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天眼”开启脉冲星深度研究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赵竹青)基于“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 ,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 , 通过闪烁分析的方法 , 首次获得脉冲星J0538+2817在超新星遗迹S147中径向位置和速度 , 并经研究发现 , 脉冲星三维速度和自转轴共线 。 这一发现标志着FAST开始助力深度研究脉冲星 。 相关研究成果5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 。
据了解 , 脉冲星是一种快速旋转的中子星 , 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 , 可用于引力波探测、黑洞等相关研究 。 当前 , 超新星模拟不能产生速度和自转轴共线的中子星 , 显示了人类对于中子星起源这一复杂过程所包含的物理机制 , 比如中微子辐射 , 还需加深认识 。
相对超新星前身星(OB星) , 年轻的脉冲星具有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快的自转 。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 科学家发现一些年轻脉冲星的速度和自转轴普遍存在共线的关系 。 ”FAST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说 。
然而 , 由于年轻的脉冲星径向速度测量非常困难 , 以往对脉冲星速度和自转轴方向的比较研究 , 停留在垂直于视线方向的二维平面上 。
此次研究人员探测到脉冲星J0538+2817在超新星遗迹S147中径向位置和速度 , 并结合已有切向速度测量获得了三维速度 。 同时 , 高精度偏振数据分析也给出了三维自转轴的朝向 , 证明脉冲星三维速度和自转轴共线 。
李菂表示 , 这项研究是全面分析FAST脉冲星数据的代表性成果 , 在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和FAST运行中心的支持下 , 这一方向的系统测量正在逐步展开 , 有望深度揭示中子自旋的起源 。
【深度|“中国天眼”开启脉冲星深度研究】[责任编辑: 张慕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