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评论员
苍天有泪 , 风送哀音 。
5月22日 , 袁隆平溘然长逝 , 享年91岁 。
今天 , 中华大地亿万国人在回忆他、传诵他、悼念他 , 有悲伤、有泪水、更有不舍 。
人的一生有许多刻度 , 标注每个人的过往 。 在袁隆平的人生刻度中 , 种子是最闪亮的——它既刻画了他的一生 , 又改变了世界 。
袁隆平曾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 , 肚子饿起来真难受 。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初心 , 就是让全国人民不会饿肚子 。 这些年来 , 他坚守初心、心无旁骛 , 朝着更高质、更高产的目标不断迈进 , 亩产量突破了1000公斤 。 今年年初 , 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
最美丽的月色 , 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 。 初心 , 即决心、恒心 。
一颗种子 , 凸显出袁隆平一生弘扬科学精神 。
大学毕业后 , 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 从追风少年之时敢于质疑权威 , 向国外理论说不 , 到曙光初现之际 , 不断分析总结 , 默默辛苦耕耘;再到功成名就之后 , 依然挽起裤脚下田……他用科学精神扛起了杂交水稻事业一往无前 , 永攀科学高峰 。
最厚重的精神 , 总是出自无际的旷野 。 科学精神 , 是孜孜不倦、念念不忘 。
91年 , 书写人生的厚度;91岁 , 攀登科学的高度;91载 , 诠释生命的温度 。
今天和未来 , 人民忘不了袁隆平 。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 ”正因为有了杂交水稻 , 让大家吃饱了肚子 , 不再挨饿 , 可以堂堂正正 , 挺起胸膛“站起来” 。
今天和未来 , 国家忘不了袁隆平 。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 。 手中有粮 , 心中不慌 。 有了杂交水稻 , 经过长期努力 ,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 , 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可靠的保障 。
今天和未来 , 世界忘不了袁隆平 。 发展杂交水稻 , 造福世界人民 , 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 他曾带领团队去世界各个地区培育新型杂交水稻 。 如今 , 中国“杂交水稻”早已走向世界 , 帮助许多国家解决了吃饭问题 。
【水稻|丰收之时,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他】袁隆平曾说 , 任何一个科研成果 , 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 , 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 , 要在农田里面多试验 , 免得变成一个书呆子 。
今天 , 哀思弥漫在那一片片他下过的田 , 那一根根他插下的秧苗 , 那一陇陇他走过的田埂 , 那一个个他到过的村庄……哀思慢慢融化渗透到每一寸土地 。
丰收之时 , 请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他 , 他一定会露出熟悉的笑容 。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编辑效率|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消息资讯|又是一个丰收季!
- 技术|5G+MEC智慧水稻种植点亮乡村振兴
- 稻瘟病|科学家找到藏在水稻体内的抗瘟“兵工厂”
- 代谢|我国科学家在水稻广谱抗病的免疫代谢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 免疫|揭秘水稻与病原菌争夺的重要装备,上海科学家研究上《自然》
- 数据|“智慧大葱”助丰收
- 海洋|微软陆琳:今年是新品丰收年,PC正重回工作、生活、学习中心
- 输电|“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今日发布!5G、杂交水稻等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