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周霄(高级研究员)陈陪 陈子儒
来源:表外表里(ID:excel-ers)
每天晚上8点左右 , 伴随着“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佳琦的直播间!”的提示音介绍 , 一场独属于夜的购物狂欢拉开序幕 。
一旦李佳琦提高音调 , 对着镜头大喊:“所有女生 , 3!2!1!上链接!”
无数屏幕后的拇指开始飞速点击手机 , 库存几千几千地消失 , 往往几十秒过后 , 产品就被秒杀得一点都不剩 。
有采访人员试图实地采访 , 揭开李佳琦“让一万人一分钟之内同时下单”背后的直播本质 。
但却以在直播间下单2400多块钱的货品收场 , 并表示:“那种群体消费感召的氛围 , 我很难抵抗得住 。 ”
可以看到 ,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 直播电商已经成为当下主流的购物方式之一 。
这是互联网平台竞相布局、职业主播崛起、明星下海直播 , 以及去年疫情催化 , “大风刮过好几轮”的结果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 截止2020年3月 , 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2.65亿 , 占网民整体的29.3% 。
而尽管被掩盖在集体消费的狂欢之下 , 但“直播电商”的高速增长 , 依然有迹可循 , 本文将就此展开阐述 。
信任是直播电商的基石
目前 , 挤进直播电商赛道的平台很多 , 而根据其平台自身属性 , 可划分为三种直播卖货方式:1、电商平台 , 例如淘宝、京东、拼多多;2、内容平台 , 例如抖音、快手;3、社交平台 , 例如微信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2/10

而主播对每一类直播电商平台都是关键所在 , 拥有罗永浩(抖音) , 辛巴(快手) , 薇娅、李佳琦(淘宝直播)等极具号召力的大主播 , 意味着不断攀升的GMV 。
在这种电商新业态下 , 传统零售的“人、货、场”有了不一样的表现和玩法 。
“人找货”遇上“货找人” , 眨眼就卖完了
屏幕里的又一场直播中 , 李佳琦拿着粉扑 , 一边往脸上扑粉 , 一边金句不断:“这个散粉真的比烟还要细”、“让你的皮肤像开了一层滤镜在前面的感觉” 。
语速缓慢 , 反应真情实感 , 就像你身边时时为你着想的诚恳朋友 , 让你不由自主“相信他 , 买它” , 然后“上链接 , 一秒钟之后就没了”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3/10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当然 , 有人会质疑 , 线下买个东西还要货比三家 , 为什么线上无实物购买反而这么容易相信人?
究其原因在于:电商模式的升级 。
在线下市场以及淘宝、京东电商时期 , 人们买东西是“人找货” , 涉及购物决策时 , 需要多方比对、思前想后 , 可能才会下单 , 中间变数很大 。
因此 , 就早期来说 , 无论是以大而全著称的淘宝 , 还是聚焦3C垂直品类的京东 , 虽然流量增长迅速 , 但转化率相对一般 。
之后 , 靠社交属性从下沉市场崛起的拼多多 , 用算法推荐的方式 , 发掘了“货找人” , 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增长空间 , 转化率有了进阶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4/10

如今直播形式下 , 人们有需求才会去看直播 , 直播里 , 主播又会把匹配的商品不断地推荐给用户 。 “人找货”眨眼间遇上“货找人” , 不直接下单 , 就抢不到了 。
不过 , 这看似动动手指 , 就实现的超短交易时间、高转化率 , 是靠一个不可打破的直播基石——信任——做支撑的 。
在直播江湖里 , 每个主播都把“不能辜负粉丝对我的信任!”列为信条 。
像李佳琦直播间的优惠 , 不是冷冰冰的优惠券展示 , 他会手写计算告诉粉丝产品便宜在哪里 , 优惠力度到底有多大:这瓶洗发水原价1ml几块钱 , 现在加上赠品和优惠券 , 每毫升又低了几块钱 。
与李佳琦类似 , 薇娅也十分爱惜羽毛 , 组建将近200人的客服团队 , 专项处理直播售后问题 。
主播的核心竞争力 , 其实是选品和品控的能力 , 他们保证优质的供给和服务 , 才能够给消费者创造良好的购买体验 , 从而让粉丝产生忠诚度和依赖性 。
而成功抢占并培养起用户“心智”下 , 直播电商的规模不断扩张 。
如下图 , 2019-2020年 , 淘宝、京东双11期间的观看直播流量日均占比 , 都有不同幅度的同比增长;此外 , 直播电商领域下单频率在每月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55.2%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5/10

当然 , 购买体验再好、方式再便捷 , 也不能本末倒置 , 直播电商的本质终究是卖货 , 货好大家才都有钱赚 。
基于信任的要求 , 杜绝“次品”和不专业
去年底 , 辛巴“直播带货假燕窝”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 其旗下公司被处行政罚款90万 , 同时辛巴账号也遭到平台处罚 , 被快手封禁60天 。
类似直播翻车事故的频发 , 让直播电商行业从乱哄哄的“跑马圈地” , 转变为求质发展 。 毕竟基于信任的直播电商 , 一旦信任机制坍塌 , 毁的是整个行业的口碑 。
实力型大主播 , 往往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 在进入直播间之前就淘汰掉质量不过关的选品 。
比如淘宝直播上的主播们 , 普遍在供给上有很大的投入力度:薇娅的团队 , 会层层筛选推荐的商品;李佳琦也专设了质检团队把关 。
行业后来者也意识到供给的重要性 , 像罗永浩遭遇“羊毛衫”事件毒打后(自掏腰包理赔几百万) , 也成立了质控实验室 。
中小主播以及垂直类赛道的主播 , 则从聚焦垂直行业切入 , 过滤掉“次品” 。
像快手一姐猫妹妹、抖音懒猫nono们 , 都是依靠在垂直品类的专业化程度 , 受到粉丝认可 , 成为顶流主播的 。
而据阿拉丁数据显示 , 在网络购物小程序中 , 垂直电商小程序占比最大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6/10

虽然直播电商正在蓬勃发展 , 但还很多行业领域 , 还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 。
比如 , 李佳琦、薇娅的全品类直播间 , 很少涉及生鲜、珠宝玉石、医美等产品 , 原因在于:
1、这些商品不够标准化、件与件之间的质量差异相对较大 , 且会有加工、运输损耗 , 很难保证质量;
2、珠宝玉石、文玩古件等产品对专业度要求很高 , 主播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
这样的现象表明 , 即使是在一些表面上很适合直播带货的行业领域 , 也仍存在供给侧升级的巨大空间 , 需要依靠店铺、主播、平台的共同作用——完善产业供应链和质量管控体系 , 行业才会进一步走向成熟 。
在这样的趋势下 , 越来越多的平台介入直播电商的供应链 , 而相比较抖音、快手 , 淘宝走的比较远一些 。
例如前几天 , 淘宝直播宣布将阿里系平台的供给侧能力、电商基础设施等 , 放开给商家们 , 同时也提供配套的直播基地 , 给相关主播们 , 进而实现商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 典型如淘宝云裳城 , 设有300个直播间 , 并和大量主播合作 , 预计年销售额达到300亿左右 。
不过 , 比起平台的重投入模式 , 主播和店铺方在专业化转变上更灵活 。
现在“店播”(单一品牌直播为主) , 正成为“人播”(不同品牌)之外的主趋势 。
根据调研的信息 , 目前淘宝直播上商家自播成交量占比已达70% , 开播的场次更是占到了90% 。
店播实现了品牌效应和销售效应的统一 , 成为商家运营自身私域流量的新手段 。 这种形态进一步提升流量转化的效率 , 并实现消费者心智的沉淀 , 从而带动更好的复购 。
直播卖货 , 从中小商家自救到行业获利
直播卖货方式的出现 , 最初缘起于中小商家的自救行为 。
一般来说 , 新店在平台的流量 , 需要靠付费推广来提升 , 但很多中小商家竞价烧不过大商家 , 刷任务单又违法 , 生存艰难 。
而在直播电商的新战场上 , 流量渠道迁移的过程中 , 品牌方建立了新的销售渠道 , 新品牌往往能更灵活的运用渠道流量 。
据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直播负责人玄德表示:60%、70%的新品牌 , 通过直播这个赛道作为主要的运营手段 。
同时 , 直播正在和短视频等其他内容形态结合 , 形成种草——拔草的商业循环 。
比如 , 完美日记大量做淘宝直播 , 也在同时借助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流量矩阵 , 大规模做品牌投放 。 这些投放 , 又会在最终沉淀成它的消费者心智 。
除了完美日记 , 近年来崛起的田园主义、花西子等新消费品牌 , 也都或多或少采用了类似的市场路径 。
让新品牌有出头机会的同时 , 直播对大品牌商家来说 , 也是高效的销售路径 。
它们通过与头部、腰部以及尾部主播保持弹性合作 , 利用任何有效的流量渠道 , 尽可能扩大商品的渗透范围 。
以平台(场)为土壤 , 直播电商的出现 , 打破了传统电商竞价模式下“强者越强”的二八法则 , 让中小商家从瓶颈中挣脱出来 , 有了新的战场 , 同时大商家也找到了新的增量空间 。
而一场堪称“完美”的电商行业自救 , 重构了线上零售“人货场”的三要素 , 推动电商行业的转化率出现新的进阶 。
以直播电商发展程度(电商平台中)最深的淘宝为例 。
其直播业务为平台引流 , 以及提升用户粘性和留存率方面 , 都有显著作用 , 尤其是对目标客户女性用户的转化率提升尤为明显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7/10

这对于现阶段的阿里来说 , 意义重大 。
直播电商 , 或使行业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随着电商行业人口红利的消退 , 各平台结束高速增长阶段 , 相继进入平稳发展 。
根据上面一部分分析 , 直播电商的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 而站上这个“风口” , 给了传统电商重回“青春期”的机会 。
如下图 , 2020年“618”期间 , 各平台在直播方面都收获了不错的购买转化率 , 其中淘宝直播的购买转化率高达68.5%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8/10

由于京东直播和拼多多直播的具体信息 , 并未对外披露 , 这里只能仅以阿里系的淘宝直播为例展开分析 。
随着购买转化率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 直接推动淘宝直播GMV的快速增长——据实地调研了解 , 2020年(自然年)淘宝直播GMV达到5000亿 。 从而对阿里整体GMV的贡献比也越来越大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9/10

在GMV高速增长的同时 , 由于平台介入直播电商的程度更高 , 给商家创造了更多增值价值(不只提供卖货的地方 , 还有主播、宣传帮着卖货等) , 自身收益也有相应的提升 。
也就是说 , 相对于传统电商业务(目前变现率在3%~4%区间) , 直播电商在变现率(take rate)上要更高一些(部分平台甚至达到15%左右) 。
一方面 , 比传统电商更高的匹配效率(购买转化率) , 推动直播GMV收入增长不断走高;另一方面 , 更高赋能程度 , 造就了直播电商相对更高的货币化率(变现率) 。
两者结合将对公司基本业务产生新的驱动力 , 进而业绩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
所以 , 相对来说 , 淘宝直播对阿里巴巴的整体贡献 , 还将持续提升 。 这不仅会反映在财务上 , 也会体现在丰富电商生态的战略层面 。
同时作为部分交叉验证可以看到 , 2020Q2开始 , 阿里电商收入增速放缓趋势结束 , 数据反弹重回上升通道 。 (基于阿里业务的复杂性 , 其收入增速反弹 , 或许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 但毋庸置疑直播业务对拉动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 )

|直播电商“狂热”的秘密 藏在主播、供货、场控基本盘里
文章图片
图10/10

通过消费市场教育 , 加上疫情的催化 , 直播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占领消费者心智 , 进一步提高交易转化效果的“密码” , 并由此拥有改变电商格局的潜力 。
而直播业务是否会就此成为拉动阿里等电商平台 , 业务再次腾飞的新引擎 , 值得期待 。
小结
直播电商成为当下主流购物方式之一的背后 , 是电商业态的改变——重构“人货场”三要素 。
从“人找货”到“人找货”和“货找人”匹配 , 平台、主播、品牌三方合力 , 将电商行业的转化率提升到新阶段 。
这给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 , 相继进入平稳发展的各平台 , 创造了焕发“青春”的机会 。
淘宝直播作为深耕供给侧的平台 , 或许有望从中创造阿里电商基本盘的新的增长空间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