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RediT)一览表

很多作者都有过这样的投稿体验 , 即不少科学论文都要求在文末公示每位作者的贡献 。
文/ Wordvice , 转/ Meeloun论文网
这个问题涉及作者署名权 。
如何按照贡献程度科学区分作者的角色 , 现有的评价体系是什么 , 以及有哪些局限性 , 本文根据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RediT)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 。

标准|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RediT)一览表
文章图片

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 , 众所周知的痼疾包括很多署名权的问题 , 例如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或真正撰写文章的人并不能够被如实地反映在论文的作者名单里或排序上 , 而关于虚假署名和作者排序不公平的争论比比皆是 。 对于具有多个作者的论文 , 如果光看作者列表 , 是看不到每位作者的贡献的 。 从2012年起 , 设计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ontributor Role Taxonomy , 简称CRediT)的专家们便开始讨论并创建一个评价体系 , 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
CRediT系统从2014年开始推广使用 , 并演绎到今天的这14类标准 , 如下表所示 。
2020年4月23日 , 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宣布正式启动贡献者角色分类法工作 , 将该方法正式发展为ANSI/NISO标准 。
该方法将作者的贡献划分为14个类别 , 并对每个类别的角色详细精确地定义了作者的贡献 。

标准|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RediT)一览表
文章图片

目前已经有很多家高水平期刊出版机构在出版物中使用了CRediT系统 , 设计了标准格式 , 要求作者按照这14个类别填报公示作者的贡献 。 在投稿论文中呈报作者角色时 , 每位作者可以承担多个角色 。 然而 , 在这14类角色中 , 并不是每一类角色都必须有人来承担 。
CRediT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严格完善衡量作者的投入和影响的评价方法 , 不仅能够采用一个统一正规的标准来公平地评价作者贡献 , 减少作者纠纷、虚报或不公平感 , 而且可以确保整个学术出版领域的透明度 。 CRediT系统对于作者、出版商、大学、资助者都有好处 。
对于作者来讲 , 在投稿时明确填写贡献者角色 , 能够表达对合作者给予应得的功劳 , 避免由于被忽视或感觉不公平而产生作者之间的争论 , 并且能够为将来的合作提供明确的档案记录作为参考 。
对于期刊出版机构来讲 , 在论文中公布贡献者角色 , 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 并能够依据所填报的贡献内容更好地为其他论文选择同行评议专家 。
对于大学来讲 , 在评价作者的晋级请求和学术能力时 , 论文中明确记载的贡献者角色便于形成更为科学公正的审议结果 。 对于基金资助者来讲 , 了解每位作者的具体贡献 , 能够便于选择未来的资助对象和寻找同行评议专家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CRediT系统对作者的贡献类别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 但它并没有对“论文的贡献者”和“所涉科研工作的贡献者”加以严格区分 。 学术界有一种争议是“虽然论文作者肯定是贡献者 , 但是科研工作贡献者不一定能算是论文作者” 。 有些专业甚至明确界定了什么算是“作者(authorship)” , 以及什么算是“非作者的贡献者(non-author contributorship)” , 而后者仅有资格被在论文中致谢 , 而不能列为作者 。 另外 , CRediT系统也没有对每一类贡献所应当具有的作者排名顺序给出指示 。 作者排名问题是一个敏感、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 以后有专文讨论 。
【标准|贡献者角色分类法(CRediT)一览表】希望每一位作者都能够明确掌握贡献者角色分类法 , 让CRediT系统助力你的团队发表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