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角度看货拉拉事件:制造对立、激化矛盾医不了时代弊病
文章图片
图1/4
【|另一个角度看货拉拉事件:制造对立、激化矛盾医不了时代弊病】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萧何
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
货拉拉事件发展至此 , 终于在一份公告之后 , 让各方停止了猜测 。
回顾案件始末 , 以昨天的公告为线 , 舆论场还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 我们也在关注事件的最新信息 , 也在思考如何在既定的事实下 , 更加全面的汲取教训 。 从案件开始 , 天然地就产生了四个角色:用户、司机、平台 , 以及旁观者 。
从这四个角度来看整个事件 , 带给我们的思考会清晰很多 。
事件刚发生时 , “23岁女孩”、“货拉拉司机”、“偏僻的小路”、“绕道”、“跳窗” , 这些简单的关键词就已经天然地给旁观者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
但是 , 等到昨日公告出来后的“剧情反转” , 又再度引发了对于司机的同情 。
有人站司机 , 晚上九点多赚点辛苦钱真不容易 , 女孩不通人情世故 , 耽误别人了该买瓶水说句客气话 , 还缺乏安全意识;有人站女生 , 女生让停车司机为什么不停车?女生探出车外为什么无动于衷;还有人把矛头指向了男女对立和万恶的资本 。
文章图片
图2/4
风向倒来倒去 , 没人能完全公允 , 也无人能理清谁错得更多 。 只不过 , 不管是惋惜、又或者慨叹之后 , 能不能不让类似的事件在相同的故事里发生 。
跳出针砭个体的角度 , 以平台连接上下游的商业模式 , 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不信任感 。 诸如: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外卖员和用户、电商商家和顾客 。 在这种模式下 , 后者与前者的关系是:我与你未见一面 , 却在让你从我这里赚钱 , 这其实是有很强的不信任感在其中的 。
如果某一个平台没有把权责划分得特别清晰 , 给双方留出了讨价还价的空间 , 这就无意间产生了矛盾的可能;更糟的是 , 如果说有一方、甚至双方都不擅长沟通 , 那极有可能会造成更深的矛盾 。
在这次事件里 , 两个同样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 摩擦在于两次“未予理会” , 一次是女孩在司机告知“等待超40分钟将额外收费” , 另一次是司机在女孩发现偏航要求停车时的“未予理睬” 。 双方的矛盾点在于:女孩认为优惠券、40分钟的等待时间、不采用搬运服务是乘客的合理利益;司机则想提供更多服务赚更多钱 。
看客们的猜测不一定是错的 , 但我们不能指摘一个初入社会不久的女孩 , 在司机数次偏航并且不予回复情况下的警惕 , 也无法知悉她平日的生存境遇 , 为什么在月入颇丰的情况下这么“精明”地省下这笔搬运费 。
说到这里 , 其实也再次把作为中间方的平台的“规则设置是否合理”拉到了水面上 。 现在回过头来看 , 货拉拉官方的两份声明也还算及时 。
事发后 , 货拉拉发了两封公告:
第一份《关于长沙用户跳车事件的说明》里提到 , 货拉拉在2月8日获悉事件后成立了专项处理小组 , 第二天抵达长沙与家属取得联系 , 后多次与家属展开商谈沟通 。
第二份《关于用户跳车事件的致歉和处理公告》表明曾与车女士家属进行三次沟通并取得谅解 , 并且附上了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全程录音、强化安全功能、预警系统等七项整改目标和责任人、时间限制 , 由CEO周胜馥带队推进 。
文章图片
图3/4
特别是第二份 , 把具体的责任人和整改目标、时间节点都公开出来了 。 抛开事件本身来说 , 这是实质性、且有意义的动作 。
当我们再次跳出事件本身 , 这是一则概率事件 。 也就是说 , 同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货拉拉”平台上 , 但也有可能发生在“A拉拉”、“B拉拉”这些平台上 。
所以 , 悲剧之后 , 除了货拉拉要认错挨打之外 , 那些“A拉拉”、“B拉拉”是不是也应该“有则改之”?还是说当类似的事件又在“A拉拉”、“B拉拉”平台上发生之后 , 再把这个平台拉出来曝晒?
毫无疑问 , 我们一定是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在任何一个平台上发生 , 无论是货运 , 还是其他行业 。 所以也需要有人在事件之后 , 马后炮地站出来说这样的话:舆论之外的其他平台、其他行业也该警醒 。
不拘泥于个案 , 在当类似的事件发生 , 关注点大多仅仅在衡量对错、痛骂过错方 , 而非更多地关注整个行业的实际整改动作 。
舆论场的压力推动着整个事件朝着公正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 但在目前的舆论风向里 , 已经集合了司机和乘客、平台和个体、算法与人、男女性别等诸多角色的对立 。 嘈杂的声音里 , 围观者们在泾渭分明地站队、与对立阵营进行博弈 , 但这从来只能激化矛盾、制造对立 。
互联网的便捷性由一个个系统里的人构建出来 , 但又制造了社会结构性的问题 。 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跃进里保证温度和尊严 , 是这个时代值得引发关注的宏观命题 。
如果只记得互怼攻讦 , 只关注单个案件、单个平台 , 那我们要付出的代价 , 未免太惨痛了 。 其实 , 最终 , 我们都希望互联网在提升效率的同时 , 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 。
文章图片
图4/4
推荐阅读
- 物理|另一个角度看元宇宙与RPA:人工世界、平行员工与RPA
- 住用|美的美居以用户吃穿住用行等多角度为发力点,提供全生态圈智能服务
- 电信|从用户规模角度看中国移动的领先优势有多大
- 角度|索尼详解“黑彩晶”大型 LED 屏:不同角度色差、反射极小
- 大众|看待“90后博导”,还是多从学术角度
- Google|Pixel 6a铝制模型图像现身 从各个角度看都与Pixel 6/6Pro非常像
- AirPods|换个角度看苹果 AirPods,每一代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 角度|参考封面秀|换个角度看待压力
- Google|Android用户获得另一个基于App的Google电视遥控器选项
- 社交|最近火爆的“元宇宙”,会成为另一个反乌托邦噩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