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生死劫!
文章图片
图1/17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云游小生
来源:纯洁的微笑(ID:keeppuresmile)
十六年前 , 朝阳门豆瓣胡同 , 已经30多岁的阿北 , 每天窝在星巴克写代码 。
在京城的如云繁华之下 , 路人匆忙的眼里 , 这又是一个“人到中年、郁郁不得志”的程序员 。
阿北出名以后 , 星巴克的位子越来越难占到了 。
程序上线第一天 , 赚了两毛钱 。
阿北很开心 , 因为”这是第一家 , 刚上线就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
这么多年的风来雨去、青黄交迭 , 博客倒了、人人网卖了 , 头条崛起了.......
阿北与豆瓣网 , 一直像个局外人 , 在生龙活虎的中国互联网旋涡里 , 不慌不忙 , 余生很长 。
生活没有容易 , 我们一路翻山打怪 , 颠沛流离 , 有时候走着走着 , 顿觉人生无望 , 路漫且长 。
理想让自己干翻这个世界 , 现实将自己治的服服贴贴 。
如此 , 不妨暂停 , 读一读阿北 , 看看豆瓣 , 在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中 , 十年磨一剑 。
文章图片
图2/17
01最初
阿北不叫阿北 , 真名杨勃 。
1969年生于陕西汉中 , 不知自己算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 于是他叫自己”阿北“ 。
初中读《少年科学》 , 在纸上写下一个程序”一块钱换零钱 , 有多少种换法“ 。 参观大学里的苏联计算机 , 掏出纸条 , 请老师在计算机上跑一遍 。
阿北以物理竞赛一等奖保送清华 , 攻读物理专业;后来在美国加州大学继续攻读物理博士 。
写代码 , 算是业余爱好 。
那时在不远的河南 , 有个叫周鸿祎的年轻人 , 只比阿北小一岁 , 一心要成为量子物理学家 , 干点对人类有意义的大事 。
教育报国的年代 , ”学好数理化“ , 才是正经事 。
那时的阿北和周鸿祎都不知道 , 他们的半生都将和互联网绑定在一起 。
在美国读博 , 繁重学业之余 , 阿北旁听社会学、历史学 , 去IBM研发团队做技术 。
其实 , 他完全可以双博士学位毕业 , 只是觉得一个人两个博士名号 , 有点变态 。
留在美国 , 也没那么好 。
于是 , 头也不回 , 拂身而去 , 回了中国 。
文章图片
图3/17
那一天起 , 阿北便开始向人生的荒原出发 , 不再为别人而活 , 不再将时间浪费在自己不爱的事上 。
没有乘风破浪的气势 , 只是有点任性 , 有点点潇洒 。
一般人眼里 , 30多岁的男人 , 生活除了妥协 , 也就剩下苟且了 。
可人们都忘了 , 在妥协与抗争之间 , 还有找一颗种子 , 慢慢发芽 , 静静长大 。
这世上哪有什么横空出世 , 还不都是厚积薄发 。
文章图片
图4/17
02祥云
今天 , 各路人马但凡推荐一本好书、一部电影 , 言必称”豆瓣高分“ 。
豆瓣的评分 , 已经成了坊间对”好“与”劣“的共识 , 文艺界权威排行榜和流行风向 。
2016年 , 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年末时 , 三部贺岁档大片 , 没有取得预期的口碑和票房 。
突然一些媒体先后报道豆瓣、猫眼等电影网站“恶意伤害电影产业” , 给国产电影打低分 , 重创国产电影票房 。
猫眼电影网站 , 也许是担心惹事 , 直接下架“评分”功能;
外面人骂的锣鼓喧天 , 阿北豆瓣公关火急火燎 。
阿北慢吞吞回应:豆瓣“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 。 这个主旨过去十年没变过 , 将来也不想变 。 ”
豆瓣用户看不下去 , 讽刺说:不如以后订个保护规则 , 只要是国产电影 , 就不能低于8分 。
豆瓣评分的的原则 , 最早是阿北定下的 , 一直没变过 。
有人托关系 , 让阿北改电影评分 。
阿北说:“没有修改功能 。 ”
“怎么样能让评分高一点?”
“拍好电影 。 ”
文章图片
图5/17
如果说戛纳奖是专业人士的最高“学术”评价 , 那豆瓣就是普通人的最高世俗评价 。
于是 , 豆瓣成为国内电影书籍评分最权威的网站 , 内核是不屈服于名利 , 尊重用户 。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 , 就有李鬼 。
每每有国产剧爆了低分或高分 , 总有人忍不住质疑这是水军的操作 。
这不是阿北的初心 。
最初 , 阿北从美国回来的4年 , 和清华的老同学共同创业 , 做了一家物流公司 , 以失败终结;
喜欢旅行 , 于是想做一个自由行的网站 , 算来算去 , 发现市场太小众 , 只好放弃 。
而那时马经腾收编了张小龙 , 王小川创立了搜狗 , 周鸿祎的3721卖了天价 , 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大佬们像草籽破土 , 更像不知来处的风 , 呼啸刮过山岗 。
思索、探寻.......后来 , 阿北想 , 也许一个分享电影、书、音乐的平台 , 也不错?
国内国外搜寻了一遍 , 竟然没有人做 。
豆瓣的名字 , 就是阿北住的胡同名 。
豆瓣诞生的理由 , 或许更多是阿北对创业的美好设想 , 和对生活的知音难觅 。
文章图片
图6/17
你看 , 也许你我都有过这样的瞬间:
你分享了一首震撼心灵的歌 , 别人听了开头就皱眉头;
你看了一部电影 , 满肚子的话 , 却无人可说;
你读了一本好书 , 别人却嘲笑装逼做秀.......
那一刻 , 这世上无人懂你 。
就像电影《深夜食堂》的音乐人阿信 , 醉眼朦胧 , 拍桌而鸣:“子期何在 , 子期何在.......”
阿北把这些散落一地的心情捡起 , 一点点装进一个叫豆瓣的网站里 。
他跑到技术论坛里跟大家说——听说有个网站豆瓣还不错 , 你们去看看?
即便是很生涩的书 , 很冷门的电影和音乐 , 你也能在这里找到同道中人 。
无论多么匪夷所思的爱好 , 你也能在豆瓣中发现同好 。
那种开心 , 就像出门就看见五彩祥云 , 云上正是如意郎君 。
文章图片
图7/17
03散还聚
1984年秋天 , 《星星》诗刊在成都举办诗歌节 , 北岛、顾城、舒婷赫然在列 。
还没开始 , 两千张票一抢而空 , 没抢到票的人破窗而入 。
那时的诗人 , 走到哪里都是流量巨星 。 观众把所有出口堵死 , 就怕诗人们跑了 。
最后北岛和顾城只能从厕所窗户跳出来 。
那时候的年轻人 , 无论男女 , 热烈生猛 。
诗人们消逝 , 小花旦与小鲜肉成为顶流明星 , 世界变了 , 时代变了 。
那些热爱文学的心 , 消失了吗?
不!
2005年3月7日 , 阿北的“豆瓣”网刚上线 , 那些向往艺术的心迅速在豆瓣聚集 。
建站开始 , 网站没有编辑写手 , 没有特约文章 , 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 。
仅9个月的时间 , 就拥有五千多万注册用户 , 贡献了中文互联网质量最高的评论内容 。
阿北与豆瓣 , 做了一个对很多人来说有用的网站 。
但投资人不这么认为 。
文章图片
图8/17
04无用
人们说:理想主义者的开局各有不同 , 但危机总是相似——没钱 。
和很多动辄烧钱百万上亿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 , 阿北创立豆瓣的启动资金 , 仅仅是向同学借来的2.5万美金 。
阿北一直一个人运营 , 总是在夜晚 , 一个人看着豆瓣上用户来了又走 , 走了又回 。
直到第二年 , 才招来第二名员工 。
2004年创立 , 2005年豆瓣估值已是67万美元 。
但估值这个东西 , 只是口头上的浮云 , 化不成帐面上实实在在的利润 。
摩拜的胡玮炜曾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 , 但最后你都得还回去 。
和资本的接触 , 阿北和豆瓣 , 都是小心翼翼 。
他怕那些追逐金钱的人们 , 会强行改变豆瓣的未来 。
但竞争让阿北不得不和资本市场牵手 。
阿北想要100万美元 。 投资人嘴上说着”豆瓣挺好不错“ , 转身就没了动静 。
来来回回15家创投机构 , 最终策源基金给了阿北200万美金 。
但阿北第一反应是担忧:200万 , 这怕是想占更多的股权 。
策源创始人冯波宽慰他:“100万美元用的时间不够 , 你出去再急于融资的话 , 会失去你的鸿鹄之志 , 把你的生活也会搞得很拮据 , 我们索性给200万美元 。 ”
后来豆瓣周年庆 , 冯波送给阿北一个大纸箱 , 里面装的 , 全是阿北在豆瓣上标记“想读”的书 。
文章图片
图9/17
十六年过去了 , 互联网江山起起伏伏 , BAT阵营鼎立又散去 , 同时期创立的美团也上市了 , 豆瓣还是慢吞吞的雕琢时光 。
人送豆瓣金句:“死又死不掉 , 上又上不去 , 还不能说 , 一说这些文艺中年CEO各种不高兴 。
参与融资的投资人看着豆瓣就急:
“阿北产品已经做到了100 , 商业化还是0......要提供可花钱的方式 。 ”
多数创始人 , 最后都向资本妥协 , 甚至被资本踢出了公司 。
资本想要的是金钱的回报 , 创始人想要的是完美的想象 。
多年以来 , 豆瓣不做弹窗广告 , 没有动态图 , 拒绝医疗广告 。 阿北一直努力在平衡商业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
文章图片
图10/17
05媚俗
“对标”是投资圈的专业术语 。
阿里巴巴对标ebay , 当当网对标亚马逊 , 美团 , 滴滴 , QQ, 知乎.......都能找到对标的国外公司 。
《南方周末》采访豆瓣曾经的投资人龙宇说:“豆瓣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国际上找不到对标的公司 。 ”
你找不到和豆瓣同样模式的公司 , 以前没有 , 现在也没有 。
表面上是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 , 实际却通过推荐书籍电影 , 做到了人与人的连接 , 它更像一个集博客、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
有人建议 , 坐拥上千万用户的豆瓣 , 做交友软件必然如鱼得水 。
阿北坚决反对 。
他说 , 自己只想做一个“有用的网站” 。
阿北眼里的有用 , 甚至跟钱无关:
“我们就是想帮助你发现好东西 , 不鼓励灌水 , 不鼓励转载 , 甚至不鼓励用户泡在上面时间过长 , 只希望用户正常使用它 。 ”
但不赚钱 , 豆瓣这个“有用”的网站 , 即是“无用” 。
文章图片
图11/17
豆瓣八周年 , 媒体发声 , 称豆瓣是阿北的乌托邦 。
他们说:“伟大的抱负 , 需要用盈利来支撑它完成更多的事 。 ”
豆瓣应该早点做商业化 , 阿北应该赶紧好好赚钱 。
现实社会的人 , 用现实社会的成功逻辑 , 评判一切事物 。
豆瓣最接近世俗成功的一次 , 大概是豆瓣电影的商业化 。
2012年 , 豆瓣电影最早开通在线电影选座功能 , 甚至有传闻 , 投资人希望阿北全力以赴做电影票 。
但阿北却迅速把这项业务关停 , 理由简单:不赚钱 。
是不赚钱 , 但这是渠道把控 。 聪明如阿北怎么会看不出?他只是不愿赚这个钱 。
豆瓣广告最好卖的那几年 , 广告主带着钱上门 , 阿北看完直接拒绝 。
文章图片
图12/17
因为那些广告”跟豆瓣的气质不合“ 。
后来有人问阿北 , 是不是赚钱庸俗?
阿北说:“一点也不庸俗 , 只有庸俗是庸俗 。 ”
没有调性的品牌 , 根本没办法在豆瓣上投放广告 。
阿北一直在尝试各种可能 。
2013年9月 , 豆瓣推出豆瓣东西 , 进军电商领域;
2015年6月 , 豆瓣宣布成立唱片公司;
2016年6月 , 豆瓣成立子公司 “飞船影业” , 扶持青年导演创作 , 入局电影行业;
2017年3月 , 豆瓣上线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 , 加入知识付费的热潮 。
外面的人以为阿北是在抗拒将豆瓣商业化 。
其实 , 阿北并不是抗拒 , 他只是执着于寻找一个优雅的方法 。
文章图片
图13/17
相比刘强东、王兴、任正非身上的狼性 , 学物理的程序员阿北 , 更像一只林间深处的小鹿 。
豆瓣上的同城 , 运作一下就是陌陌;
分享小组 , 完全有机会做成小红书;
豆瓣FM本有可能做成播客;
2010年 , 豆瓣内部在做虚拟货币 , ;
2012年 , 阿北甚至提出用算法输出内容 , 就像今日头条.......
每一个项目 , 都意味着一夜扩张几百上千人 。
这种”堆很多人 , 看起来劳动密集型“的事情 , 阿北不愿做 。
很多机会 , 就这样被屏蔽了 。
林深时见鹿 , 清风绕月、繁花盛放 , 但也失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
互联网江山早已是资本和巨头的沙场 , 有人朝生 , 有人暮死 。
没有投靠BAT、也没有疯狂融资的豆瓣 , 看上去柔弱不堪 , 却又像被开了灵光 , 很长寿 。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原创网站 , 从未大火;明明有上亿死忠粉 , 一直不赚钱 。
文章图片
图14/17
06小组
我们生活在彼此的城市可能二十年 , 也可能四十年 。
如果你不主动寻找 , 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 这座城市里一直藏着那些会让你惊叹的角落 。
豆瓣小组 , 就像一座城市中那些角角落落 。
每天 , 44万多人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组里 , 捡着笑话过日子;
13万人在“不要买”小组里 , 发明了反消费主义话术 , 对抗”买买买“的陷井;
“30岁再去买18岁的东西已经毫无意义 , 很多事情没有来日方长 , 我要现在快乐 。 ”
反问:
又不是活不到30岁 。
18岁就一直买买买 , 等你活到30岁 ,
不仅满屋都是18岁时买的智商税 , 而且还要每天偿还18岁时候欠下的债 。
“omg , 买它买它”的口红色号 , 珊瑚粉樱花粉蜜桃粉 , 砖红正红复古红 , 姨妈色斩男色奶茶色……
离开滤镜之后 , 其实没多大区别 。
鲍鲸鲸在小组里的贴子 , 拍成电影《失恋三十三天》;
很多人在豆瓣上约驴友、结伴旅行;
有人在豆瓣志趣相同 , 相爱 , 结婚;
........
文章图片
图15/17
还有很多人 , 在豆瓣成为独立影评人、书评人 。 有人成为传奇 , 有人一夜成名 , 更多的人只是抱团取暖 。
阿北曾经在公司里讲过一个故事:
星巴克里喝咖啡的人 , 跟工地上蹲着吃盒饭的人 , 可能相隔只有几百米 。 但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城市空间 , 彼此之间被 一堵看不见的屏障阻隔 。
豆瓣的小组 , 就像这样的友邻 , 彼此相隔 , 彼此安好 。
一部分豆瓣人 , 是热爱讨论的文艺青年;
一部分豆瓣人 , 是明星八卦热点话题 。
这样的用户画像 , 在很多人看来很撕裂 , 但在豆瓣内部看来 , 这就是豆瓣的样子——一个参差多态的城市 。
这才是真实城市的样子 。
2017年 , 微博CEO王高飞转发微博“豆瓣用户毫无价值” 。
如果所有一切都有钱来衡量 , 或许真的没有微博价值更高 。
太多的人受不了这样的豆瓣 , 这样的生存方式 , 但这样的豆瓣 , 却一直在理解每个人的不同 。
文章图片
图16/17
07你是谁
早期入职豆瓣的员工 , 几乎都是清北毕业 。
面试时 , 阿北都会问一个问题:如何估算北京市有多少辆出租车?
有一次阿北拉着几个产品一起去吃饭 , 就有同事问:”阿北 , 如果不做豆瓣 , 你会做什么?“
阿北说:”我可能会研究社会学 。 “
没有想回农村看池塘水满 , 也没有想去学校教书 , 也没想很CEO的那些商业成功 。
阿北一直慢条斯理 , 却又不容抗拒地进行着自己的构想 。
很多人不知道 , 中国第一个使用Python语言建构的互联网产品 , 是阿北写的豆瓣 。
如今各大网站都在用的“算法推荐” , 豆瓣早在2005年刚创立之初 , 就开始使用 。
合作商网易云和QQ音乐看了 , 羡慕一地 。
文章图片
图17/17
如今 , 挚信资本是豆瓣唯一的投资方 。
挚信的项目 , 有很多是看起来不赚钱、理想满怀的公司 。
北大纵横有一句评价很中肯:挚信和阿北 , 是让豆瓣以一种保持相对文化人的尊严 , 活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 。
它没有大V , 没有爆款 , 没有世俗意义上的任何成功迹象 。
只是 , 每当热闹影剧刷屏 , 即使不是豆瓣粉 , 也会在决定看电影前 , 先看一眼豆瓣评分 。
看完后 , 再来看一遍影评;
一本书读完 , 总要上豆瓣看一看那些书评.......
一位网友留言说:豆瓣更像是互联网宗教圣坛 , 明明没有实用价值 , 却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 。
【|豆瓣生死劫!】互联网中来来去去 , 豆瓣也不停地在改变、尝试 , 每次改变 , 都和用户相爱相杀 。
那种感觉 ,就像是看着一个自己爱的人 , 每天脸上都被划了一刀 。
到最后已经面目全非 , 可自己知道 , ta还是ta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于本|豆瓣 App 安卓新版本 7.20.0 测试
- 程序|从豆瓣小组到互动教程小程序,帮老年人打造“手机学习班”
- 奇葩趣闻|真·抢显卡!四川一团伙持40cm长刀抢劫50余张显卡 价值超10万元
- AMD|史诗级漏洞Log4j2引发科技巨头自查 AMD躲过一劫
- 于本|豆瓣发布被下架后的全新测试版本:移除获取用户设备的IMEI行为
- 视点·观察|22元可买入一个豆瓣账号进行评论 专家:风险很大
- 社交|“超前点评”暴露豆瓣短板调查:点赞一次1.8元
- 社交|豆瓣电影回应剧集遭水军控评争议
- upper|充气球的元素,掌握着宇宙的生死 | 图图科幻
- 警告!|男子持40厘米长刀入室抢劫显卡 警方:价值10万余元 4人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