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扁担”挑起新生活
采访人员 陈发明 通讯员 翟 丽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苹果生产基地 , 3500亩苹果园遍布山坡 。 进入了苹果疏果期 , 家家户户都在果园忙碌 。
岗底村民梁山林和老伴吃过早饭 , 也早早进了果园 , 一把果树剪、一架移动梯 , 一忙就是一整天 。 “日子成了歌 , 唱给咱最亲的人;踏上了小康路 , 感谢党的恩……”苹果树下 , 梁山林一边挥动着手中的剪刀 , 嘴里一边哼着小曲儿 。
这首歌名叫《我有一支歌》 , 歌中的原型就是梁山林 。 今年63岁的梁山林 , 过去因为家里穷 , 快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 。 后来 ,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带着现代农业技术 , 来到岗底村扶贫 , 专门找到梁山林家 , 拉着他一起种果树 。
“种好苹果 , 有了钱 , 盖房子、娶媳妇都没问题 。 ”在李保国的鼓励和手把手指导下 , 梁山林起早贪黑 , 天天泡在果园里 。 6亩多果园、400多棵苹果树 , 128道工序一道不落 。 悉心管护十多年 , 梁山林娶了媳妇、盖了新房、买了轿车 。
苹果不仅改变了梁山林的生活 , 还富了岗底村 。 这些年 , 岗底村从1984年人均收入80元的穷山庄 , 变成如今人均收入4.5万元的富裕村 。 去年秋天 , 苹果又红了 , 梁山林找到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 , “你让人给咱村写了4首歌 , 都好听着呢 , 啥时候也唱唱俺?”杨双牛随即答应了下来 。 于是 , 以他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我有一支歌》诞生了 。
“一支心中的歌 , 唱成了圆梦的曲儿……”李保国教授曾经为岗底村量身定做的128道苹果种植工序 , 让种植有了标准 , 果品质量有了保障 , 岗底人依靠科技的力量 , 挑起了“金扁担” , 把日子过成了“幸福歌” 。 如今 , 岗底苹果生产基地的“富岗”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
“今年坐果率不低 , 又是个丰收年!”在岗底村幺两帕家庭农场里 , 刚结出的小苹果还顶着花苞 , “一般留中间最大的果儿 , 其他的都要剪掉 。 ”农场主杨增林和妻子一边疏果 , 一边给采访人员普及疏果知识 。
杨增林的幺两帕农场是岗底村最大的果园 , 50亩果园里 , 种了1000多棵苹果树和一些板栗树、桃树 。 2007年之前 , 杨增林在外打工 , “干过很多工作 , 钱没挣回多少 , 心里总是不安稳 。 ”2007年 , 杨增林回村承包果园 。
“刚回来不懂技术 , 拉枝、刻芽、疏花、疏果 , 不少环节做不到位 , 李保国老师手把手教我 。 ”经过不断学习 , 杨增林获得了“农业技术助理技师”资质 , 妻子霍建平也同村里其他一百多名果农一起 , 获得了“果树工”证书 , 成为种苹果的“职业农民” 。
依靠科技的力量 , 杨增林的果园从头几年果树小、挂果少 , 整个果园只能套四五万只袋 , 逐渐增长到现在能套二十万袋 , 年收入20多万元 。 “有村里‘富岗’品牌的支撑 , 苹果不愁卖 , 上山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 ”杨增林说 , “日子忙忙碌碌 , 咱心里踏踏实实!”
【|科技“金扁担”挑起新生活】如今 , 岗底村正着力推动建设178平方公里的太行山生态大花园 , 以岗底村所在的内丘县侯家庄乡为中心 , 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乃至冀中南太行山地区 , 建立优质苹果连锁基地 , 发展区域生态经济 , 杨双牛信心十足地说 , 要让“太行山区的好风景 , 变成山区人民的好光景”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