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1/8

作者|Eastland
头图|IC photo
2021年3月5日(美东时间) , 知乎向美国SEC提交了招股文件(Form F-1) , 由瑞士信贷、高盛、摩根大通联合承销 。
中概股出了“三傻”(不点名哈) , 国内互联网圈一直有“四呆”——豆瓣、知乎、快手、KEEP 。
“四呆”产品做得好 , 用户满意度高 , 久而久之培养出某种情怀 。 但情怀和变现往往不可兼得 , 每当公司做出“艰难决定”摸索变现渠道之时 , 总有“忠诚用户”跳出来说:“要保持克制和体面 , 要不然我不玩了 。 ”
快手通过广告、直播带货 , 2020年H1营收超过25亿 , 二级市场很“买账” , 市值突破1万亿港币 。
知乎2019年才开始“把赚钱当正事儿” , 付费会员(盐选)真正发力是2019年Q3 , “商务内容”到2020年H2(下半年)方才规模化运营 。 2021年3月初就递交了招股文件 , 颇有“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的既视感(参见《赘婿》第32集“刘大彪出嫁”桥段) 。
两个“四分之一”
知乎初版于2010年12月上线 , 目前是最大的中文在线问答社区及排名前五的内容生产平台 。 截至2020年末 , 4310万答主累计回答问题3.15亿次;2020年第四季度 , 平均月活用户达7570万 。
知乎成立以来 , 隔一两年就传出融资消息 , 如今各轮投资者及上市前持有的“夹层权益”均已水落石出 , 详见下表(单位:百万美元):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2/8

C轮 , 周源自己在知乎上说融了5500万美元 , 招股文件显示Series C可转可赎回优先股持有者的夹层权益(也叫暂时权益)为8530万美元(可视为知乎实际拿到的钱) 。
D轮融资说是1亿美元 , 结果算上D1轮 , 差不多拿到1.93亿美元 。 此轮由今日资本领投 , 腾讯、赛富、搜狗等老股东悉数跟进 。
E轮融资金额 , 最初官方披露为2.7亿美元 , 招股文件显示夹层权益为3.44亿美元;
快手领投的F轮(百度到处说自己是领投或共同领投) , 当时的公开数据显示募集4.5亿美元 , 实际完成5.4亿美元 。
实现募集金额越来越高 , 并且屡屡超过已公开数据 , 说明投资者对知乎的认可 。
知乎的融资可以概括为两个“四分之一”
一是 , 八轮融资 , 把英文字母用掉四分之一(含天使轮、D轮细分为两小轮);
二是 , 上市前总营收相当于融资金额的四分之一(总营收折合3.1亿美元 , 总募集金额12.3亿美元) 。
变现渠道打通之前 , 只能靠投资人“输血”续命 , 好在新老股东始终认可知乎的价值 , “屡败屡战” , 于是有了“两个四分之一” 。
截至2020年末 , 现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合计超过32亿(比2019年末少了4亿多) , 全年利息收入8000多万 。
假设IPO募集10亿美元 , 知乎账上将有近100亿“粮草” 。 更让周源和投资人松口气的是 , 知乎终于摸索出变现的“门道” 。
摸索变现“门道”
知乎成立于2010年 , 招股文件却只披露了2019、2020两个财年的业绩 , 看来之前营收不值一提 。
从累计融资80亿、账面现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合计32亿推算 , 2010年至2018年间累计亏损超过30亿 。
2019年正式开始以内容为中心的变现 , 知乎将收入分为广告、付费会员、商务内容及“其它” 。
广告: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5.27亿、8.43亿 , 在营收中的份额分别为86.1%、62.4%;平均每位月活用户每月可以带来1元多的广告收入 , 最近两年都是如此 。 说明推进广告业务的动力主要来自月活用户增长 。
会员付费:2019年3月 , 知乎将“超级会员”升级为“盐选会员” 。 会员享有功能、身份及内容三重权益 。 其中付费内容包括300本杂志、3500场课程/讲座、1万本电子书……
2019年、2020年付费订阅收入分别为8800万、3.2亿 , 同比增速高达264% 。 订阅收入在营收中的份额从2019年的13.1%提高到2020年的23.7% 。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3/8

商务内容解决方案(即知+):2020年H2才真正发力的“商务内容”业务 , 卖的也是特权——让付费用户投放的图文、视频内容获得额外曝光 , 提高传播效果 。 不仅如此 , 付费购买这个名为“知+”的插件 , 获得的流量会更加精准 。
2019年、2020年商务内容收入分别为64万、1.36亿(占营收的10%) 。 2020年 , 每位月活用户在每月贡献1元广告收入之外 , 全年将贡献2元“商务内容”收入 。
从季度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
订阅业务从2019年Q4发力 , 取得营收3560万 , 环比增长77.7%;2020年Q1 , 疫情影响致使总营收下降 , 但订阅收入5580万 , 环比增幅56.6% 。 到2020年Q4 , 订阅收入已突破1亿元 , 占营收的20% 。
商务内容取得规模收入始于2020年H2 , Q3、Q4收入分别为4550万、7650万 , 合计1.22亿 , 占下半年营收的13.5% 。
尽管“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 但“知+”与百度的“竞价排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 鉴于“竞价排名”的成功 , “知+”钱途值得期待 。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4/8

在流量变现这条路上 , 知乎算是从“初窥门径”升级到“登堂入室” , 而百度、抖音已是“登峰造极”了 。
“其它”部分收入:2020年达5263万元 , 同比增长1082.9% , 主要来自在线教育和电商业务 。 招股文透露出知乎对在线教育行业的觊觎 , 声称“除第三方课程 , 将探索其它机会 , 包括自研课程” 。
最后 , 应当强调的是 , 在知乎摸索变现路径之前 , 用户早已玩得风生水起:有赏点赞、有赏评论、植入软广、live直播……
2020年 , 236万“盐选会员”人均每月支付11.3元 , 付费率为3.4% 。 大约每30名月活用户中有1人转化为每月花11元钱的付费会员 。 相当一部分会员图的是营销个人IP , 而不是知乎提供的内容 。
广义而言 , 知乎的四块收入——广告、会员、商务内容、其它 , 本质上都是广告 。 广告是非常靠谱的变现方式 , 至少比求打赏、直播带货靠谱 , 因为营销才是企业的刚需 。
已经顾得到利润
1)毛利润
2019年知乎毛利润3.1亿 , 毛利润率46.6%;2020年毛利润、毛利润率分别为7.6亿、56% 。
知乎的营收成本包括云服务及带宽、内容及运营成本、人力成本、支付手续费及其它 。
2020年 , 云服务及带宽成本为2.27亿 , 占营收的16.8% , 较2019年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内容及运营成本2.04亿 , 占营收的15.1% , 较2019年上升3.7个百分点;
人力成本7500万 , 占营收的5.6% , 较2019年下降3.1百分点;
支付手续费4000万元 , 占营收的2.9% 。
随着营收增长 , 规模效应逐步显露 。 尽管大幅增加了内容方面的投入 , 毛利润率还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 但营收增长态势比较健康 。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5/8

2)年度费用(率)
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 , 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 , 蓝色淹没彩色才会赚到经营利润 。
2019年 , 市场费用7.66亿 , 相当于营收的114%;2020年市场费用降至7.35亿 , 占营收的比例缩减至53% 。
2019年 , 市场、研发、行政三项费用合计13.7亿 , 占营收的204%;而毛利润只有3.1亿 , 经营亏损10.6亿 , 亏损率158% 。
2020年三项费用合计13.6亿 , 占营收的101% 。 而毛利润率增至7.6亿 , 经验亏损大幅收窄 。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6/8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3)季度费用(率)
2019年各季度 , 研发、行政费用方差很小 , 唯有市场费用高歌猛进 , 从Q1的1.46亿一直升到Q4的2.45亿 , 平均每季度环比增长18.8% 。
2020年各季度 , 各项费用走势几乎复刻了2019年 。 其中 , 市场费用从Q1的1.25亿升至Q4的2.43亿 , 平均每季度环比增长24.8% 。 2020年环比增速看起来“猛” , 是因为Q1的市场费用低 , 较上一年Q1下降了14.3% 。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7/8

季度百分比视图显示 , 2020年Q4毛利润率达到创纪录的64.1% , 市场费用率从八个季度前的124%降至46.7%;研发费用率从八个季度前的79.3%降至15.8%;行政费用率从八个季度前的44.2%降至21.6%;
2020年Q4 , 总费用率从八个季度前的247.2%降至84.2% , 而毛利润率上升到64.1% 。

虎嗅APP|知乎“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
文章图片
图8/8

4)烧钱有度
想在2021年初上市 , 就要拿2020年的业绩去敲资本市场的大门 。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 , 企业会竭尽全力做大2020年的营收 , 宁可牺牲利润 。 在递交上市申请前的几个季度 , 市场费用甚至可以超过营收 。
知乎市场费用没有因“冲刺”上市而出现“失控式”膨胀 , 这是比较积极的信号 。 说明知乎对营收增长比较有信心 , 在保持增速的同时有余力收窄亏损率 。
知乎在创立八年之后才开始发力变现 , 但看得出在技术准备、市场摸底等方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 , 迟迟没有付诸行动主要是担心用户流失 。
两年的实践 , 说明知乎变现的逻辑行得通 , 只是规模尚小 , 再跑一两年投资人可以看得更清楚 。 但上市时间窗口稍纵即逝 , 知乎只好“赌一把”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