现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
而最扎眼的部分 , 是-130.91亿美元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 , 这是会计处理导致这部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了损益表 , 而非实际的亏损 。 这一科目的大幅变动 , 主要与公司之前的融资活动有关 。
所以 , 对快手未来业绩关注的重心 , 还是要看在渠道持续推广后 , 现有模式是否能兑现业绩 , 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必太过担心 。
对快手该如何估值?
对于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 , 市场通常会用PS倍数法来给予估值 , 可以规避PE为负的情况 。
而对于快手 , 目前业绩预期尚未兑现 , 交易软件直接给出的PS数据参考价值有限 。 所以 , 可以适当做出一些假设 , 为快手给出一个相对公允的估值 。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节奏 , 收入结构方面 , 预计广告收入的占比还会持续加大 , 毛利率因此继续提升 , 调整后的净利率水平由此会被改善 。
核心财务数据方面 , 截止2020Q3 , 快手整体的收入增速为49.18% , 其中两大支柱业务 , 直播与线上营销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0.41%和212.67% 。
在流量增长见顶预期下 , 谨慎假设2021年直播收入增速降至7% , 线上营销的收入增速降至100% 。 其他项收入(包括了电商、网游等)在基数增高后 , 乐观估计其增速为100% 。
那么 , 预测2021年快手的营业收入合计规模将达到866.16亿元 , 对映的增速约等于45.99% , 对比2020Q3的水平 , 相对合理 。
目前 , 快手市值约1.4万亿人民币(1.68万亿港币) , 若谨慎的以1.1万亿市值来预测2021年的PS , 结果为12.7倍 , 在可比公司中排名中游偏下 , 相对而言明显是贵了 。
我们给出的估值预测之所以比一些研究机构的贵 , 关键在于快手上市后 , 股价火箭式上涨导致的估值扩张过于凶猛 , 这对于二级交易而言是明显的利空 。
长期看 , 即便我们的预测偏谨慎 , 2021年快手的收入增速依然高达45% , 而且届时高毛利的广告收入会占比更高 , 净利率的改善值得期待 。
所以 , 从业务模式上看 , 公司长期的业绩增长被看好 。 但是 , 好公司与好股票之间隔着一层估值 , 即便以较高的业绩增长预期来消化当下这个估值 , 依然需要很久 。
其实 , 这个情况与近期上市的泡泡玛特极其类似 。 后者的发行价只有38.5港元/股 , 上市后最高上冲到了96.45港元/股 , 相比发行价涨幅高达150.5% 。
股价暴涨带来的估值扩张非常明显 , PS也在表1的可比公司列表里排名倒数第一 , 投资价值几何 , 读者们可以细品 。
考虑到海外流动性外溢 , 港股作为一个资本全流通的市场 , 其估值势必会受到流动性推动而扩张 。 当下资本市场受益于流动性宽松 , 叠加对新青年、新经济公司的稀缺性溢价 , 则将这场疯狂的资本盛宴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 那就是一级市场最终把便宜全部都占了 , 二级市场作为一级市场变现场所 , 只能起到一个接盘的作用 , 新的参与者并没有多少可以套利的空间 。
例如 , 在泡泡玛特上市的时候 , 不少投资者凭借对“上瘾”类公司的憧憬 , 进场高位接盘 , 但最终变成了一场宽幅震荡的煎熬 。 诚然 , 市场的高估终究有其合理性 , 但最终还是需要业绩去兑现预期 , 否则势必会有一场均值回归的惨痛回调 。
在缔造了万亿市值的神话同时 , 快手目前并不美好的安全边际 , 必然会让二级市场的韭菜们如鲠在喉 。 尽管 ,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 , 未来依旧可期 , 但落实到交易层面 , 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其业绩何时能够消化掉目前的高估值 , 同时小心海外流动性外溢红利期的结束 。
文章图片
图9/9
表1:快手与可比公司估值PS , 截止2月9日收盘
资料来源:wind , 36kr整理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快手调整员工福利:减少房补、取消免费三餐 新增生育奖金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实控公司涉嫌传销被调查,加盟商:拉人头、疯狂囤货、盈利机制复杂
- 硬件|吉利品牌极氪和Waymo合作 在美国开发无人驾驶的士
- 产品|河北首家极氪空间在石家庄万象城开业
- IT|疯狂的美国二手车市场 泡沫程度远超比特币
- 艺术|疯狂兔子宇宙博物馆·奇趣展亚洲首展在渝开幕,鲲集文化带你探寻宇宙博物馆
- 平台|快手: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
- 浏览器|抖音快手去水印在线解析
- 宿华|7年前,快手就注意到视频媒体流在记录和表达上的优势
- 电子商务|辛选回应辛巴起诉快手:只是侵权纠纷 不是真的要“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