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汲黯是汉武帝刘彻身边最大的牛人

一、伟大的辨手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其实这句话有时也不通:有理,到了皇帝那儿,只要他老人家不高兴,也没理了,何况是汉武帝这样的皇帝 。但是,在汲黯同志这儿,这句话绝对百分之一千的有效,而且还有所进步,那就是:有理走遍天下,没理照样走遍天下 。
有一次,东越的两个部族打起来了,死了不少人,这在当时算得上是挺大的一件事了 。汉武帝很着急,就派了汲黯去东越调解 。
汲黯带着几个人,溜溜达达地走了,但到半路就回来了,向汉武帝解释回来的理由是:东越这个地方的人爱打架,这是他们的传统,根本就不值得汉武帝去操心,更不值得他老人家去调解 。意思是说,让他们打去吧,打死一个少一个!
东越确实可能有那个“传统”,但是同样作为大汉的子民,怎么能打死一个少一个?汲黯老兄不但公然违抗了汉武帝的诏令,还振振有辞发一通歪理,不能不让人佩服 。但是,汉武帝听着来气,拿这通歪理还真没着儿,回来就回来吧,别的人也不用派了,就让那两个部族打死一个少一个吧!
还有一次,河内一个地方失火了,烧了1000多家 。这在现在也绝对算得上特大火灾了,何况在当时 。汉武帝一听就急眼了,马上就派人去调察赈济 。但是,不知汉武帝他老人家是不是吃错药了,这次派的人,又是汲黯 。
汲黯老兄这次似乎很听话,去倒是真去了,但是回来一说话差点把汉武帝气个倒仰:那个地方的人喜欢连片住,有一家人做饭起了火,就连起片来了 。火烧得不严重(1000多家被烧还不严重?),他老人家看了看就没管 。但是,在路过河南的时候,看见有许多灾民,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他就自作主张把符节(相当于钦差的令牌)用在了河南官员身上,下令他们开了官仓,放粮进行了赈济 。
老兄该办的事儿没办,可谓不务正业,不该管的事儿却管,可谓闲极无聊,当着汉武帝的面仍然理直气壮,可谓豪气冲天,实在是让人想不佩服都难!
【为何说汲黯是汉武帝刘彻身边最大的牛人】二、伟大的炮手
汲黯是一个伟大的炮手,其放炮的水平已经达到令汉武帝望而生畏的地步 。
伟大的炮手!他继承了从上古至汉初那些优秀炮手的光荣传统 。在放炮的一刻,无数优秀的炮手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一刻,他不是一个人!
为了避免汲黯放炮,汉武帝还是十分小心的:汉武帝原本十分随便,经常就蹲在马桶上接见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来了,不戴帽子就去接见,但接见汲黯,一定要穿戴得整整齐齐,然后再让太监看上一遍又一遍,恐怕有所纰漏 。据说,有一次,汉武帝正在接见别的大臣,听说汲黯来了,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没戴帽子,于是马上让近待代替自己躲在帷帐里接见汲黯,而且告诉他,无论汲黯禀奏啥,一律照准 。
但是,汲黯同志该放炮还是时常要放的 。一次,汉武帝随口说了一句官话:我们一定要学习上古时代尧舜的优良传统 。对于皇帝说出的这样的官话,100个大臣得有100个哼哼哈哈,然后拍上一句:皇上,您老人家就是尧舜!再恶心一点儿的:皇上,尧舜怎么能跟您老人家比呀!追根结底把握一点原则,那就是“没有最恶,只有更恶” 。但是,汲黯是那101个,并充分体现一个炮手的优良传统,进谏说:“皇上,你心里的欲望太多,对外却偏偏假仁假义,这样怎么能成尧舜那样的圣君!”这哪是大臣该说的话,简直就是骂汉武帝是桀纣那样的昏暴之君 。
汉武帝坐在龙椅上,有个地缝恨不得都钻进去 。如果是别人,汉武帝难免是大发雷霆,训斥一番,然后或杀或贬 。但对汲黯却一点办法没有,此君可啥炮都敢放,没办法,汉武帝只能一甩袖子,气哼哼走了 。边走边对身边的太监叨唠:“好久没听汲黯这家伙放炮了,以为转性了,谁知放的炮越来越响!”接着,史书上虽未记载,但汉武帝很可能说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两个字——MD 。
三、伟大的撂挑子能手
经常被炮轰,实在有点不舒服 。于是,汉武帝找了一个借口,处分了汲黯,让老哥去荥阳当县令 。汉武帝心想:让你牛×,让你当两天县令,看你窝不窝囊!谁知汲黯还真的就是牛×,你汉武帝不是想窝囊窝囊我嘛,可以,但我也可以撂挑子 。于是,汲黯称病,天天躺在家里的休闲椅上晒起了太阳 。过了一段时间,汲黯“养病”的事儿让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一听挺窝囊,你老哥“养病”养得又黑(晒的)又胖,哼,别想!马上给我回来干活!于是“重病”中的汲黯又被汉武帝召回了长安 。也许汉武帝考虑,晒了那么多天太阳,汲黯应该老实点了吧,所以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中大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