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能否被复制?面对负累与未知,谁会跑出来?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赵卫卫
来源:蓝洞商业(ID:value_creation)
_原题是:Clubhouse能否被复制?
相比于美国Clubhouse被赞美为“一个更具思想性和更少受愤怒驱动的社交网络” , Clubhouse的中国学徒们更像一个个温热的炕头 , 等待前来唠嗑的老乡们 。
“‘对话吧’大概会在3月20日重新上架 。 ”深夜的“对话吧”里 , 有人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
他没有说出理由 , 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 但很快就有人猜出答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是一个令各方企业都忌惮的敏感时期 。 过了这个敏感期 , 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
过去的一个月里 , Clubhouse这款多人在线语音聊天产品激发了众多“中国学徒”:映客旗下的“对话吧”、36氪旗下的“Capital Cofffe”、小米复活的“米聊”等先后下场试水 。
无一例外 , 它们都是对Clubhouse像素级别的山寨:语音聊天 , 选择兴趣房间 , 举手参与 , 聊完即走、不留沉淀 。
但随着Clubhouse在国内被封禁 , 它的中国学徒们也陷入“半地下”的尴尬境地:一场投资大V们的带货直播后 , “对话吧”被下架 , 官方解释是技术调整;Capital Cofffe依然没有通过IOS审核 , 是一个未受信任的企业级开发者产品;新米聊也在内测 , 距离它上一次“死亡”仅仅一周 , 能否借着Clubhouse的形式“还魂” , 仍是一个未知数 。
在差异化的竞争还未显露之前 , 同质化的产品模仿是Clubhouse中国学徒们的常态 。
相比于美国Clubhouse被赞美为“一个更具思想性和更少受愤怒驱动的社交网络” , Clubhouse的中国学徒们更像一个个温热的炕头 , 等待前来唠嗑的老乡们 。
炕头上 , 聊的是家长里短 , 关心粮食和蔬菜 , 都是熟络的人;而在“对话吧”等产品里 , 你与蒙面的陌生人畅聊比特币、盈利模式、运营技巧 , 话题千奇百怪 , 行业兴趣人人不一 , 相同的却是 , 几乎每个人的用户简介里 , 都备注了自己的微信ID 。
即便你可以在聊天的房间里关注对方 , 但“加个微信”是房间里出现的高频词汇 , 毕竟纯语音还是限制了用户之间沟通表达场景 。
在显著的商业盈利模式未被实现之前 , 发展私域流量 , 成为“炕头乐”们的最显著特征 。
谁会跑出来?
连续三个晚上 , 从10点到凌晨1点 , 夏宏文都在主持“对话吧”的一个房间 。 他从事TMT领域投后管理咨询服务 , 对脉脉和Linkedin颇为熟络 , 工作内容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 。
主持人是房间的话题制定者和主持者 , 夏宏文要负责维护这个房间的发言秩序 。 房间人数最高时达到数十人 , 讨论的话题包括在线教育、企业服务等等 , 这一晚 , 房间的名字叫“创投夜话:CH中国版的盈利模式” 。
文章图片
图2/2
“奉总来了” , 夏宏文注意到映客创始人奉佑生进了房间 , 虽然他们并不认识 , 而且奉佑生也没有发言 。
房间里的话题依然热烈 , 从CH中国版是否适合招聘这个应用场景 , 到音频内容的监管政策方法 , 房间里的话题不断跳转 , 夏宏文在中间穿针引线 , 他认为“对话吧”作为CH的中国版取得了先发优势 , 但现阶段定义它为时尚早 , 后面“高速高质量的增长才更为重要” 。
夏宏文把“对话吧”定义为一个“超级流量入口” , 刷到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朋友圈里的邀请海报之后 , 他开始玩起了“对话吧” 。 几天之后 , 他在“对话吧”里有400多粉丝 , 通过了几十个人微信的申请 。
在“对话吧”首次大咖对话中 , 朱啸虎、昆仑万维CEO周亚辉、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上线交流“在中国能做成一个Clubhouse吗?” , 吸引了1800多人线上围观 。
夏宏文提问 , “对话吧”的粉丝和抖音的粉丝有什么区别?
朱啸虎的回答大概是 , 相比于抖音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 , “对话吧”更像是私域流量 , 粉丝和KOL之间的链接更强 。 而另外一点则是 , “群体之间的交互更多 , 内容不随着话题延伸裂变 , 这是一种网状结构的群体智慧 , 而不是KOL单一输出 。 ”
夏宏文对主持“对话吧”房间的热衷 , 与映客官方没有关系 。 在他看来 , CH的中国版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加入其中 , 这种群聊激发了更多想法和感受 , 也弥补了认知上的欠缺 。
半夜一点 , 奉佑生早已经不在房间里 , “对话吧”里的气氛开始冷淡 , 在这个陌生人围观的线上 , 有人谈到 , “对话吧”代表着映客的某种焦虑 , “映客还没有现象级的产品” , 但这个话题也点到为止 。
言外之意谁都清楚 , 映客作为曾经的“直播第一股” , 如今业务单一 , 已经被抖音、快手远远甩在身后 。 即便映客豪言要拿出40亿打造CH中国版 , 社交产品的竞争残酷性和难度也非一日之功 。
预测Clubhouse中国学徒们的竞争趋势 , 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现在 , 被下架之后的“对话吧”依然在悄悄更新版本 , 它的新功能包括用户可以提前预约感兴趣的话题房间等等 , 但这依然是在模仿Clubhouse 。
“就像梅花创投吴世春说 , 不到100万用户 , 谁也别谈先发优势 。 ”夏宏文说 , Clubhouse中国学徒们还处在同一个起跑线 , 未来大概率是会跑出几家 , “那一定是产品和运营能力强的公司 , 比如头条” 。
负累与未知
就像Clubhouse的中国学徒们必将面临腾讯或是字节跳动系的竞争 , 在美国 , Clubhouse也面临着Facebook、Twitter的竞争 。 Twitter已经开始了群组音频聊天功能Spaces的内测 , Facebook也开始开发类似Clubhouse的产品 。
Clubhouse仍旧在着力挖掘内容优势提高社区的丰富程度 , 其已经开始试验通过打赏、票务和订阅来为平台上的创作者提供资助 。 就像朱啸虎提到 , 音频社交产品的根基是内容质量 , “驱动机制上 , 光靠兴趣是没有用的 , 必须给予用户赚钱的机会 。 ”
但伴随用户病毒式激增 , 危险也更加显而易见 。
在美国 , Clubhouse遭遇的问题是安全漏洞 。 Clubhouse负责的是用户体验 , 而后端的业务支持依赖于中国上海的服务商声网Agora 。 在2021年2月中旬 , 已经有黑客通过系统程序 , 把多个房间内的私人聊天内容传输到第三方网站上 , 这与平台上聊完即走、没有音频文字存档的设计背道而驰 。
某种程度上 , Clubhouse迅速蹿红成长 , 也正因为其处在内容监管的缝隙中 , 当Facebook、Twitter等主流社交平台早已开始加大内容审核力度 , Clubhouse未来同样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监管压力 。
这个道理 , 同样适用于中国的Clubhouse学徒们 , 在商业模式、用户增长、社区内容等等问题之前 , 平台责任和监管政策是首要面临的问题 。
相比视频直播一对多的审核方式 , Clubhouse的多对多、纯语音信息的方式 , 无疑增大了内容审核的成本压力 。 目前商汤等人工智能公司提供的语音内容审核检测精度大于90% , 即便如此 , 人工审核语音信息也是中国Clubhouse学徒们的压力所在 。
而对于用户来说 , 毫无疑问 , Clubhouse激发了人们的表达欲 , 它为志同道合的一批人提供了聚集方式 , 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 乐观者们期待它 , 有望成为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LinkedIn和YouTube之后的“第六网络” 。
一些借助Clubhouse发展私域流量的个体已经显现光芒 。 比如在遥远的岛国毛里求斯 , 一个叫曼苏(Axel Mansoor)的28岁歌手 , 他在房间内唱歌 , 在不同的房间内穿梭 , 分享自己在中国、印度和奥地利等地巡演和旅行的故事 , 他已经发展了8万多粉丝 。
即便Clubhouse的邀请制让很多人无法参与其中 , 延迟效果也不能音乐合奏成为可能 。 但曼苏说 , “Clubhouse传达了我的本质 。 ”
这一切 , 显然都是规模化效应之后才出现的结果 。
对于中国Clubhouse学徒来说 , 他们能否孕育更多的可能性 , 显然还是未知数 , 这取决于它们的“炕头”能否维持住一个安全的温度 。
【|Clubhouse能否被复制?面对负累与未知,谁会跑出来?】(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IT|滴滴被“围剿”三个月:Q3经调整EBITA由盈转亏 订单量、交易额均下滑
- 奇葩趣闻|男子加了2万的油发现是中围石油:同名公司曾被中国石油起诉商标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