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5月19日消息(采访人员王佳爱)国家高新区火炬“云”传递活动第一站今天(19日)在西安高新区正式开启 , 象征着科技之火的火炬在这里点燃 , 并由此向全国高新区一站一站奔跑传递 , 将科技火种遍播全国 。
作为首批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 西安高新区科研实力雄厚 , 硬科技发展迅猛 , 已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代表 。 “硬科技”这一强劲引擎正推动着西安高新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 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
支持硬科技研发转化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2020年6月 , 西安高新区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 , 并发布《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 , 明确到2023年基本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硬”目标 。
【示范区|西安高新区:创新驱动再出发 硬科技之火正燎原】目前 , 西安高新区已聚集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产业 , 集群效应凸显 , 提质增效明显 。 超宽禁带氧化镓功率器件、超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物联网核心芯片等业界领先硬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 , 也持续给“硬科技”策源地、诞生地这张“金名片”添砖加码 , 让硬科技之火呈现燎原态势 。
西安高新区通过政策支持、产业落地、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 , 不断打造硬科技发展生态 , 激发硬科技发展创新动力 , 使硬科技企业茁壮成长 , 让硬科技IP更加鲜明 。
如今 , 西安高新区已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业孵化体系;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硬科技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推广“技术经理人模式” , “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模式” , 搭建起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落地的桥梁;出台了涉及硬科技研发转化、硬科技企业培育、硬科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系列政策 , 以政策支持推动硬科技创新 。
近3年来 , 西安高新区累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100余家 ,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余家 , 硬科技企业305家;仅2020年就有10家企业上市 , 其中一半多均带有明显的“硬科技”属性……优良的孵化培育链条 , 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 都让硬科技企业成长路径和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得以进一步畅通 。
高举创新驱动大旗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3月 , 西安高新区对硬科技发展政策进行再升级 , 重磅发布《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即“科创9条”) , 设立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加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等九个方面 , 将政策发力点对准科技创新 , 努力开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展望未来 , 西安高新区已勾画出硬科技发展的清晰脉络——2021年高新区硬科技工作谋划将围绕20项创新驱动工程项目展开 , 包括开展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 , 推进高新区与光机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地校地一体化融合发展等 。
未来 , 西安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和生命科学四大领域 , 实施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光子技术与产业、5G和云计算、航空航天等在内的八大强链行动 , 到2025年 , 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 持续发挥创新引领和改革示范作用 , 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积聚强劲动能 ,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贡献“高新方案” 。
推荐阅读
- Samsung|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正常运行 已进行封闭管理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
- 最新消息|美光西安DRAM工厂遭受影响:预计将出现供货延误
- Samsung|三星调整西安工厂运营 英伟达躺枪
- 硬件|力成西安厂产能利用率仅为40%至50% 公司安排员工入住旅馆
- Samsung|占全球产能15.3%的三星西安NAND闪存工厂暂停运营
- 疫情|西安经开区企业助力西安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监测|西安科技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二次出舱保驾护航
- Samsung|三星西安闪存制造工厂本周五已进入紧急运营状态
- 幼儿园|【搜狐教育】“童”抗疫 “趣”宅家:西安航天城一幼“名校+”居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