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月19日刚回复交易所的二轮问询后不久 ,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科环保")又被中国证券业协会抽中 , 将抽查公司的信披质量 。 主要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客户提供环境治理和绿色工艺一体化方案的蓝科环保 , 其科创板上市之路备受关注 。
蓝科环保所处的石油化工、煤化工领域的环境治理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 截至日前A股已有如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天环境" , 603603.SH)、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邦达" , 300055.SZ)等10余家与蓝科环保存直接竞争关系的同业公司 , 这些公司的上市地主要是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 。 与收入达到数十亿元的竞争对手相比 , 2019年全年收入不足3亿元 , 净利润未超过0.3亿的蓝科环保 , 在行业竞争中明显处于规模劣势 。
除了收入规模小、净利润水平低外 , 蓝科环保的募投计划也颇引人关注 。 此次IPO , 蓝科环保拟合计募集3.42亿元用于项目建设 , 其中仅有4917万元将用于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 其他的1.5亿元将补充流动资金 , 剩下的1.44亿元则用于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 这些固定资产或补充流动资金的投入 , 似乎并不能直接提升蓝科环保的竞争实力和收入规模 。
科创属性或成色不足
蓝科环保主要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客户提供环境治理和绿色工艺一体化方案 。 不过与博天环境、万邦达等集设计、设备生产以及工程施工于一体的企业不同 , 蓝科环保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 , 不参与设备的生产与工程施工等环节 。
该公司是一家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客户的环境治理方案提供方案设计、设备代工厂寻找以及施工监督和方案最终调试服务的轻资产企业 。 蓝科环保会按照客户需求设计方案 , 然后将设备交由代工厂生产 , 随后寻找施工商 , 蓝科环保方将监督工程的施工 , 最后调试、调整方案 。
作为一家主要进行设计与方案实施而不参与设备生产和工程施工的轻资产企业 , 固定资产在蓝科环保总资产中的占比不足1% 。 而标榜公司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蓝科环保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也仅有48.81万元 , 在公司总资产中的占比仅有0.1%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蓝科环保的资产主要由应收账款、存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所构成 。
虽然申报科创板上市 , 但蓝科环保的专利储备也不多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公司仅有10项发明专利 。 而这些专利的申请日期也普遍较早 , 自2017年2月之后 , 蓝科环保就再无新申请的发明专利 。 此外 , 蓝科环保现有的10项发明专利中 , 还有1项是受让所得 。 无独有偶 , 蓝科环保拥有的6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最晚申请日前也是在2019年底 , 2020年蓝科环保未有新申请的专利得到批复 , 同时蓝科环保的62项实用新型专利中的8项也是受让所得 。
与其他同业公司相比 , 蓝科环保在专利储备上略显科创属性成色不足 。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搜索显示 , 截至日前 , 蓝科环保仅有100多条专利申请 , 而主板上市的博天环境有近400条专利申请 , 创业板上市的万邦达专利申请的数量也几乎是蓝科环保的两倍 。
此外 , 蓝科环保的研发费用规模也并不大 , 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 , 公司的研发费用最高时也仅超过2000万元 。 且就研发费用构成来看 , 员工薪酬与差旅费在研发费用中的占比较高 , 而在研发过程中的材料投入并不高 , 2019年最高时也仅有230.31万元 。
值得一提的是 , 蓝科环保的核心业务是为客户设计环境治理和绿色工艺一体化方案 , 而从披露的信息来看 , 蓝科环保的客户分布较为分散 。 在蓝科环保的研发费用中 , 每年的差旅费均有数十万元 , 2019年更是达到了128.75万元 , 与之相对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蓝科环保仅有55名研发人员 , 以此来看 , 最近几年蓝科环保研发人员人均每年的差旅费超过万元 。
那么 , 蓝科环保是否把直接参与客户方案设计的业务人员定性为公司的研发人员?《投资者网》就此向公司方求证 , 不过在回复中 , 公司未直接回答相关问题 , 仅表示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和工程化研究能力 , 重视内部研发的同时 , 积极推动与外部机构的技术合作及交流 , 吸收并借鉴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新技术 , 不断完善并保持公司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 。
应收款账龄大涨
除了科创属性存疑外 , 2017年-2020年上半年蓝科环保的回款能力也明显减弱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在公司当期营收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 2017年-2020年上半年 , 蓝科环保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由3556.40万元上涨到了9025.97万元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在公司当期营收中的占比也由2017年的23.33%逐年上涨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52.06% , 在不到4年间上涨了1倍多 。
在应收账款规模增大的同时 , 蓝科环保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 2017年公司78.82%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在1年以内 , 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 , 仅有63.33%的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内 。 在不到四年间 , 蓝科环保2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在公司总应收账款中的占比就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 。
应收账款的规模与账龄均明显增加也让蓝科环保的回款产生了困难 。 蓝科环保2017年、2018年前五大客户中的威海帕斯砜新材料有限公司、珠海裕珑石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因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 使得蓝科环保与其合作的工程款无法顺利收回 , 最终不得不做减值处理 。 企查查信息显示 , 截至日前 , 蓝科环保还存在多条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合同纠纷 。
此外 , 伴随石油化工、煤化工所诞生的环境治理市场 , 蓝科环保所处的行业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 在A股已有博天环境、万邦达等十余家与蓝科环保有竞争关系的上市公司 。 而目前蓝科环保的下游市场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行业国内的发展已十分成熟 , 同时因产能消化与环保因素影响 , 整个行业中的新增产能并不多 。
蓝科环保在招股书中披露的10家同业公司中 , 有3家2020年前三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 而在这个较为成熟的环保方案设计、环保设备生产以及环保工程施工的行业中 , 已上市10家企业的估值水平也普遍不高 , 截至2021年2月18日收盘 , 这10家公司的滚动市盈率(TTM)的中位数仅为13.82倍 。 而在此次IPO中 , 蓝科环保拟发行不超过25%的股份募集3.42亿元的资金 , 对应公司的发行市值将接近14亿元 , 以2019年公司0.27亿元的净利润来算 , 对应的发行市盈率将超过50倍 。
处在较为成熟的行业中 , 在收入规模与净利润水平都不大的情况下 , 轻资产运营的蓝科环保此时申报科创板上市 , 上市时公司的定价也是个难题 。
募投项目价值几何
作为一家以设计、运营为核心业务的轻资产企业 , 蓝科环保IPO募集资金投资的方向却主要是固定资产方面 。 招股书显示 , 蓝科环保拟合计募集3.42亿元的资金用于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补充流动资金以及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等项目 。
其中的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与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等项目都是在购置固定资产 。 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4917万资金中的2240万元用于建设投资 , 435万元用于购置设备 , 830万元用于软件投资 , 剩下的1412万元则是人工成本 。 蓝科环保的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拟投资的1.44亿元中 , 仅690万元为研发费用 , 其他均用于购置固定资产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间 , 蓝科环保管理费用最高时也仅有1586.68万元 , 其中的租赁及物业费用最高时仅有253.64万元 , 而折旧与摊销费用更是未超过30万元 。 在总部大楼及研发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工程数字化设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完成转换为固定资产后 , 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折旧与摊销费用 , 这无疑要吞噬掉蓝科环保原本就不高的净利润 。
蓝科环保的主要业务是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的环境治理方案的设计与方案实施、调试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方案设计与工程管理能力上 , 大量的固定资产的投入对公司争实力与业务开发能力的提升似乎关系不大 , 这也是令外界疑惑的问题之一 。
此外 , 虽然截至2020年上半年 , 蓝科环保的资产负债率为60.71% , 看似很高;但应付账款与合同负债在蓝科环保总负债中的占比就已超过了80% , 其中的合同负债更是达到了1.26亿元 , 在公司总负债中的占比为43.30% 。
根据会计准则 , 合同负债
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 。 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 , 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 , 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 , 将该已收或应收的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 。
也就是说 , 这部分其实是待确认的收益 。
同时 , 蓝科环保的货币资金也十分充足 , 2020年上半年 , 公司的货币资金为4498.78万元 , 且还有8600万元由理财产品构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其实 , 在2017年-2020年上半年期间 , 蓝科环保均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大量的理财产品 。
【蓝科|蓝科环保IPO:科创属性成色不足 募投项目遭质疑】在公司货币资金充足、有息负债较低的情况下 , 蓝科环保是否还有必要募集1.5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就有待商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