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提交赴美IPO申请,亏损5亿的知乎会撕下“精英”标签吗?


AI财经社|提交赴美IPO申请,亏损5亿的知乎会撕下“精英”标签吗?
文章图片
图1/1

文/吴迪
编辑/杨洁
3月6日 , 知乎提交了招股书 , 拟于纽交所上市 , 计划募资金额约10亿美元 。
自2011年正式上线至今 , 知乎这个中国最大的问答内容社区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 , 但仍处于商业化初级阶段 。
知乎以“高质量”的问答内容吸引用户为此买单 , 同时吸引广告客户 。 在2020年 , 知乎创造了13.52亿元的总收入 。 由于社区内的内容质量 , 知乎的活跃用户的增长速度也仍然还不错 , 在2020年 , 知乎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6850万 , 同比增长42.7% 。
知乎上市的步伐并不算快 。 很多年前 , 就有用户在知乎提问:“知乎什么时候上市?”但这个问题下面有人回复说:“最好不要这么做 , 真的上了市 , 你可能看到的答复只可能有两种 , 一种叫广告 , 一种叫软文 。 ”
对于内容社区而言 , 如何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是个普遍的难题 。 知乎也在“破圈” , 它布局了在线广告、知识付费 , 以及电商、短视频和直播等 。 但目前知乎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 关于商业化道路的探索 , 它还在寻找更好的答案 。
商业化探索
商业化 , 不止是知乎的软肋 , 也是内容类社区平台普遍存在的困扰 。
是单纯做一个纯净、高质量 , 令用户喜爱的知识类问答工具;还是在一个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环境中 , 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 变得商业化气息更浓重?很显然 , 知乎也处在不同道路的探索之中 。
知乎用了10年时间 , 走到了IPO大门前 。 但目前为止它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 根据知乎招股书显示 , 2020年知乎净亏损5.18亿元 , 虽然相比于2019年10.04亿元的亏损 , 收窄了接近50% , 但仍未实现盈利 。
知乎的营收目前主要还是来自于广告和会员付费 , 其中 , 广告收入占据了大头 。 2020年 , 知乎来自广告的收入为8.43亿元 , 占总收入的62.35%;付费会员收入也趋势向好 , 从2019年的8799.7万元增至了3.20亿元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 , 2020年第四季度 , 知乎的平均月活用户数为7570万 。
根据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知识问答行业白皮书》显示 , 2020年中国泛知识内容行业成长为千亿级别的市场 , 移动端网民渗透率平均已达到86%以上 。
但这可能也意味着 , 未来泛知识内容行业的用户群体增长空间有限 。
知乎的招股书在风险方面提示称 , “能否实现盈利并获得正的经营现金流 , 主要取决于我们进一步扩大用户群和增加收入的能力 , 但是我们不能向您保证我们的用户群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 ”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 , 诸多内容型社区基本都面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样让人留下来;二是怎样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 , 长期且健康地获利 。 即将上市的知乎 , 仍在寻求这一平衡点的路上 。
知乎“破圈”
知乎要上市 , 作为其投资人的李开复在知乎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 , 他曾担心知乎创始人周源“太过文人作风” 。
周源是程序员出身 , 但由于志不在此 , 转行做了采访人员 。 后来 , 随着做了大量的企业采访、对商业的认知提升 , 他又离职创业 , 知乎是他做的第三个项目 。
知乎在2011年1月正式上线后 , 迅速受到了用户和资本的青睐 。 根据当时的公开资料 , 知乎开放注册后的一年时间内 , 知乎注册用户数量就实现了十倍的增长 , 从40万增加到400万 。
成立10年来 , 知乎完成了8轮融资 , 吸引了诸多互联网知名公司和风投机构 , 前期至少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融资节奏 。 “豪华”的投资方名单中 , 包括了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赛富基金、腾讯、百度、快手、搜狗、今日资本等 。
而包括马化腾、李开复、徐小平等 , 都是早期入驻知乎的大佬 , 创立后的知乎以“精英”调性著称 , 直到2013年 , 知乎开始开放注册 , 走向大众化 。
但仅仅是好的内容 , 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好的生意 。 知乎也开始探索商业化途径 。 知乎的用户真正感知到“知乎变了” , 大概是2016年 。 2016年 , 知乎开始提供在线广告服务 , 2018年开始引入付费内容 。 之前很少参与跨界营销活动的知乎 , 也开始大张旗鼓玩起了营销且动作频繁 。 2018年 , 知乎签约了明星刘昊然代言 , 还投放了世界杯广告 。
知乎“破圈”的需求不仅源自于自身的增长和商业化挑战 。
【AI财经社|提交赴美IPO申请,亏损5亿的知乎会撕下“精英”标签吗?】长图文形式在年轻人群体中 , 正逐渐丧失吸引力 , 知乎市场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随着知乎体量变大 , 新用户对于长图文等深度内容的消费 , 并没到达喜好层面 , “大家对知乎(长图文阅读)还存在心理门槛 , 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很大的问题 。 ”同时 , 也由于受到短视频应用崛起的冲击 , 知乎在争夺用户时长上面临着巨大挑战 。
今年2月3日 , 悟空问答停止服务 , 关闭了运营 。 仅仅是烧钱获取流量、抢作者的长图文问答内容 , 并不足以支持一家平台跑出来 。
为了带来更多的用户 , 知乎的“精英化”标签已经相对弱化 。 接下来为了用户增长 , 知乎的市场也将更加下沉 。 而知乎在商业化模式的探索中 , 也在打造一个更加形式和生态更加多样化的内容平台 。
知乎的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已经初具雏形 , 2020年 , 这部分营收为1.36亿元 , 占总收入的10.06% 。 2020年1月 , 知乎全面上线“好物推荐”功能 。 5月 , 内容电商平台知+上线 。
根据招股书 , 视频化也是未来知乎的重要战略之一 。 去年10月 , 知乎的视频区在首页上线 , 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
然而 , 从“小而精”到“大而广” , 知乎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 以前它引以为荣的“优质内容” , 开始遭到用户的吐槽:一方面知乎上推广内容和广告型的回答变多 , 导致不少用户直呼“知乎变味了”;另一方面 , 很多答案的真实性也面临争议 。 知乎“谢邀”体也成了互联网媒体平台上常见的嘲讽梗 , 知乎的slogan也被人调侃是“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
“社区类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人 , 这群人是因为某种目的或特性聚集到一起 , 拓新和商业化都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 。 ”有知乎用户曾在相关的问题下回答 。 知乎这类的问答社区平台 , 无论是拉新还是做商业化 , 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度 , 很容易导致平台的用户流失 。
而在下沉市场 , 诸如今日头条这类的信息流内容 , 以及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 , 早已成为三四五线用户的主要内容消费形式 。 主打深度文字内容的知乎 , 在下沉市场的争夺中 , 竞争力方面也面临挑战 。
知乎的“破圈”有多大的变现能力 , 还需要它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