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推出无损音乐 玄学还是革命?
文章图片
图1/9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郝铎仁
来源:放大灯(ID:guokr233)
“流媒体音乐可能正在进入高保真音频的新时代 。 ”在Apple Music宣布新动作后 , 科技媒体The Verge这样惊呼<1> 。
5月17日 , 苹果宣布 , Apple Music将在2021年6月支持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 , 并且免费向所有订阅用户开放 。
据The Verge的报道 , Apple Music更新后将首发2000万首无损音频 , 到年底 , 曲库中7500万首歌曲将全部支持无损格式<2> 。
实际上 , 无论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 , 还是国外的Amazon Prime、Spotify、Tidal , 推出无损音乐已有时日 。 此前 , 亚马逊的无损音乐(Amazon Music HD)的订阅费高达14.99 美元/月 。 在苹果官宣推出不加价的无损音乐当天 , 亚马逊也宣布了同样的收费策略:用户只需要支付9.99美元/月的普通会员(Amazon Music Unlimited)费用 , 就能收听无损音乐 , 不再额外收费<3> 。
对音乐App来说 , 无损音乐为什么这么重要?还要从音乐本身说起 。
苹果说的“无损音乐”是啥?
自留声机诞生起 , 人们就为“还原真实声音”做出诸多研究 。 声音的载体 , 从直接记录波形的黑胶唱片 , 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数字文件——CD光盘、MP3和今天的流媒体 。 用数字记录声音时 , 就产生了两个关键的指标:采样率和码率 。
采样率 , 即每秒钟采集多少次物理信息 , 它用频率单位“赫兹”(Hz)表示 , 1Hz即每秒采集1次信息 。 CD音质的采样率 , 通常是44100Hz 。
每一个采样信号用多少位二进制数字表示 , 它的单位是bit 。 标准的CD音质采用16bit记录数据 , 而“码率”(或“比特率”)的概念也由此而来:每秒钟产生的数据量 。 对于CD , 它的码率就是44.1kHz × 16bit× 2(立体声的2个声道)= 1141.2kbit/s , 即1141.2kbps 。
CD统治音乐产业几十年 , 即使今天我们不怎么能见到实体CD唱片 , 它的影响仍然深远 , 以至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无损音乐 , 就是以CD音质为标准:44.1kHz、16bit、1411.2kbps 。
而在更新、更高品质的录音中 , 采样率甚至可以高达384000Hz , 每个数据也可以高达32bit , 这些超越CD音质的数字音乐文件 , 被称作“高解析度音频”(Hi-Res) 。
文章图片
图2/9
一组典型的Hi-Res音源的码率和文件大小
但实际上 , 即使是CD音质 , 也意味着每首5分钟的歌都需要占用高达50MB的存储空间 , 显然不怎么实用 。 Hi-Res音频还有更高的存储和使用门槛 , 因此 , 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MP3就是一种常见的压缩方式 , 它掐掉了原始数据里人耳难以听到的高频和低频声音(人的听力频率区间为20Hz~20kHz) , 并对音频进行了重新编码 , 把码率压缩到320kbps甚至更低 , 因此5分钟的歌就只剩下约13MB大小 , 这就是“有损音乐” 。
而另一个思路 , 则是不把文件压缩到那么小 , 但保证它可以完全还原原本的声音 , 就叫做“无损音乐” 。 它常用的格式包括FLAC、APE等 。 从音质上看 , 不同的无损音乐没什么高下之分——把同一条未经压缩的音频 , 压缩成FLAC或者APE再还原 , 不会有任何改变 。
文章图片
图3/9
Hi-Res音乐、无损音乐(FLAC)与普通音乐(MP3)的码率和文件大小对比
今天 , 你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里能选择的音质 , 就与曾经的CD有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播放器里的“无损音质”(SQ) , 即与CD音质相当的FLAC格式音乐 , 而“极高音质”或“HQ高品质”等 , 往往指320kbps的MP3 , 更低的音质 , 则是压缩率更高、文件尺寸更小、音质也更差的192kbps或128kbps的MP3 , 更低的品质也为服务供应商省下了宝贵的带宽 。
文章图片
图4/9
文章图片
图5/9
说回苹果 。
根据The Verge的报道 , 苹果将采用ALAC格式承载Apple Music的无损音乐 , 这是一种苹果主导开发的无损音乐压缩方式 。 早在iPod时代 , 发烧友们希望让iPod播放自己从CD里读取的无损音频 , 就必须使用iTunes将其转化为ALAC格式存进iPod 。
而苹果自家引以为豪的iTunes音乐商店呢?不好意思 , 十几年来 , 它只提供有损的音乐(约256kbps的AAC格式)——十几年前 , 苹果用iTunes在线音乐淘汰了CD , 今天 , 苹果又拿起“CD音质”来给苹果音乐造势续命了 。
如果将视野放宽至整个流媒体音乐行业 , 无损音乐服务还能帮助Apple Music更好地与在线音乐巨头Spotify进行竞争 。
根据Spotify在2021年4月28日公布的Q1财报 , 其MAU已达到3.56亿 , 付费用户则高达1.58亿<4> 。 反观苹果 , 这个数字要逊色得多 。 上一次苹果官方披露Apple Music的用户数还是在2019年6月 , 彼时的数字是6000多万<5> 。
就匠音乐创始人张昭轶告诉放大灯团队 , 至少从2014年的iTunes时代 , 苹果就开始接受版权方或音乐人上传24位WAV格式的母带文件 。 消费者则通过苹果平台 , 用iTunes商店下载 , 或直接通过Apple Music收听256kbps的AAC格式的音乐文件 。 若以2014年作为苹果积累母带音源的时间起点 , 那么苹果迄今为止已积累了7年左右的无损音源 。
归根结底 , 苹果无损音乐服务姗姗来迟 , 很大程度上源于苹果追求“一致性”的生态体验 , 它囤积无损音源 , 直到规模足以替换原有曲库 。
现在 , 时机已到 。
需要什么硬件支持?
Apple Music计划提供的无损音源 , 但完美的无损音乐体验 , 还需要考虑音频传输过程中的其它环节 。 以当前普通消费者的设备和习惯 , 很可能只是白费力气 。
首先 , 现在的苹果蓝牙耳机反正是告别无损音乐了 。
手机、电脑等播放设备播放音乐时 , 会先把音频文件解码成PCM音频(一种未经压缩的音频采样数据)发送给蓝牙芯片 。
蓝牙芯片会把PCM音频重新编码 , 变成适用于蓝牙传输的音频形式 。 但如今 , 还没有哪一门编码能实现蓝牙传输无损音乐 。
常见的蓝牙编码有SBC、AAC、ATRAC等——它们是有损编码 。 好一些的厂商则自行开发的编码 , 像高通的aptX系列技术和索尼的LDAC , 它们的音质比其他有损编码更好 , 本质上仍是有损 。 如LDAC最高支持990kbps码率 , 高码率带来了更多的声音细节 , 用户能够听到接近无损音质的音乐 , 但注意 , 只是接近无损而已 。
同时 , 考虑到无线传输的速率、丢包、功耗和稳定性等问题 , 蓝牙注定与无损音乐无缘 。
也正因此 , 苹果发言人也透露 , 目前任何型号的AirPods和HomePod都不支持播放无损音乐 , 即便是售价4399元的AirPods Max也不行<1> 。
不过 , 今年年初 , Tomsguide等媒体曾传 , 苹果会发布支持无损Hi-Fi的AirPods 3<8> , 不过它并没有出现在4月21日的春季发布会上 。 Apple Music此次支持无损音乐 , 或许便预示了AirPods 3将在今年6月的苹果WWDC 2021亮相 。
文章图片
【|苹果推出无损音乐 玄学还是革命?】图6/9
无损音乐传输三环节 制图 | 放大灯团队
蓝牙不顶用 , 用有线耳机也没那么简单 。
虽然有线耳机不会被蓝牙协议再次压缩编码 , 但它要考验播放设备本身解析能力 , 今天各大流媒体提供的CD级无损音乐对设备要求不高 , 但苹果即将推出的高解析度音频 , 则可能需要精心挑选的外接音频解码器才能完美播放 , 这甚至写在了Apple Music的网页上 。
文章图片
图7/9
也就是说:提供无损音乐 , 不代表消费者就能有好体验;苹果的作风理念 , 也不是逼着消费者去买转接头和有线耳机 , 搞一套无比复杂的解决方案才能听无损 。
所以 , 苹果会做什么?
让消费者买下苹果手机+苹果耳机+苹果音乐服务 , 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听到无损乃至高解析音乐 , 这才像苹果——也许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个结果了 。
文章图片
图8/9
这样可以听Hi-Res , 但一点也不苹果 , 真的 图:自己拍的
无损音乐面临的问题 , 也不仅仅是播放难 , 而是整个行业都面临不少问题 。
无损的困境
在中国 , 无损音乐现状并不乐观 。
以华语音乐为例 。 早期华语流行乐版权方缺乏曲库管理意识 , 进入流媒体时代 , 母带音源丢失情况严重的华语音乐唱片公司 , 只能从市面上回购正版或CD , 逆转回无损格式 , 然后提供给流媒体音乐平台 。 直到2010年以后 , 国内音乐行业开始采用同步世界的录音技术 , 这一情况才得以解决 。
在流媒体音乐时代 , 音乐App需要从唱片公司手中租借录音版权 , 这些音源格式各异 。 有国内版权音乐平台从业者告诉放大灯团队:他们给流媒体平台提供的音源格式各异 , 既有无损的WAV和FLAC , 也有压缩的Mp3 。
因此即便在曲库信息最全面的Apple Music中 , 早期华语音乐的曲目与码率等信息也往往残缺不全 。
而近年来 , 国内音乐平台的技术突破 , 可谓乏善可陈 。
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都曾推出过“无损音乐”服务 , 但这些“无损音乐”的质量几何 , 却有待商榷 。
2017年 , 网易云音乐推出无损音乐付费服务 。 随后 , 有用户下载网易云上的某首无损版歌曲 , 发现文件格式、采样率都没问题 , 但14kHz以上的频段被一刀切掉;一些歌曲存在用插值算法制作“假无损”的嫌疑<6> 。 也有用户测评发现 , 同一首歌的频谱 , 酷狗音乐有高频稍虚、QQ音乐有一刀切的痕迹<7> 。
真假无损音乐混卖 , 也成为无损噱头下比较普遍的现象 。
文章图片
图9/9
一种典型的假无损:某频段以上被一刀切
这种情况下 , 作为大陆地区唯一一家外国流媒体音乐服务商 , 苹果的无损音乐服务就显得难能可贵 。
无损会让苹果更甜吗?
“推出无损音乐”这次技术升级 , 苹果走在了它的中国的同行前面 , 它会因此获利更多吗?无损真会吸引更多用户转投Apple Music吗?
很难说 。
一方面 , 苹果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
由于国内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内容分发网络)成本高企 , 加上用户网速限制 , 在国内流媒体服务商很难提供无损服务 。 也正因此 , 业内不少人并不看好“无损”的市场前景 , 国内某音乐版权公司工作人员反问道:“你能想象用200M流量听一首歌吗?”
作为一种流媒体服务 , 音乐需要CDN节点支持 , 大量大文件的传输需求 , 会导致带宽费用飙涨 。 2012年是256kbps有损音乐的黄金时代 , 全世界iTunes下载量高峰时期 , 苹果在部分国家已处于亏本状态 , 至于在2021年6月开放的无损音乐服务 , 给苹果带来的网络和成本压力就可想而知 。
另一方面 , 用户真的需要通过Apple Music欣赏无损音乐吗?
事实上 , 多数音乐听众对音乐硬件尚不甚了了 , 能听出无损和有损音乐区别的 , 更是凤毛麟角 。 在烧耳机 , 烧音箱 , 烧音源的国内Hi-Fi圈用户心目中 , 流媒体从来不是他们的首选 , 想指望通过“无损”的概念吸引更多付费用户 , 并不现实 。
无损音乐对用户的钱包也是个挑战 。 即便5G网络支持无损音乐传输 , 用户也很难负担移动网络费用 , 即便网费不是问题 , 在单支歌曲空间上百兆缓存的压力下 , 用户的硬件空间也会很快捉襟见肘——没有Tb级别的存储空间 , 想连续欣赏无损流媒体音乐 , 难度不小 。
所以……苹果的无损服务只是噱头吗?并不 。
如果说iTunes和iPod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 , 构建了苹果的第一代音乐服务生态(模拟随身唱片店的“下载时代”) , 那么Apple Music则属于苹果的第二代音乐服务生态(歌单式的“流媒体时代”) 。 但无论什么形态 , 苹果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对音源质量的严格把控 。
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内 , 苹果坚持积累无损音源 , 而不是“什么格式都收”的态度 , 本身就令国内同行难望其项背 , 此时推出无损版服务 , 自然成为行业标杆 。 甚至有可能像无线耳机那样 , 通过市场教育 , 将“无损音乐”概念普及给大众 , 迫使国内音乐平台在高音质领域展开技术竞赛 , 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
对音乐行业来说 , 这可能是本轮“无损音乐”热潮的最好结局 。
推荐阅读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Apple|法官称苹果零售店搜包和解协议虽不完美,但可继续进行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平板|MIUI 13推出无字模式,内测机型名单公布
- Lenovo|联想将推出135W Type-C充电器:游戏本告别“砖头”
- Apple|苹果希望手机/平板设备能正面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