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百年老字号打造智创工匠 “电工”要学机器人编程

“往左 , 往左 , 稳了 。 ”在青岛市第十六届技能大赛青啤赛区现场 , 参赛选手张云昌通过现场编程 , 操作着六轴机器人将模型码放到指定区域 , 现场模拟啤酒生产过程中的码垛功能 。 很难想象“设置机器人” , 竟然是青岛啤酒电工竞赛的比赛项目 。 在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下 , 做智能制造的先行者 , 青岛啤酒通过技能大赛 , 紧密结合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 , 培养造就一大批“一岗多能”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

百年老|百年老字号打造智创工匠 “电工”要学机器人编程
文章图片

【百年老|百年老字号打造智创工匠 “电工”要学机器人编程】近日 , 青岛市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暨青啤公司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正如火如荼进行 。 从青岛啤酒全国近60家家工厂中脱颖而出的751名技术能手晋级决赛 , 进行11个工种的竞赛 , 角逐最强“技能王” 。
锻造技能:培养“一岗多能”万能手
据了解 , 作为青啤公司每两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练兵” , 依托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 , 青岛啤酒职业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 。 本届赛事迄今已更新题库6000道复习题 , 新建/更新技术文件8套 , 参与评审专家100余人 。 大赛延续“一岗多能”型技能人才选拔机制 , 重点突出多能工种 , 从三个多功能工种增加到七个 , 比赛形式也更加丰富 。 自大赛启动以来 , 共吸引了2.75万名员工参赛 , 再创历史新高 。
根据疫情防控变化情况 , 创新采用评委集中封闭、选手远程参赛的模式 , 赛制设计更加严谨 , 确保公平性 。 为保障大赛公平和尽可能大范围的人员参与 , 本届大赛大规模采用远程评审模式 , 各地赛点设置“双视频”甚至“三视频”监考 , 员工在熟悉的工作场景考试 , 更容易发挥自身水平 , 同时减少了人员流动 , 做到大赛、生产、防疫三不误“ 。
青啤公司本届技能大赛覆盖所有业务单位 ,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 为青啤公司员工搭建了更优秀的平台、提供更充足的资源 , 以赛促学助力技能提升 , 从而打造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 。
智创工匠:“电工”要学机器人编程
如何通过编程 , 控制机器手臂将产品模型摆放到指定位置 , 是青啤赛区电工决赛的比赛项目 。 “在青啤当‘电工’ , 和传统意义上中的接个电可不一样 , 不仅要懂PLC系统工程操作 , 还要会机器人编程设置 , 准确的说应该是电气化工程师 。 ”在青岛啤酒灯塔厂负责智能装备维修的“电工”张云昌表示, “现在工厂都是智能化设备 , 技能大赛系统性学习和比赛 , 能更好的与时俱进 , 让技能得到系统的磨练和升华 , 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 ”
随着智能化工厂的升级改造 ,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也越来高 ,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 , “我们在本次技能大赛电工竞赛组 , 首次与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进行了校企合作 , 增加了PLC及人机界面的编程培训及比赛环节提高专业人才技能 。 ”本次技能大赛智能制造维修电工的专家组组长李延丰表示 , “在青岛啤酒的高速发展的需求下 , 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必备技能 , 通过培训掌握方法 , 通过学习储备技能 , 通过实践融会贯通 , 尽快将所学反哺到生产中 , 促进青啤与个人能力的共同发展 。 ”

百年老|百年老字号打造智创工匠 “电工”要学机器人编程
文章图片

“慢酿”人才:传承工匠精神酿
在青岛啤酒看来 , 通过技能大赛将原本分散在各个工厂的“行家里手”凝聚到技能大赛 , 也成为参赛选手技能学习和质量文化交流的平台 。 “最本质的就是把啤酒品质把控好 , 让每一个消费者喝到高品质的产品 , 这也对自己技术的认可和肯定 。 ”参加本次大赛质检比赛的青岛啤酒厂质检员陈静说 。
参赛选手不仅可以通过比赛大展身手 , 还可以在这里学技术、练绝活 , 为技艺传承搭建了“快车道” , 也使青岛啤酒的‘好人酿好酒’的百年工匠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 。 “青岛啤酒打造‘专’而复合的技能型员工队伍 , 就是为了拿出有更高品质的产品 , 只有‘好人酿好酒’ , 赋予产品以优质的品质 , 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青岛啤酒相关负责人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