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探月工程”公众号消息 , 2021年5月19日 , 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 。 图像中 , 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
文章图片
图1 前避障相机图像(图中着陆平台、坡道可见)
图1由火星车的前避障相机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拍摄 。 图中可见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图像上部的两个伸杆为已经展开到位的次表层雷达;前进方向地形清晰 。 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 , 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 , 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 , 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 。
文章图片
图2 导航相机图像(图中车体、定向天线可见)
图2由导航相机拍摄 , 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 。 图中可见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 , 地貌信息丰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环绕器的监视相机拍摄的着陆巡视器分离过程图像
5月15日 , 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 , 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 。 5月17日 , 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 , 进入中继通信轨道 , 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 , 陆续传回图像数据 。 目前 , 火星车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 , 将择机驶上火星表面 , 开始巡视探测 。
这几天 , 祝融号到底在忙啥?
@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大家好 , 我是“祝融号”火星车 。 自从15日我着陆火星 , 地球上的小伙伴们就搬了小板凳 , 一直翘首期盼着看图 。 还着急地问 , 我到底在忙啥?
这不 , 今天我就奉上了着陆后拍的2张图 , 让大家一饱眼福 。
为什么让大家等了这么久呢?
大家知道 , 火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约4亿公里 , 而无线电波是以光速传播 , 信号能量的衰减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
我配置了两种通信方式 , 一是直接与地球通信 , 二是通过天问一号环绕器中继 , 与地球通信 。 为什么能直接通信还需要中继呢?那是因为我现在距离地球约3.2亿公里 , 实在太远了 , 即使我扯着嗓子一直喊 , 地球也只能收到很少的数据 , 慢得不行 , 只能把最重要的信息传回来 。 15日当天一着陆 , 我就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 , 感觉良好” , 小伙伴们就开始为我欢呼了!
着陆后 , 我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 , 也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分享 。 不过要是直接发回地球 , 即使是图1这样的照片 , 理论上也需要八个多小时 。 而且由于火星的自转 , 每天我能和地球直接通信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 , 所以就舍弃了直接向地球传输图像的功能 。 因此 , 我得等着环绕器的中继 , 他块头大 , 嗓门也大 , 向地球传输数据比我要快得多 。
17日 , 环绕器进入中继轨道 , 我们俩先建立了通信联系 。 因为他环绕火星一圈是8.2小时 , 我们俩很多时候都是被火星这个大家伙挡着 , 所以我得抓紧在有中继的宝贵时间 , 先把一些自身状态的重要数据传回来 , 之后再传图像 。
目前 , 我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 。 后续 , 我和环绕器将密切配合 , 不仅要拍下火星的风景 , 还要用我携带的6台科学载荷 , 对火星进行深入探测 , 把更多的科学数据传回来给科学家们研究 , 这可是比拍照更重要的事呀!
感谢大家的惦念 。 我在这边一切都好 , 想你们了......
【通信|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落火影像】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建设|5G信号全覆盖,冬奥会各赛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通信运营商|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