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漳浦琥珀中代表性植物和动物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5月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6日消息 , 中、英、德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在福建发现一处约1500万年前的化石宝库——漳浦生物群 。 这一生物群中保存着大量琥珀和植物化石标本 , “解锁”远古热带雨林的“丛林生活” 。
历经10年持续的野外采集工作 , 该团队获得了25000余枚含虫琥珀以及逾5000块植物压型/印痕化石标本 。 《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和史恭乐研究员带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文章图片
漳浦生物群产地的野外露头和各类化石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介绍 ,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出现于1700万年至14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 , 是地质历史时期一次强烈的增温事件 。 当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显着高于现今水平 , 全球年均温较现今高3-7℃ , 这与目前预测2100年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
因此 , 了解该适宜期的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过程 , 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而化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 尽管已经发现了许多中新世中期的化石类群 , 但古生物学界对该时期热带生物群的了解仍旧非常有限 。
文章图片
漳浦生物群的代表性植物化石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研究表明 , 漳浦生物群是一个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季雨林化石库 , 其中漳浦琥珀生物群是世界四大琥珀生物群之一 , 该研究为了解现代亚洲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提供了参考 。
文章图片
漳浦生物群生态复原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供图
【化石|中外科学家“解锁”1500万年前热带雨林“宝石库”】研究结果支持了“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的观点 。 漳浦生物群中绝大部分节肢动物(特别是蚂蚁、蜜蜂、跳虫、蟋蟀、蚊类等)都是现生属 , 为各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时间校正点 。 属级阶元的稳定性表明亚洲热带雨林生物群早在1500万年前就达到了现今的生态结构 , 显示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点断平衡”的演化特征 , 并支持了“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的观点 。 (完)
推荐阅读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IT|科学家预计这波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将在1月见顶
- 辅助|地平线余凯:科学家变成创业者,最不能改的就是「求真」
- 化石|远古发现丨2021年这些有关“远古”的新发现,哪个曾让你大吃一惊?
- 蛋白|血浆蛋白+氧化石墨烯能打印人造肌肉
- 量子|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 恐龙|揭秘恐龙化石丨这种恐龙“五彩斑斓的黑”,你见过吗?
- 恐龙|(远古发现·揭秘恐龙化石)这种恐龙“五彩斑斓的黑”,你见过吗?
- 化石|我国发现保存在恐龙蛋化石中的完美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