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魅族新品问世,“5G双旗舰”能否破解“出圈”困局?】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采访人员 黄昂瑾)3月3日 , 魅族18系列5G双旗舰正式发布 。 所谓“双旗舰” , 简言之 , 就是同时发布魅族18和魅族18 Pro两款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 , 此次魅族18系列发布正值其手机业务开启的第18年 , 虽在不久前宣布盈利 , 但2020年全年不足1%的市场份额 , 已经让曾经的“国产机皇”跌出国内前十 。 魅族“成年”之“双旗舰” , 能否破解其“出圈”困境?“5G双旗舰”:“赶趟儿”发新 , 维系热度据介绍 , 魅族18系列采用曲面屏设计 , 搭配居中挖孔 , 首发高通最新一代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Qualcomm 3D Sonic Sensor , 相较于传统的光学屏下指纹方案 , 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指纹识别不受皮肤表层异物干扰 , 识别更加准确;同时 , 基于手指真皮层识别的技术 , 较表皮指纹识别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 , 魅族18系列均为骁龙888、LPDDR5内存及UFS 3.1闪存配置 。 其中 , 魅族18 Pro采用6.7英寸、2K 屏幕 , 配备4500mAh大容量电池 。 魅族18则采用的是6.23寸Dynamic AMOLED 四曲微弧屏 , 重量162克 。售价方面 , 魅族18 8+128G价格为4399元 , 高配12+256G售价4999元 。 魅族18 Pro售价4999元起 , 最高配12+256G售价5999元 。
文章图片
(截图自微博魅族18系列发布会直播视频)抛开5G双旗舰的“光环” , 此次魅族18系列在亮相时间上给了网友们“惊喜” 。 “这次太快了 , 一点都不墨迹(磨叽)”“这好像算近些年最不拖泥带水的一次了”……从这些颇具调侃意味的评论不难看出 , 魅族此前在产品更新速度上给不少网友留下了“难产”“拖延”的印象 。
文章图片
(截图自微博)相比于去年魅族17的姗姗来迟 , 魅族18系列的面世 , 不仅在时间上提前了两个月 , 而且还将发布会时长设为三天 , 称为“魅族2021春季新品发布周” 。 将预告片首映、Flyme 9操作系统、魅族18系列5G双旗舰分三天发布 。对此 ,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央广网采访人员表示 , “从发布会时间上来看 , 这是魅族的一种市场策划 , 通过延长时间来增加新品曝光 , 同时恢复市场热度 。 ”今年2月下旬以来 , 华为Mate X2、Redmi K40系列等各家新机陆续亮相 , 更有vivo S9在3月3日同天发布 。 据魅族科技营销负责人万志强介绍 , “魅族18系列在发布时间上相比去年加快了两个月 , 进入了主要TOP品牌发布新旗舰的产品周期 , 这对于更好地满足魅友与企业经营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 ”孙燕飚指出 , 旗舰手机以6个月为产品更新周期为宜 。 “以华为为例 , 在春、秋季各发布一款旗舰手机 , 这样的更新频率既能满足市场需求 , 也有利于保持品牌热度 。 ”他指出 。“双旗舰”齐发 , 能否解局?对于发布魅族18系列“5G双旗舰”的策略 , 万志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解读 。 一方面 , 魅族18系列“双旗舰”在产品定义、目标用户群等方面进行了区分 。 魅族18 Pro以极客用户及商务人士群体为目标 , 魅族18则主打便携、轻薄与单手边界操控 。 另一方面 , 魅族18系列上市之后 , 魅族17系列也会在架销售 , 并且全销售生命周期内都不会降价 。 由此形成魅族17与魅族18系列的组合产品 , 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 , 并由此覆盖到更多的精准细分目标用户群体 。事实上 , “双旗舰”在行业内已有诸多先例 , 华为、荣耀、三星、OPPO、小米此前都有过类似尝试 。 例如 , 华为在2016年推出的荣耀V系列和荣耀数字系列就是双旗舰的布局 , 前者定位极致科技 , 后者主打潮流美学 , 由此让荣耀在品牌形象、产品销量、消费者构成实现全方位拓展 , 满足了市场的多层次需求 。魅族18系列的“一部旗舰 , 更需一部旗舰”概念 , 是否也能实现在品牌、销量及用户上的突破?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难度很大” 。 一方面难在出新 , 在当前国产手机外观同质化严重、头部厂商在硬软件方面持续发力的大环境下 , 以“小而美”著称的魅族很难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并为之买单 。另一方面难在破局 , 面对当前国内手机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 各家都积极抢占市场 , 魅族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留住原有用户 , 而要从主流品牌消费群体中赢得新用户的难度则更大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接受央广网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双旗舰产品发布 , 关键在于两款产品是否在整体配置上有明显区别 , 是否能够精准把握拥有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 , 这也是发布双旗舰产品的意义所在 。 但对魅族而言 , 不得不面临另一个现实问题 , “魅族双旗舰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定位 , 实际上还是针对其原有用户群体而言 , 如何吸引到新的用户 , 是魅族目前最大的挑战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的销量报告 , 魅族在2020年Q3季度的销量占比仅为0.3%;2020年全年魅族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中国前十 , 份额只有0.1% 。随着手机行业头部效应不断加剧 , 市场留给“小而美”的空间也日趋收窄 。 孙燕飚指出 , “现在魅族市场份额连1%都不到 , 它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 。 ”“后手机时代” , 核心竞争是什么?在付亮看来 , 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布局IoT(物联网) , 可见手机市场的突破空间已十分有限 , 留给小众品牌的空间更小 。“在各家产品相似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 小众品牌如何形成自己的调性、维系原有用户群体 , 并不容易 。 同时 , 他们很难吸引软件厂商为其进行软件优化 。 ”付亮指出 , 以魅族为代表的小众品牌 , 在外观或概念方面的品牌个性 , 已难以成为其应对竞争的筹码 。孙燕飚则表示 , “手机厂商的竞争 , 更大的优化空间在软件层面 , 即优化用户操作体验 。 ”3月2日 , 魅族发布其Flyme9操作系统 , 在交互界面、息屏显示功能、动画效果等方面均花费了一番心思 , 以轻盈有序的交互和视觉 , 给用户以更精致的观感和更舒适的体验 。 此外 , 该系统还带来了加强隐私保护的四大功能 , 包括给用户更多的权限选择权 , AI拦截功能主动拦截应用互相唤醒等 。当天 , 魅族还发布了全智能穿戴系统FlymeFor watch , 搭载Flyme 9支持通知同步、查找手机、音乐控制、远程拍照、接听电话 , 发送信息 , 音乐播放等功能 。在孙燕飚看来 , 魅族此次发布周的策划 , 一方面是重启市场热度 , 另一方面则是为“后手机时代”布局 。 “未来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在于软件层面 , 即如何优化操作系统 , 提升用户体验 。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后手机时代’ , 换句话说 , 将马上进入智能穿戴时代 。 但在未来5年内 , 智能穿戴还会是手机的一个配件 , 所以还需要手机作为中枢 。 ”孙燕飚介绍 , “以TWS(真无线蓝牙耳机)为例 , 2020年全球出货量是4.6亿对 , 今年会接近7亿对 , 明年有望超过10亿对 。 10亿的概念意味着和手机的体量相近 , 而目前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年出货量)能够超过10亿的 , 只有手机 。 可见其空间非常大 。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影像|iQOO 9 系列预热:首发三星 GN5 传感器,150° 鱼眼超广角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Apple|摩根大通分析师:交货时间来看iPhone 13系列已达供需平衡
- Intel|Intel 12代酷睿20款新品百分百实锤:赛扬升级、i5混乱
- 设计|宇瞻发布 NOX 系列 DDR5 电竞内存,速度最高 7200MHz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系列|真我GT2系列 x 龙珠将推定制版!全球限量完美融入动漫元素
- 全体|喜报:三星 Galaxy S21 系列全体用户现已获推 One UI 4.0 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