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鸡蛋能孵鸡”,谁给它披上科学外衣?

科技观察家 
◎张盖伦 
用意念让熟蛋孵小鸡一文引发关注后 , 4月27日上午 , 据媒体报道 ,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已成立工作组 , 进驻刊发该论文的《写真地理》杂志展开调查 。  
论文究竟是怎么发出来的 , 确实需要给一个交代 。  
论文篇幅不长 , 结论惊人 。 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某 , 将鸡蛋用沸水煮熟后 , 让学生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 , 对鸡蛋进行“返生” 。 同一本期刊中 , 还有篇文章介绍了孵化试验的结果——7枚返生鸡蛋中 , 有一枚成功孵出了小鸡 。  
有摘要 , 有引用 , 有试验设计 , 甚至还提到研究不足——文章确实满足了论文的形式 。  
熟蛋返生 , 违背了已知的生物学常识 。 郭某自己也说 , 不知道“熟蛋返生”的原理 , 至于如何做到的 , 更是机密 。 也就是说 , 郭某在一本期刊上 , 以论文形式 , 发表了一个旁人无法重复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试验成果 。  
一般认为 , 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 , 是一种经过同行评议、遵守一定学术规范的公共学术产品 。 论文 , 则是科学共同体进行正式科学交流的一种方式 。  
科学共同体成员 , 应该接受共同的范式 , 认可基本的科学原理 。 郭某的“熟蛋返生”玄而又玄 , 却又非要凑“科学”的热闹 , 以学术产品的面貌出现 。 把不可能做到的试验包装成“研究成果” , 举起科学大旗 , 便可行忽悠之实 。 毕竟 , 郭某所在的学校 , 教各种玄学 , 比如隔空取物 , 意念拍照等 。  
郭某想让试验显得科学 , 而期刊也真的帮她做到了 。  
整个过程中 , 编辑部形同虚设 , 审核机制略等于无 。 不禁让人疑惑 ,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潜规则” 。  
确实有个别出版单位 , 手握正规刊号 , 却“自降身价” , 将版面作为敛财工具 。 不爱惜羽毛 , 不珍惜名誉 , 把期刊变成学术垃圾的回收站、奇谈怪论的镀金池 。  
这类期刊 , 绝大多数影响力弱 , 读者不多 。 但若编辑部对投稿的文章都睁一只眼 , 闭一只眼 , 风气如何清正 , 质量如何提高? 
研究应是严肃的 , 文章刊发也该是有门槛的 。 要鼓励创新 , 但也要尊重基本的科学常识 。  
还有多少类似“发现” , 在正规期刊上被包装成所谓科研的产物?而且 , 这种包装 , 怎么就这么容易? 
【|“熟鸡蛋能孵鸡”,谁给它披上科学外衣?】对论文的审核机制 , 对期刊的监督机制 , 都不该失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