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长的是缓冲拉杆、另一个是限力杆
迄今为止 , 人类已经发射了50多个火星探测器 , 只有18次成功登陆 , 其探测难度远高于月球、金星等地外天体 。 据有关资料 , 火星着陆过程需从约2万km/h减速至零 , 相继经历气动减速、伞系减速 , 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00米时 , 进入悬停阶段 , 然后着陆巡视器需在着陆缓冲机构保护下 , 抵达火星表面 。 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仅约为九分钟 , 而通信信号由火星传到地球至少要十几分钟 , 无法实时监控 , 巡视器需在陨石、沙尘暴等恶劣环境威胁下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降落动作 , 因该着陆过程异常复杂、危险 , 被称为“恐怖九分钟” 。
为保障“天问一号”顺利渡过“恐怖九分钟” , 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固体所”)在前期探月工程任务基础上 , 研发出新一代嫦娥钢 , 通过精细的组织调控和独特的工艺创新 , 实现了材料成分不变、吸能性显著提高的目标 , 并开发出着陆缓冲机构用拉杆、限力杆两种缓冲元件 , 利用该产品突出的强韧性、轻质性和吸能性吸收着陆时的冲击能 , 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优化设计及其软着陆提供了重要支持 。
【探测|骄傲!“天问一号”有咱合肥的科技支撑!】第一视角看“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
视频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联合制作
嫦娥钢是固体所根据我国嫦娥探测器月面软着陆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材料 , 具有极高的强韧性和吸能性 , 其延伸率、强塑积等指标国际领先 , 已相继保障“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顺利实施 。 在火星探测任务中 , 除沿用缓冲拉杆以外 , 首次使用限力杆产品取代了部分进口铝蜂窝设计 , 真正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的完全自主化 。
近年来 , 固体所研发团队在嫦娥钢基础以及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拓展性工作 , 并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成分优化设计与组织调控 , 开发出高强韧、高吸能、高耐蚀等系列嫦娥钢 , 并实现了30吨级合金批量冶炼生产;通过材料组织精准调控 , 研发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抗坠毁直升机起落架缓冲器产品 , 并通过了工程验证;开发出基于嫦娥钢的新型水运桥梁防撞阻尼结构 , 成功应用于广东珠海大桥示范工程;基于增材制造及精密铸造技术 , 研发出高比强、高吸能嫦娥钢点阵结构 , 后续将在载人航天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来源:安徽日报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