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澳大利亚博物馆(Australian Museum)最近重新装修完毕 , 再次对公众开放 , 而且门票免费 , 于是我决定去瞅瞅 。 到了一楼的Wespac Long 主展厅 , 里面陈列展览着100件精选出来的博物馆“镇馆之宝” 。 其中有一具2米多长的古生物化石尤其引人注目 。 博物馆的介绍牌上亲切地昵称它为“埃里克(Eric)” , 它是一具完整的永生龙化石 。
本文图片
埃里克本龙 | 土澳生态君
本文图片
“宝石”构成的“龙”
埃里克虽然中文名字叫永生龙 , 其实它并不是恐龙 , 而是一种鳍龙类的海洋古生物 。 埃里克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 , 它是一具完全由“宝石”构成的化石 。
澳宝(又叫欧泊)是一种主要产于澳大利亚的独特宝石 , 光线通过其内的二氧化硅颗粒 , 会产生衍射现象 , 产生丰富多彩的美丽光泽 。 永生龙原本的骨骼埋在地下 , 被酸性的地下水溶解后 , 澳宝矿代替其位置 , 填充了遗留下来的空位 。 这就形成了宝石构成的埃里克骨架 。
本文图片
拥有美丽光泽的澳宝 | Dpulitzer / Wikimedia Commons
能够挖掘到澳宝化的古生物化石本已是很稀罕的事情了 , 埃里克则更为珍贵 , 因为它是全球已知澳宝化最完全的脊椎动物化石 , 同时它的澳宝色泽又很美丽 , 绽放着乳白色光晕 。 不仅埃里克自己澳宝化了 , 它身体内用来研磨食物的胃石 , 以及它吞到腹内的小鱼也一同澳宝化了 。 亿万年前被永生龙捕食的小硬骨鱼因祸得福 , 也获得了自己的名字 , 叫做旺达(Wanda) 。
本文图片
另一件“宝石化石” , 与现生的鸭嘴兽有关的Steropodon galmani颚骨 , 成分已经被蛋白石所替代 | Christian Voiculescu-Holvad / The Opalised Fossil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Australia (2018)
本文图片
集资买下来的国宝
埃里克是在1987年于澳洲内陆的一个挖矿小镇Coober Pety被发现的 , 一同“重见天日”的还有30多具其它生物的化石 。
不幸的是 , 发现化石的矿工决定自己过一把古生物学家的瘾 , 他自己动手把埃里克挖掘了出来 。 毕竟不是专业人士 , 在挖掘过程中 , 遗失了一些小块的骨头 , 包括埃里克鳍脚的末端以及大部分的脖子 。 矿工把化石卖给了一个悉尼的房地产开发商 , 开发商又交给了澳大利亚博物馆 , 进行研究和重组 。 由于挖掘工作并非由专业古生物学家执行的 , 各块骨头的位置缺乏记录 , 七零八碎的骨头错综复杂 , 难以拼凑 。
本文图片
埃里克的部分化石 | Benjamin P. Kear et al. / Biology Letters (2007)
好在一个叫威利斯(Paul Willis)的古生物在读博士生 , 肩负起了这项难度爆炸的“拼图”任务 , 在花费450个小时后终于把骨架全部组装在了一起 , 超过90%的骨骼被辨识与重组 。 这位功臣很喜欢一首滑稽歌《半只小蜜蜂ERIC》 , 埃里克因此得名 。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 当年花钱买下埃里克的房地产商破产了 , 它作为价值连城的财产也要遭到清算拍卖 , 有可能会被私人收藏家获得 , 也有可能会被卖到海外“背井离乡” , 而澳大利亚任何一个公立博物馆都没有足够的资金买下这个国宝级藏品 。 最后是通过公众筹款 , 由3万多名澳洲群众出资 , 合力买下了埃里克 , 至此之后 , 埃里克收藏在澳大利亚博物馆中展出 。
本文图片
埃里克的复原图 | Nobu Tamura / Wikipedia
永生龙的完整学名是Umoonasaurus demoscyllus 。 Umoona是其挖掘地Coober Pedy的土著语名称 , 而Saurus则源自希腊语中蜥蜴的意思 。 而 demoscyllus则由demo和Scyllus两个单词组成 , demo的意思是人民 , Scyllus则是海怪 。 因为埃里克是由澳洲的老百姓们一起捐钱购买的 , 命名者为了纪念这件善举 , 就取了“人民的海怪”这个名称 。 但Umoonasaurus demoscyllus太长太拗口了 , 澳大利亚群众通常还是用“埃里克”这个爱称来称呼它 。
本文图片
土澳曾是一片冰海
埃里克并非永生龙唯一的化石标本 , 除了它之外发现过三具永生龙 , 但都远不如它完整 。 其中最大个体有2.5米长 , 体型跟埃里克差不多 , 而最小的则不到一米长 , 还是个宝宝 。
它属于蛇颈龙目 , 上龙亚目 , 葵龙科 , 永生龙属 。 尽管是蛇颈龙目的 , 但是永生龙与大家印象中脖子长长如尼斯湖水怪一般的蛇颈龙不同 , 它所属的上龙亚目 , 大部分物种脖子都不长 。 它的四肢都是鳍状肢 , 像船桨一样 , 方便其在海洋中四处游弋 , 捕食身形更小的鱼类 。 这种蛇颈龙最显著的特征 , 是眼睛和鼻子附近一共有三个突起冠状物 , 有些复原图会将其画得特别帅气 。
蛇颈龙的演化树 | Roger B.J. Benson et al. /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13)
研究永生龙的古生物学家基尔(Benjamin Kear)博士形象地概括了其外形:“敦实的身子上长着四个鳍脚 , 不长不短的脖子 , 小小的脑袋搭配上短短的尾巴 。 这个外形和身材比例 , 简直就像只海豹一样 , 只不过是爬行类的 。 ”
永生龙栖息在寒冷的高纬度海洋中 , 它的故乡叫做Eromanga海 , 是白垩纪早期时覆盖于澳洲大陆中的一片内陆海 。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 , 永生龙栖息的这片海域相当的寒冷 , 在冬季时海里会充满浮冰 , 真是沧海桑田 , 如今炎热荒芜的澳洲内陆 , 当年却是冰冷的海域 。
本文图片
【化石|闪耀着宝石光芒的“龙”骨,居然是真正的动物】埃里克的复原图 | N. Tamura
如今在这般寒冷的水域 , 爬行类动物是难以生存的;所以科学家推测永生龙及其它生活在这片海域的古代爬行动物 , 必定演化出了特殊的身体机能以应对严寒气候 。 例如永生龙有可能是温血的(endothermy) , 具备更快的新陈代谢 , 或者依赖季节性迁徙避开严寒 。
研究发现 , 永生龙是葵龙科中最原始的成员之一 , 其家谱可以追溯到三叠纪晚期 。 尽管原始 , 但永生龙也是灭绝时间最晚的一批葵龙 。 大部分葵龙科在侏罗纪就灭绝了 , 而永生龙延续到了白垩纪 。 这意味着永生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其它葵龙科相隔绝 , 同时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海域与世隔绝 , 与其它地区可能有较大气候差异 , 同时期澳洲出土的海洋和陆地古生物都相当独特 。 不愧是养蛊拥有各种古怪生物的土澳啊!
本文图片
博物馆的珍宝
走进矿石收藏的大坑
动森的博物馆宝藏
彩虹色的菊石化石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 , 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推荐阅读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标题|致我们的2021,所有奋斗终将闪耀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the|美CDC:抗原检测的“黑洞”可能隐藏着COVID-19“冰山”
- 人物|董明珠谈22岁秘书孟羽童:执着吃苦令人印象深刻
- 国际|国家卫健委就《“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答每经记者问:着力发展国际领先的性智慧医疗装备
- Oculus|年底购物旺季,打着元宇宙旗号的VR头显还真的火了!
- 装备|智能医疗装备助力,“十四五”智慧医疗发展有哪些着力点?
- 化石|远古发现丨2021年这些有关“远古”的新发现,哪个曾让你大吃一惊?
- Microsoft|LumiaWOA项目组成员开始着手破解Surface Duo双屏智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