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被赛麟“伤透了心”又“拉拢”小米 江苏新能源之心不泯


36氪|被赛麟“伤透了心”又“拉拢”小米 江苏新能源之心不泯
文章图片
图1/4

编者按
【36氪|被赛麟“伤透了心”又“拉拢”小米 江苏新能源之心不泯】2020年 , 新能源汽车股票集体上演疯狂飙涨 , 蔚来市值年涨幅超过12倍、特斯拉更是站上全球车企市值之巅 。 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片火热 , 引发各地政府极大投资热情 。 上海、合肥、南京等城市“抢项目”、“抢人才” , 一场关于“新能源之都”的角逐悄然开场 。
作者 | 苏鹏
编辑 | 周游 李欢欢
暴雷后积极自救 。
4月即将结束的时候 , 本已拥挤的新能源汽车赛道 , 密集迎来跨界“踢馆者” 。 360、创维、OPPO , 个个都来者不善 。
其中 , 创维汽车的入局 , 让常年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江苏 , 看到了新的希望 。
“(创维创始人)黄宏生曾经拯救了惨淡经营的金龙客车 , 南京市政府对创维汽车异常重视 。 ”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 , 创维汽车扎根江苏 , 享受不少南京市政府的倾斜政策 。 “力捧之下” , 南京市政府希望创维汽车走高端路线 , 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 , 成为全国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 。
根据黄宏生的规划 , 创维汽车力争成为全球十强品牌 , 并将于明年登陆科创板 , 市值跨上3000亿元 。
作为第二波造车浪潮中的江苏代表选手 , 起手气势不能输 。 毕竟在创维汽车入局之前 , 江苏省的造车新势力曾濒临“团灭” 。
南京的拜腾汽车在烧光84亿元人民币之后一度宣告停摆 , 博郡汽车因经营困难被清算;如皋的赛麟汽车在北京鸟巢发布了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后 , 偃旗息鼓 , 创始人王晓麟至今滞留海外未归 , 留给南通经开区一个陷入停顿的工厂 。
“博郡、赛麟和拜腾的‘团灭’ , 导致江苏产能放空问题比较严重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道 。
除了这三家之外 , 在苏州建有生产基地的前途汽车、奇点汽车 , 以及淮安的敏安汽车等新能源车企 , 也都前途未卜 。
感受到危机之后 , 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首份省级自查报告——《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 为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拉响了警报 。
《通知》显示 , 2016年至2020年 , 江苏省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 , 由78%下降至33.03% , 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 已严重偏离产能利用合理区间 。
措辞是严厉的 , 问题是严重的 。 眼看着隔壁安徽合肥 , 依靠蔚来成为“最牛风投机构” , 同在长三角的上海 , 也凭借引入特斯拉、推动自主、合资品牌布局新能源 , 全力拼抢中国汽车产业新C位 , 江苏的着急和落寞都显而易见 。
从几年前的底气十足 , 到如今被迫追赶的尴尬 , 江苏的新能源造车梦究竟经历了什么?
1
寻找下一个特斯拉
“提到比亚迪会想到深圳 , 提到长城会想到保定 。 江苏也一直想打造一家‘地标性’的本土车企 。 ”江苏南京市政府某职员李新对未来汽车日报解释称 , 没有整车龙头企业一直是江苏的心结 。
其实 , 奇瑞捷豹路虎、东风悦达起亚、长安马自达等老牌合资车企均坐落于江苏 , 但在燃油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下 , 以上车企疲于应对市场变化 , 颓势尽显 。
燃油车竞争格局几定 , 新能源汽车被江苏视为可以全力奔赴、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赛道 。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 , 截至2020年3月底 , 有11796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江苏省注册 , 是安徽省(5862家)的两倍以上 。 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均在江苏省内有所布局 。
汽车制造属于重资产行业 , 产值大、利润高、带动性强 。 整车企业项目一旦建成 , 势必会拉动当地的人工就业以及GDP增长 。 在此驱动下 , 江苏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空前高涨 。
2014年 , 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在内的50余家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 彼时 , 也是江苏达成夙愿的好时机 , 一场轰轰烈烈的布局由此展开 。
2016年 , 博郡落户南京 , 获得地方产业基金100亿元注资 。 同时 , 博郡也为南京市政府规划了预计年利润总额42亿元、税收37亿元的美好畅想;2017年 , 拜腾也入驻南京 , 并在2018年将全球运营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均搬到了南京 。
在省会南京的带动下 , 江苏各地政府也频频将处于发展雏形的造车新势力拉入麾下 。 南通如皋引入赛麟、苏州引入前途和奇点、敏安新能源落户淮安、理想落户于常州...
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 , 在江苏省内注册的造车新势力超过了15家 。
据李新透露 , 彼时江苏引入造车新势力的想法很简单——广撒网 , 捞大鱼 。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这么快 , 说不准哪家造车新势力会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 ”
“政府与造车新势力的对弈 , 基本上都是政府处于劣势” , 李新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引入造车新势力企业在某地建厂的过程 , 与企业招标类似 , “一般都是多家政府哄抢一家企业 , 谁开出的条件待遇好 , 企业无疑会优先考虑这座城市” 。
据江苏如皋赛麟工厂员工杨灿透露 , 如皋市政府为了引入赛麟 , 当时给出了“解决汽车生产资质、(辅助)园区产业基础建设”等丰厚条件 。
赛麟品牌原董事长、原首席执行官王晓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佐证了这一点 , “为了引入投资 , 如皋市政府答应替赛麟解决(生产)资质问题 。 ”赛麟品牌创始人、江苏赛麟副董事长史蒂夫·赛麟也曾表示:“2015年他们(如皋市政府)主动来到加利福尼亚找到我的时候 , 他们承诺提供所有的厂房建设和运营资金” 。
据未来汽车日报不完全统计 , 在引入造车新势力的过程中 , 江苏省以约1050.78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二 , 仅次于浙江 , 产能规划超过200万辆 。
密集投入背后 , 是江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大的信心 。 “汽车相关行业总产值占我省GDP的10% ,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江苏多市发展政策的铁令 。 ”在2019年第二届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上 ,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殷国栋曾表示 。
江苏还立下了极具挑战性的“军令状” 。 2019年8月 ,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称 ,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0万辆 , 形成1至2家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 , 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 , 形成2至3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 ”当年 ,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总计只有10万辆 。
彼时对成为“新能源底特律” , 江苏信心满满 。 但紧接着到来的2020年 , 让好梦几近落空 。
2
被赛麟和拜腾“伤透了心”
“可别提赛麟了 , 本以为赛麟能够拉动如皋经济增长 , 结果王晓麟跑了 。 ”听说未来汽车日报作者要去探访赛麟工厂 , 如皋当地出租车司机开始止不住地吐槽 。
将时间轴拉回2016年 , 彼时的赛麟汽车是江苏省“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 , 也是当时南通单体总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 也正是赛麟汽车在如皋建厂 , 让如皋拉起了“打造千亿级别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大旗 。
一位如皋当地居民对未来汽车日报回忆称 , 赛麟汽车工厂还没建起来之前 , 就率先在如皋城北建造了一座汽车文化馆 , “展厅布置得相当有档次 , 在我们当时看来 , 赛麟变成了一家专门做跑车的公司 , 向国内输入跑车文化也无可厚非” 。
高调亮相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 紧接着 , 赛麟汽车位于如皋的两座工厂拔地而起 , “赛麟汽车将实现超过40万辆高性能整车的年产能 , 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 在赛麟工厂的竣工仪式中 , 时任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 , 激动地描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 。
口号喊得响 , 规划也振奋人心 。 如果能实现上述承诺 , 王晓麟成为“如皋功臣”或指日可待 。 但赛麟汽车后续的发展 , 却让如皋市政府大跌眼镜 。
“好多员工都认为赛麟造车属于一场骗局 。 ”赛麟汽车员工杨灿向未来汽车日报透露 。
“骗局”之一体现在过时的专利技术上 。 在杨灿任职初期 , 会经常翻译大量的赛麟汽车专利资料 , 在杨灿与他的同事看来 , 这些专利都属于过时技术 , “现在的汽车早就不用这些技术了” 。
“赛麟旗下的国产跑车赛麟S1根本没有生产计划 。 另一款车迈迈也不完全属于赛麟 , 其背后还贴着青年汽车的标识 。 ”
2019年7月 , 赛麟斥亿元巨资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赛麟之夜” , 将赛麟的声势推向顶点 。 巨星吴亦凡、杰森斯坦森和赛麟S7勒芒特别版、赛麟S1、赛麟迈客车型齐亮相 , 成功把赛麟送上了第二天的微博热搜 。
声势日渐壮大 , 产能却一直成迷 , 如皋市政府对赛麟的耐心开始慢慢被消磨 。
杨灿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自举办完赛麟之夜后 , 如皋市政府对赛麟的投产催得很紧 , 也经常派人盘查工厂的运营情况 。 “当时的社会舆论太强了 , 好多媒体都开始质疑赛麟 , 基本上如皋市政府每周都会组织调查小组与赛麟高层进行谈话 。 ”
为了应付如皋市政府 , 赛麟再次打出“文化牌” 。 杨灿回忆道 , 2019年9月6日 , 赛麟在如皋举办了一场阵仗颇为浩荡的“汽车行业发展论坛” , 并且还拉来了曾任美国交通部助理部长的玛丽安参加这次会议 , 有意促成如皋和美国的汽车文化合作 。

36氪|被赛麟“伤透了心”又“拉拢”小米 江苏新能源之心不泯
文章图片
图2/4
赛麟举办的论坛 受访者供图
同一天 , 制造赛麟S1跑车的赛麟一厂也首次对外亮相 。 但其实 , “车间里的生产线都没有撘完 , 伪装车都是临时攒的 , 根本不是赛麟S1 。 ”杨灿对未来汽车日报透露 。
王晓麟精心策划的这出“好戏”打消了如皋市政府对赛麟的一部分猜疑 , 据杨灿回忆 , 自论坛结束之后 , 如皋市政府开始放缓对赛麟工厂的盘查进度 , 不过仍然会定时让赛麟的高层去政府汇报工作 。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 2020年6月16日 , 因被诉骗取国资案等原因 , 位于江苏如皋的赛麟汽车一厂和赛麟汽车二厂被南通中院查封 , 王晓麟遁走美国 , 并隔空喊话“什么时候真相水落石出再回国” 。
落户5年、烧掉40亿融资(据天眼查数据) , 最终只产出一款续航仅305公里的迈迈 。 如皋市政府发展新能源的满腔热情被赛麟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
无独有偶 , 相似的剧情在距离如皋200公里左右的南京同样上演着 。
2017年 , 拜腾汽车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 , 拜腾全球运营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也落户南京 。 当时的拜腾已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之一 , 工厂规划总产能30万辆 , 一期项目规划产能15万辆 , 得到了江苏省、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
拜腾汽车首席事务官丁清芬曾经这样描述拜腾与南京市政府的关系:拜腾是南京市政府亲儿子 , 是好是坏都支持 。
“如不出意外 , 拜腾将成为我市继运满满、孩子王和汇通达之后的又一家‘独角兽’企业 。 ”2018年4月 ,南京市人民政府曾在官网上公开表达对拜腾的看好 。

36氪|被赛麟“伤透了心”又“拉拢”小米 江苏新能源之心不泯
文章图片
图3/4
网页截图
但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 也悄然发生在拜腾身上 。
“拜腾盘子铺得太大了 , 其在北美、德国、中国等地都分设了事务中心 , 每个区域不同的板块都在耗费拜腾有限的资金 , 其实这些事务中心可以集中在一个地区 。 ”拜腾汽车负责科技物流的员工陈然认为 , 这种全球布局、分设中心的模式并不适合处于起步期的拜腾 。
花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融资速度 , 再加上量产延期等一系列问题 , 最终拜腾被拖垮了 。
“其实拜腾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 但当时南京市政府已经对拜腾没有耐心了 。 ”陈然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拜腾的核心研发团队在北美 , “北美研发 , 中国制造”的模式不光效率低 , 研发成本也高 。 同时 , 南京市政府也难以掌握大洋彼岸的拜腾研发中心的实际情况 。 “A轮、B轮南京市政府都投钱了 , 但钱都花在了北美 , 南京工厂的量产进度却一拖再拖 , 换谁谁不慌?”
“崩盘”的一天很快到来 。 2020年6月29日 , 时任拜腾汽车CEO戴雷临时组织召开了中国区全体员工电话沟通会 。 戴雷表示 , 经过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沟通 , 决定自7月1日起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 。
烧光84亿后 , 首款车M-Byte未能实现量产 , 拜腾给南京市政府交了一张没写完的试卷 。
3
奋起自救
明星项目接连折戟 , 徒留一地鸡毛 。
“赛麟的两座工厂早已经闲置 , 到王晓麟出事那天 , 赛麟工厂的生产线还在做设备调试 , 根本没有达到量产的标准 。 ”杨灿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如今赛麟的工厂还处于被查封状态 , 等待政府的调查结果 , “等调查清楚了 , 才能考虑闲置工厂是拍卖还是找人接盘” 。
造车热潮骤然冷却 , 烂尾的厂房、一笔笔坏账以及成千上万名被拖欠薪资的员工 , 都成了问题 。
为了收拾残局 , 江苏省拉响了产能警报 。 根据《通知》显示 , 截至2020年8月 , 淮安、镇江、南通、泰州4个设区市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10% , 常州、苏州市产能利用率低于20%且闲置产能超过20万辆 。

36氪|被赛麟“伤透了心”又“拉拢”小米 江苏新能源之心不泯
文章图片
图4/4
来源:前途汽车官方
“一般企业向政府规划的产能都有夸大之嫌 , 毕竟饼画得越大 , 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越高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同时其认为“这些企业的产能很难再向上提升了” 。
警报拉响过后 , 紧接着就是自救 。
“江苏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 , 步子迈得有点大了 。 江苏本地的车企大多还没被扶植起来 , 竞争力普遍偏弱 。 ”在中汽联高级顾问陈光祖看来 , 受制于资金和市场环境 , 将产能利用到最大化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 , 不如及时止损 。
江苏省发改委方面表示 , 将进一步强化对全省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的指导监督 , 严控新增整车产能 , 适时建立建设进度缓慢项目或产能利用率低企业的退出机制 , 对重大汽车零部件项目加强指导 , 防止和纠正地方违规备案 。
“必须要严加控制 , 不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很有可能像当年的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一样 , 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的泥沼之中 。 ”李新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为了不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蹈覆辙 , 江苏省各地政府都在想办法 。
南京市政府率先行动起来 。 2020年1月4日 , 拜腾汽车发布公告表示 , 已经与富士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合力推进拜腾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 。
据《南京日报》报道 , 当日 , 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和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皆出席了签约仪式 , 这也侧面显示了南京市政府救活拜腾的决心 。
按照拜腾汽车的计划 , 在与富士康、南京经济开发区合作后 , 三方将共同推进M-Byte车型的生产 , 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前完成量产 。
“算是对南京市政府有一个交代 , 但拜腾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到底可以达到多少 , 还是一个未知数 , 起码要看拜腾量产车的市场表现 。 ”
在距离南京260公里的盐城 , 东风悦达起亚的及时止损也给江苏的产能自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东风悦达起亚原先在盐城设有3家工厂 , 总产能规划为100万辆 。 但从2017年开始 , 东风悦达起亚的年销量便经历了腰斩式下滑 , 一度跌至40万辆 , 产能利用率也一路跌至44% , 陷入产能过剩的囧局 。
而在2016年 , 东风悦达起亚的巅峰时期 , 其年销量曾达到60万辆 , 产能利用率为65% 。
对此 , 东风悦达起亚选择以代工的方式将起亚第一工厂租赁给新造车企业华人运通使用 。 2019年3月 , 东风悦达起亚发表声明称 , 将进行第一工厂的改造 , 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 , 并承诺不裁员 。
“当年4月份 , 第一工厂的改造工作就已经展开 , 韩方工作人员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陆续将工厂里的生产设备拆除 。 一厂的1000多名员工也进行了转岗和调整工作 。 ”东风悦达起亚车间技术组长主管杨亮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除了止损自救外 , 江苏省也在新的造车格局中淘金 , 尝试扭转颓势 。
上个月 , 创维汽车毅然入局让南京市政府看到了希望 , 据悉 , 创维汽车将由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制造 。
根据黄宏生给创维汽车制定的规划:力争成为全球十强品牌 , 明年登陆科创板 。 对于一直希望发力新能源高端制造的江苏而言 , 能够培养出一家科创板上市汽车公司也算莫大的欣慰 。
值得一提的是 , 创维汽车的母公司开沃汽车已于2020年完成了第一期上市辅导工作 , 在辅导期间学习了科创板的相关法律法规 。
此外 , 江苏开始与新造车“后浪”小米接触 。 据《新华日报》报道 , 4月12日 ,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南京会见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一行 。 双方商讨了小米集团在江苏省的发展规划 。 江苏与小米将深化合作层次 , 王翔表示将把江苏作为(小米)发展布局的重要基地 。
虽然在会面过程中 , 双方丝毫未提及小米造车 , 但一句“把江苏作为(小米)发展布局的重要基地”却让外界对小米汽车落户江苏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
可以预见的是 , 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 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巨头等几方势力 , 将使尽浑身解数争抢市场份额 。
招商之路宛如大浪淘沙 。 如今 , 第二场新造车浪潮已经卷起 。 这一次 , 经济大省江苏能捞到大鱼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