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行业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如果缺少EDA , 全球的IC设计公司都将停摆 。
EDA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电子设计的一种工具 , 也是芯片研发生产的重要环节 。 EDA技术的出现 , 极大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 芯片设计过程中的EDA验证越充分 , 芯片的成功率就越高 , 因此EDA软件也被业内人士称为“芯片之母” 。
“EDA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内的‘小而精’环节 , 虽然在集成电路领域中产值较小 , 但重要性却极为凸显 。 ”27日 , 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英诺达(成都))开业仪式上 , 英诺达(成都)CEO王琦接受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在他看来 , 与光刻机以及其他设备的供应问题相比 , 中国芯片产业在EDA设计软件方面的能力缺失 , 是产业发展的硬伤 。
据了解 , 英诺达(成都) 是由海归技术团队创立的本土EDA公司 , 将在成都建立基于Cadence独家授权的国内首个EDA硬件工具云赋能平台 , 为全国IC设计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提供安全灵活且低价高质的云端EDA解决方案、技术支持、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 赋能中国IC设计企业高速发展 。
文章图片
▲英诺达(成都)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加持下
人才和市场化是关键
“EDA过去是个很‘高冷’的行业 , 但现在 , 因为国家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 它也走入了大众视野 。 ”王琦说 , 近年来 , 中国半导体市场伴随着资本和政策的簇拥 , 发展如火如荼 , 国产EDA企业也广获投资方青睐 , 新晋企业也越来越多 , 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 但他同时强调:“中国在EDA设计软件国产替代方面虽然有所进展 , 但前路依旧漫漫 。 ”
他提到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中国EDA行业约95%的市场由国外三巨头(Synopsys、Cadence、Mentor Graphics)垄断 。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 EDA国产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 ”他说 , 与国外巨头相比 , 国内的EDA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晚 , 正因如此 , 国产EDA企业赶超并不容易 。
【硬件|成都造!国内首个EDA硬件工具云赋能平台落地高新区】EDA国产化如何破局?王琦认为 , 目前 , 在国内发展EDA , 既有政策支持 , 也有资本追捧 , 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下 , 人才 , 是关键 。 “国内尚缺乏EDA人才战略储备 ,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他说 。
“市场化”是他提到的第二个关键词 。 他以美国为例 , 美国当下EDA产业三足鼎立的态势并非一蹴而就 , “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并购中形成” 。 他相信 , EDA国产化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 通过不断并购 , 最后活下来的 , 一定是既有技术能力又有人才支撑的中国行业龙头 。
“当然 , EDA国产化也需要一定时间 。 ”他认为 , 未来十年是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 企业可抓住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机遇 , 积极拓展市场 , 探寻新的商业模式 , 打造有技术、有市场的国产EDA产业 。
文章图片
▲王琦
建立国内首个EDA硬件工具云赋能平台
助力实现集成电路设计工具自主可控
据了解 , 英诺达(成都)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引进的EDA企业 , 已与Cadence签署EDA硬件云服务独家渠道合作协议 。 在此基础上 , 英诺达(成都)将在成都建立基于Cadence独家授权的国内首个EDA硬件工具云赋能平台 , 以满足广大的、特别是中小型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的需求 。
英诺达(成都)将给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什么帮助?王琦介绍 , 英诺达(成都)提供的技术为“硬件仿真加速器” , 因设计涉及的工作量繁重 , 通过该硬件平台 , 可将设计公司对硬件仿真及原型验证的速度提高100~1000倍 。
“传统上 , 国内半导体产业对EDA硬件验证平台的需求集中于大型的芯片设计公司 , 而随着芯片设计复杂程度不断的提升 , 以及在各类驱动半导体产业进展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带动下 , 中国的中小型芯片设计公司对硬件仿真及原型验证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中 。 ”他说 , 对于这类小企业来说 , 他们无法负担高昂的设备成本 , 从经济效益来看也很不划算 , 英诺达(成都)所提供的分时租赁模式 , 将固定资产投入变成一个运营成本开销 , 可以极大降低他们的成本 , 并帮助他们提高芯片设计的质量 , 减少芯片设计时间 。
他还提及一个小细节:来成都前 , 很多朋友都问过他同样一个问题:“你真的要来成都吗?”当时 , 他有很多选择 。
他说 , 之所以选择成都 , 是因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 从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字号大院大所 , 到英特尔等龙头企业落地 , 再到近年来成都IC设计产业蓬勃发展 , 成都已储备了丰富的软件人才 。 另一方面 , “在成都创业 , 性价比更高” 。 综合种种因素 , 他说:“成都是EDA企业创业的不二之选 。 ”
他透露 , 在成都建立起全新的模式后 , 未来 , 英诺达(成都)也会将成都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 另一方面 , 公司在依托平台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 , 也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工具 , 助力实现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自主可控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祥萍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