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首次季度盈利了,新故事华尔街会买单吗?


|趣头条首次季度盈利了,新故事华尔街会买单吗?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美股君
来源: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
_原题是:万万没想到 , 趣头条首次季度盈利了 , 新故事华尔街会买单吗?
新冠肺炎疫情渐缓 , “恢复增长”逐步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关键词 。 对于下沉市场“四大天王”的趣头条来说也不例外 。
趣头条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和年度财报显示 , 2020年公司营收为52.85亿元 , 其中第四季度营收约为13亿元 , 环比增长15.3%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 , 公司第四季度经营性利润达4250万元 , 实现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 。
不过 , 阶段性的业绩回暖下 , 公司依然没有解决核心的用户增长问题 。 同时 , 其扩展第二增长曲线的布局 , 目前来看也依然隐忧重重 。
/ 01 /
首次季度盈利
增长压力仍在
趣头条成立于2016年 , 曾创下互联网公司的最快上市纪录 , 成立27个月即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 不过 , 公司上市后可以说是“亏亏亏不停” , 2020年第四季度才终于实现经营性盈利 。
财报显示 , 趣头条2020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3.2亿元 , 同比减少5.1% 。 虽然公司实现了季度盈利 , 但从全年来看 , 净亏损依然高达11.05亿元 , 不过相比前一年同期的26.89亿元收窄了58.9% 。

|趣头条首次季度盈利了,新故事华尔街会买单吗?
文章图片
图2/2
数据来源:趣头条财报
这一亏损改善一方面有互联网行业整体回暖的原因 ,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采取了一定的降本增效措施 。
财报显示 , 2020年第四季度趣头条的营业成本为4.4亿元 , 同比下降12% 。 公司将此归因于在固定资产方面进行了一定控制 。
目前 , 公司最大的支出是销售和营销费用 , 这些费用包括用户积分成本和用户获取费用 。 财报显示 , 趣头条2020年的销售及营销成本约为6.8亿元 , 相比上年同期的13.677亿元相比下滑50.3% ;成本降低 , 助力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提高了23% 。
不过 , 在销售等费用降低的同时 , 公司的研发支出也在缩减 , 这或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家强调分发效率的公司的科技投入 。 财报显示 , 趣头条的2020年度研发开支为1.997亿元 , 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879亿元相比下滑30.6% 。
虽然成本控制取得一定成果 , 不过趣头条依然没有解决核心的用户增长问题 。 财报显示 , 第四季度 , 趣头条平均月活跃用户(MAU)数为1.247亿 , 同比下滑9.6% 。 平均日活跃用户(DAU)数为3230万 , 同比下滑29.4% 。 同时 , 公司的每DAU平均日消费时间为50.3分钟 , 而去年同期为59.4分钟 。
用户增长问题难以解决 , 或对公司的核心逻辑产生影响 。
趣头条创始人兼CEO谭思亮曾在采访中解析过趣头条的底层逻辑 , 即一个用户的激励是n元 , 用户产生的广告ARPU值是m元 , m只要大于n , 就能产生利润 。 当趣头条投入以获取用户的规模效应未来达到单用户盈利点时 , 赚钱便不是问题 。
招商证券研报也曾指出:趣头条是通过金币激励用户并增加粘性 , 但高额的成本拖累了公司营收 , 使得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只有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 这种亏损拓客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
目前 , 和大部分移动内容平台一样 , 趣头条的核心收入来源是广告 。 即通过低成本获取用户和流量 , 再高价卖出去进行获利 。 一旦用户增长出现问题 , 将很大影响经营和流量变现 。
对于新财报显示的用户波动 , 趣头条创始人兼CEO谭思亮的解释是 , 清除羊毛党 , 以更好的服务留住为内容而来的用户 , 这是公司主动选择的用户策略 。
不过 , 从趣头条近几年的用户数据来看 , 公司用户增长变缓并非新鲜事 。 比如 , 2019年第二季度 , 趣头条的综合平均日活用户环比增长就自上个季度的21.36%下滑至3.2% , 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最低值;综合平均月活用户数的环比增长也自上个季度的17.6%下滑至7.9% 。
近几年 , 随着互联网用户红利逐渐消失 , 互联网企业普遍陷入增长困境 。 市场研究机构Quest Mobile发布的《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 , 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在2019年春节触达11.38亿后 , 将开始进入了长达一年的稳态波动 。
用户增长困境下 , 扩展第二增长曲线对趣头条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
/ 02 /
第二增长曲线靠谱吗?
在管理大师熊彼特看来 , 第二曲线是企业增长的圣经 , 但是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折 , 往往需要跨越不小的鸿沟 。
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 , 探索新业务 , 挖掘新的增长引擎 , 早就成为公司分摊风险的关键 。 比如 , 网易在主业务下滑的时候 , 探索出游戏业务 , 目前游戏已经成为其最大收入来源 。 电商大佬阿里在核心电商业务增长遭遇瓶颈后 , 开始将眼光看向阿里云 。
对趣头条来说 , 在主营广告收入之外 , 公司将旗下免费阅读平台米读小说视为未来带动用户及营收的第二增长曲线 。 在新财报中 , 趣头条公布米读小说已经完成1.1亿美元C轮融资 。 这距离2019年10月米读完成由CMC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刚好一年 。
但这第二增长曲线靠谱吗?
从好的方面来说 , 趣头条发力免费阅读和其此前的下沉逻辑是相通的 。 根据Quest Mobile报告 , 免费阅读的用户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三四五线城市的18至35岁的下沉市场 。 这些人群和趣头条想要覆盖的人群可以说有较大重合 。 免费阅读可以成为趣头条触达这些人群的一个新入口 。
谭思亮认为 , 免费阅读行业是最后一个尚无明显赢家的内容子行业 , 仍具有数十亿美元的增长空间 。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 , 2022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5亿人 , 市场规模预计达453.9亿元 。 这个市场的竞争还未决出胜负 。
不过 , 想要借此争夺流量的并非只有趣头条一家 。 目前 ,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流量的重要入口 , 这个领域已经蛰伏着诸多资本雄厚的巨头 , 比如腾讯阅文集团、字节跳动、掌阅科技、连尚文学、百度等 。 从进场时间来看 , 趣头条算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 , 但是从后续发展来说 , 公司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
2018年5月 , 趣头条推出米读;同月 , 字节跳动推出番茄小说;当年8月 , 获得百度投资的七猫免费小说上线;面对层出不穷的进场者 , 这个领域此前的巨头阅文集团也开始了反攻:先是于2019年一季度在腾讯的手机QQ及QQ浏览器App上分发免费内容 , 3月直接上线自有免费阅读App飞读 。
随着多家竞品发力跑马圈地 , 趣头条面临的市场竞争正越发激烈 。 这个行业逐步也跨过流量阶段 , 开始进入优质内容比拼环节 。
2020年4月 , 米读曾经宣布 , 未来三年 , 将投入不低于10亿元资金及流量资源 , 挖掘、扶持潜力作者 , 强化原创内容建设 。 2020年9月 , 米读发布的2020年内容生态数据报告称 , 已累计服务近两亿用户 , 日活跃用户近1000万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2小时左右 , 平台有书籍近20万册 。
趣头条最新财报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 , 米读小说的原创书籍总量同比增长142.04% 。 目前为止 , 米读已将超30部原创小说孵化成IP短剧 。
对比国内第一大网络文学内容平台阅文集团 , 米读小说可以说还有不小差距 。 截至2019年年底 , 阅文平台共有810万名作家和1220万部文学作品 。 阅文平台及合作伙伴分销平台上的自营渠道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为2.2亿 。
与此同时 , 今日头条也是其不小的竞争对手 。 截至2020年4月左右 , 今日头条的“番茄小说”App日活也已经超过1000万 。
除了厮杀激烈 , 变现难也是免费阅读行业的一大痛点 。 以这个行业的龙头阅文集团为例 , 公司免费阅读产品多数时候是靠集团公司输血维持运营 。 2020年3月 , 阅文集团联席CEO梁晓东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 阅文集团在2020年将继续扩展其免费阅读服务 , 但免费阅读业务的利润率并不好 。
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发现 , 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阅读平台类似 , 米读的主要商业变现方式包括广告和订阅付费
趣头条方面透露 , 在米读小说发展的下个阶段 , 将尝试将文字内容视频化来实现内容破圈 , 同时尝试变现 。 不过 ,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 , 内容平台通过IP运营变现这一模式早就存在已久 , 但做好的平台并不多 。
对于网络文学平台来说 , 想要实现IP联动 , 需要考验平台的作者和编辑资源等多项能力 。 对于米读来说 , 搭建这样的内容团队 , 恐怕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
可见 , 对于趣头条来说 , 短期季度盈利虽好 , 长期发展却依然隐忧重重 。
【|趣头条首次季度盈利了,新故事华尔街会买单吗?】(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