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越是艰险越向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战艰难纪实

艰难方显勇毅 , 磨砺始得玉成 。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 , 总是与高风险为伴 , 可谓“刀尖上的舞蹈” 。 科学探索就是要敢于突破困难 , 勇攀高峰 , 组建成立50年来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大漠转战山沟 , 再从深山走向海岛 , 经历过挫折 , 再一次次爬起 , 一路闯关夺隘、梦耀九天 。
37年前 , 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在西昌发射场顺利升空 , 那一天 , 中国人在地球之外36000千米的高空放上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通信卫星 。
但成功道路的背后难免历经坎坷 。
1984年1月29日12点 , 携带着“东方红二号”的“长征三号”火箭腾空而起 。 然而 , 谁也没有想到 , 意外竟就在这一刻出现 。
火箭第三级第二次点火刚刚点着 , 突然出现失常——大屏幕上橘红色的指示光点渐渐离开了理想的轨道 , 向着右下角缓缓沉去……刚才还在欢呼跳跃的人群 , 顿时惊呆了:我国试验通信卫星首次发射失利!
遭遇失败并不可怕 , 重要的是坚定必胜的信心 , 把各项管理要求和严慎细实的作风落实到每个岗位、贯穿到工作全程 ,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
“发射队伍不撤回 , 尽快准备第二次发射!”终于 , 同年4月8日傍晚时分 , 长征三号火箭携带卫星再次起飞 , 奔向36000千米外的太空 。 西昌航天人用坚守和奋斗 , 赢得了这场艰难战斗的胜利 。
惟其艰难 , 方显勇毅;惟其磨砺 , 始得玉成 。 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 , 只有不惧失败、砥砺前行的人 , 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
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的4次发射失利 , 让失败的阴影笼罩在中心上空 。 是消沉还是奋起?西昌航天人的回答斩钉截铁:事不避难 , 义不逃责!
面对形势任务的新变化 , 2004年6月 , 中心正式引入国际通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 并在2006年初通过认证审核 , 2010年又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 , 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 , 构建起一整套组织指挥、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制度规范 , 实现了与国际一流航天发射场的接轨 。 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大幅提升 , 火箭发射成功率走进世界前列 。
“质量是航天发射的生命 ,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 这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信条 。 ”谈及航天质量 , 该中心主任邓洪勤说 , 多年来 , 中心持续加强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 , 形成了“双想”复查、“双岗四检查”、“五按”“五不操作”等法规制度 , 建立了“双向质量交底”“严把三关”“防三躁”“防三误”等管控措施 , 为“万无一失、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
在一次次成败的经验教训总结中 , 西昌航天孕育形成了西昌航天精神、海岛创业精神和中心“十大优良传统” , 总结提炼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 这些都成为了中国航天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制胜法宝 。
2020年6月15日晚 , 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 , 发现产品技术问题 , 发射任务推迟 。
技术问题很快被排查出来 , 但要重启发射任务 , 必须先将已经加注的近400吨火箭常规推进剂安全泄出 。
燃料加注 , 极其危险 。 燃料泄出 , 比加注危险百倍 。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立的50年间 , 也从未有过将长征三号乙火箭常规推进剂95%以上泄出的先例 。
关键时刻 , 超过半数是党员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加注分队扛起泄出火箭常规推进剂的重任 , 党员们还主动组成突击队 。 他们连续3天反复研究推进剂泄出技术难点 , 分析近500个阀门、1600米管道等设备设施状态 , 组织8次泄出演练 , 把泄出方案细化到分钟级 , 精确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令 , 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 在他们承压奋战、连续奋战、坚守奋战下 , 最终成功完成中心历史上最大规模燃料泄出 。
6月23日 , 伴随着轰鸣巨响 , 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出熊熊烈焰 , 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 , 中心成功实现59颗北斗卫星百分之百成功发射 , 追梦奋斗的西昌航天人再一次创造了中国奇迹 。
与西昌相隔千里之外的该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 , 碧海蓝天、椰风习习 , 在这里 , 也发生过从挫折中奋起的动人故事 。
曾经 , 当“胖五”成功复飞的那一刻 , 全体科技人员高声欢呼、激情相拥 。
从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失利 , 到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成功 , 这908个日夜里 , 发射场科技工作者的坚守和追求 , 让人感动 。
“在908天里 , 整个火箭系统重新归零 , 并走向成功 , 这条路非常艰难曲折 。 ”文昌发测站副站长胡旭东亲眼见证了长征五号的“重生” 。 他清楚地记得 , 当目睹“胖五”在人群的欢呼中顺利升空 , 一股暖流夺眶而出 。 “没有一个型号不是克服了无数困难 , 最后才破茧而出 。 ”
这种面对失利的坚守和科学精神 , 这种拼搏的航天精神 , 值得更多人学习 , 将让更多人受益 。
【质量|越是艰险越向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战艰难纪实】“航天报国是航天人的初心使命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表示 , “未来 , 西昌航天人仍将振奋精神、勇往直前 , 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 , 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 在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想的征程上镌刻下骄人的中国印迹!”(黄国畅、曹耀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