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安装智能家居,也别忘了保护他人个人隐私

作者:白毅鹏
近年来 , 电子猫眼、智能可视门铃、带有监控功能的智能门锁 , 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 然而 , 这些智能家居设施 , 给住户带来了安全方便 , 却可能采集泄露邻居隐私信息 , 有的邻里纠纷 , 甚至闹到了法院 。
居民安装智能防护装置 , 有必要的现实诉求 。 比如 , 智能门锁 , 不仅加密性更强 , 而且省却人们携带钥匙的麻烦;可视门铃则超越了原有门框中猫眼的局限 , 它以更丰富的视角、更清晰的画面 , 捕捉记录家门附近的可疑活动、危险人群 , 给人们预知化解危险提供预判 , 并为个人后续维权提供可靠证据 。 现阶段 , 由于新型犯罪活动增多 , 而且多借助运用新兴技术 , 其作案手段和现实危害 , 不容人们小觑 。 可视门铃等防护装置的出现 , 可以提升住宅的安全系数 , 加固人们的安全感 。
【住户|安装智能家居,也别忘了保护他人个人隐私】科技进步本身是把双刃剑 。 就像可视门铃的应用普及 , 实现了住户对家门口无死角的监控 , 却给邻居的隐私带来负面影响 。
日常生活中 , 由于可视门铃的安装位置、信息收集范围问题 , 使得守护住宅安全和保全邻居隐私之间 , 难以做到周全 。 围绕该问题的争议较为复杂 , 可以说存在巨大的现实张力 。
综合现有各地法院的典型判例来看 , 装摄像头的人家多不占理 。 在相关纠纷中 , 住户单方面强调住宅安全的重要性 , 未能周全照顾邻居的隐私权问题 。 这提醒人们 , 安装可视门铃 , 即便理由正当 , 但不代表可以随意安装 。
然而 , 按照现有法律法规 , 住宅居民安装具有摄录、存储功能的智能门锁装置 , 并未得到明确禁止 。 正是如此 , 实际生活中 , 围绕可视门铃的隐私侵权争议依旧存在 , 但安装可视门铃的人却并未随之减少 。 当务之急 , 应明确可视门铃的安装规范 , 从源头把隐私侵犯的矛盾冲突降到最低 。
民法典规定 ,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生活中 , 每个人对隐私权益的关注程度 , 对隐私边界的敏感程度 , 都存在差异 。 隐私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 守护它离不开每个人的自觉 。 楼梯入户区域是所有住户共享的公共空间 , 住户在安装可视门铃前 , 不妨尽到事先告知的义务 , 征得对方的同意 , 说明可视门铃的安装位置、信息收集范围、视频存储方式等 , 甚至展示门铃收集的视频画面 , 充分邻居的意见 。
由于可视门铃的火爆 , 涌入市场的企业商家随之增多 , 可视门铃的功能更是前所未有的全面和强大 , 有的甚至具备云存储、AI人脸识别等功能 。 和所有云存储终端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一样 , 对本地上传至云端的视频 , 必须明确存储、保管和销毁机制 。 如果可视门铃收集的隐私处理方式不够明确 , 无疑会对人们的人脸信息等隐私造成威胁 。
对此 , 生产厂家要承诺对摄录信息的处理方式 , 既要做好加密 , 防止被盗泄 , 又要健全遗忘机制 , 不过度留存甚至转卖探头记录的信息 。 对住户来说 , 挑选可视门铃要选择正规厂家 , 多多关注企业的隐私保护机制 。
围绕可视门铃等智能装置的纠纷冲突 , 已经越来越多 , 法院给出判决结论 , 能够起到以案释法的作用 , 深化邻里之间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 但只有尽快出台对智能防护装置的监管办法 , 才能监督生厂厂家落实隐私保护协议 , 规范住户安装相关设备的行为 , 妥善保护好人们的隐私 。 (白毅鹏)
[责任编辑: 刘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