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建国路 东吴战略猜想
对刘政策,周瑜主张吞刘自大,孙权(鲁肃)主张联刘抗曹,这两个方针对东吴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用周瑜的话说,刘备“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如果“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刘关张),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在周瑜看来,联刘只会使刘备获得生存空间并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反咬一口 。所以周瑜建议用糖衣炮弹消磨刘备的意志 。这与郭嘉建议曹操的“宜早为之所”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都认为刘备不是一个可以真正值得利用的盟友,但不能为了除掉一个刘备而失天下人心,所以需要用一个漂亮的名头对其进行实际上的软禁 。而事实也证明了二人观点的正确,刘备对待曹操收留之恩的报答是突袭徐州,并联合袁绍搞后方偷袭;对待孙权救命之恩的报答是借地不还,勒兵疆场,差点刀兵相见 。由此来看,鲁肃意图联合刘备共同对抗曹操根本是不可行的,他要找一个盟友的想法不错,但这个盟友选择刘备就大错特错,他并没有仔细去了解刘备的志向和为人 。而周瑜在这点上显然比鲁肃高一个层次,周瑜的主张并不是单独对抗曹操,他也主张寻找盟友,周瑜的选择是马超 。
这个选择似乎比刘备更适合一些 。
一、马超比当时的刘备有实力 。赤壁之战刘备出动的总兵力一共二万左右,而马超袭击长安聚集了十万大军 。孰强孰弱一眼便见分晓 。
二、马超不如刘备城府深 。这从马超后来大咧咧的直呼刘备的字就能看出来,马超不过大老粗而已 。而且纵观马超一生,几乎只是以消灭曹操为己任,志向有限,即便日后野心大了,也比刘备好收拾的多,这是一个在东吴控制范围内的盟友 。
三、马超地处西北,东吴地处东南,战略上比刘备更适合去钳制曹操,两军可以很默契的形成掎角之势,这个组合不但比荆州的刘备更好,而且比日后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更有利,且更接近诸葛亮隆中对的北伐方针,即西北与东南联合,协同作战 。
有此三点,足以证明周瑜的战略眼光高出鲁肃很多,更长远,更宏伟,也更实际和有效 。鲁肃的联刘战略存在最大的弊病就是为刘备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使得三国鼎立的可能性无限加大 。而三角无疑是最稳固的一种态势,很难打破均衡 。东吴在一力促成鼎足之势后,虽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自己的安全,却也基本把自己封锁在南方,把自己将来的发展空间拱手送给刘备以换来暂时的安全与均势 。况且一旦刘备羽翼丰满,同盟关系是否有必要维持下去就不完全看孙权的脸色了,跨有荆益的蜀汉完全可以选择柿子先捡软的捏,率先拿下东吴以扩充自己的实力,然后与曹操划江而治,那时东吴的形势将极其被动 。鲁肃联刘抗曹这一战略看似长远,实则短见,缺乏足够的进取心 。最重要的是,鲁肃与诸葛亮一样,忽视了盟友的欲望 。无论是从刘备集团的出发点,还是孙权集团鲁肃的出发点,他们同样都把对方看做一个工具,似乎只会听自己摆布,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帮助,而在和平时期只懂频频递上橄榄枝 。这是很愚蠢的,盟友不是一只动物,他们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不想要的东西,若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盟友瞬间就可变为敌人 。很简单的道理,鲁肃和诸葛亮偏偏想不到 。若伯符再世岂不要活活骂死孙权,生刮鲁肃?
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计”胜就胜在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听命于他人 。先软禁刘备,把自己身后那把锋利的刀子拔掉,避免刘备将来壮大了反咬一口 。拿下荆南的吴军将进一步强盛,曹操想一口吃掉东吴可要费一翻周折了 。刘璋和张鲁都很软弱,东吴如果与马超联手,消灭他们应不成问题 。《三国志》记载,刘备入川带一万兵,刘璋又借他两万,再加上后来诸葛亮、张飞的援军,总共进攻西川的总兵力不过五万人 。而周瑜赤壁之战投入的兵力已经达到三万,若能平刘备得荆南,可出征兵力至少再加两万,盟友马超再象征性的出兵三、五万,搞定刘璋和张鲁实在是小菜一碟 。如此一来,中国南方将得到统-一,与曹操划江而治将不是空谈 。或许有人会说:周瑜入川,曹操难道会坐视不管?当然曹操不会眼看东吴强大起来,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很有些力不从心了 。赤壁之败已经使曹军内部分歧不断,后来曹操多次出征都是无功而返或者半途而废,其原因就是政治上要牵扯曹操太多精力,他不会有空理会东吴的西征,正如他无法控制刘备的入川 。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鼎足之势”就促成了:曹操、西北、孙权 。之所以没有说马超,而说西北,其原因则正是东吴在整个形势中最有利的地方 。西北不是一个人的势力,而是多个人的势力,他们是一个联军,很有点类似今天的美利坚合众国 。这样的联合对东吴的好处在于方便控制 。谁不听话就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恐吓、威胁,甚至排除出“合纵利益集团”,我们姑且叫这个名字,因为孙马联盟或者孙韩联盟都不合适 。西北会成为东吴的一个准傀儡,让它分裂或联合可以完全由东吴的利益而决定 。若西北壮大起来,威胁到了东吴利益,那么效仿曹操对其实施离间会非常有效果,利用一大群,打击一小撮 。若需要西北的支援,那么东吴派人从中斡旋使西北暂时性的统-一也是易如反掌 。西北这个联盟之所以会败,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总指挥,东吴来做这个总指挥好处何其之多 。在这样完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无论是拼发展,又或是找机会北伐,样样不会输给曹魏 。甚至在周瑜去世后,孙权或孙权的后代完全可以继续走自己图帝业的老路,对东吴绝对是利大于弊 。
推荐阅读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刘备招亲故事 三国历史上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
- 三国董袭身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为何会被淹死
- 秦朝大将章邯的战略决策失败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 三国密史 张辽威震东吴为何名气难比关羽
- 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功绩
- 三国东吴权臣诸葛恪怎么死的?诸葛恪是被谁杀的
- 东吴国的官制划分 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官制级别
- 东吴名将的儿子成叛徒 还将女人主动送给别人
- 解析三国东吴谋臣鲁肃为什么劝孙权夺荆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