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吕颐浩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吕颐浩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 。南宋初年名相 。
吕颐浩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 。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 。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 。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 。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以少傅、醴泉观使致仕 。
绍兴九年(1139年),吕颐浩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 。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 。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 。
吕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 。创立月椿钱,为东南患 。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 。又苗傅等为逆,颐浩与张浚创议勤王,卒平内难 。少长西北两边,娴於军旅;应诏上战守诸策,条画颇备 。
【南宋大臣吕颐浩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吕颐浩】历史如何评价吕颐浩
总评
史载吕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 。”然而任用私人,且“报复恩仇”是其缺点 。所创立的月桩钱后来衍生名目众多,被认为“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
历代评价
赵构:颐浩奋不顾身,为国讨贼,群臣所不及,但轻进,其失也 。
朱胜非: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 。
胡世将:云水郊深退老堂,公来野服换龙章 。四朝尽瘁身犹健,一德同寅福未央 。小隐聊堪供放浪,神州终倚致平康 。功成他日归休地,海表家风有故乡 。
宇文价:伏见故宰臣太师、秦国公、谥忠穆吕颐浩,再登鼎司,能断大事 。主盟义举,取日虞渊,讫于瀛海无波,复安宗社 。艰难之际,厥功茂焉 。
陆游:吕元直颐浩作相,遇堂吏绝严 。
脱脱:朱胜非、吕颐浩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 。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 。[6]
王夫之:而悲愤始于张浚,成谋定于吕颐浩,奋勇决于韩世忠,胜非何与焉?
纪昀等: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 。创立月桩钱,贻东南患 。深为公论所不与 。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 。一时称其切直 。至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为逆,颐浩与张浚倡义勤王,卒平内难 。又少长西北两边,於军旅颇为娴习 。其应诏上战守诸策,载於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者,大约皆谓和议之必不可成,而劝高宗为乘机进取之计 。凡分兵策应机宜,条画颇备 。虽都督江淮,迄未建恢复之绩,不能尽酬其所言;然较张浚之迂谬寡谋,娼嫉误国,富平诸役,流毒苍生者,则固有间矣 。
《历代群英歌》:①颐浩人倚为重,世忠名将第一 。②南宋高宗四九龄,始终五相辅中兴 。李纲力谏君南幸,颐浩驱驰将北征 。
蔡东藩:若夫吕颐浩、张浚同入勤王,颐浩之心术胆量,不逮张浚远甚,而高宗又专相之 。武昌之巡幸未成,而奔杭,而奔越,而奔明州,甚且以航海之说进,亦思我能往,寇亦能往,岂一经入海,便得为安乐窝乎?以颐浩为相,以杜充为将,此高宗之所以再三播越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