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最近火爆的“元宇宙”,会成为另一个反乌托邦噩梦吗?

最近,全世界似乎都在谈“元宇宙”,从国内到国外,科技巨头和投资人士趋之若鹜,还吸引了很多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 。11月5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宣布进军元宇宙,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 。罗永浩表示,他要做的是不同于此前市场热炒的元宇宙公司,他认为Shaan Puri所理解的元宇宙——元宇宙不是某个虚拟空间,而是某个数字生活价值大于物理生活的奇点时刻——比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更为靠谱 。
被网友调侃为“行业冥灯”的罗永浩,放弃进军造车产业,准备在还完债之后加入元宇宙的创业大潮 。

社交|最近火爆的“元宇宙”,会成为另一个反乌托邦噩梦吗?
文章图片


而就在本月初,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将“脸书”改名为“Meta” 。扎克伯格表示,从此以后,公司的业务将以元宇宙的业务优先,许多投资人也纷纷投资与元宇宙相关的产业和概念股 。此外,微软、耐克等企业也在此前宣布进入元宇宙市场布局;百度、网易等国内互联网企业正在抢注相关商标 。
本期读刊,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火热的“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其实每家打算进入元宇宙这个“蓝海”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义 。元宇宙是商业噱头吗?像这些公司宣传的那样,是人类未来生活的蓝图?抑或是科幻作品里可怕的反乌托邦?

社交|最近火爆的“元宇宙”,会成为另一个反乌托邦噩梦吗?
文章图片


01
故弄玄虚的元宇宙?
虽然关于元宇宙的一切都仍在争论当中,但总体上来说,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
【社交|最近火爆的“元宇宙”,会成为另一个反乌托邦噩梦吗?】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对元宇宙的定义:
元宇宙的要素“包括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一个全面运作的经济,包括化身和数字资产在元宇宙不同部分的可转移性 。元宇宙将会是去中心化的,将有许多公司和个人在元宇宙内经营自己的空间 。元宇宙的其他特质包括数字持久化和同步,这意味着元宇宙中的所有事件都是实时发生的,并具有永久的影响 。元宇宙生态系统包含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要素,例如头像(Avatar)身份、内容创作、虚拟经济、社会可接受性、安全和隐私以及信任和责任 。”
这个定义乍看起来有点抽象,里面强调了几个点:虚拟经济、去中心化、同步实时、虚拟身份 。简单地说,我们能在虚拟空间里做现实世界里能做的事情,因此,这个宇宙是“元”(meta,即超越)的 。
“元宇宙”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 。尼尔·斯蒂芬森说:“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