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智能交管 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最近几年 , 创新技术和科技产品被运用到了道路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 。 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在做优顶层设计、做实基础建设、做强实战应用的基础上 , 构建了以科技智慧加持的现代警务模式 。 数据统计显示 , 本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连续多年保持稳中有降 , 道路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持续位居前列 。
【公安|智能交管 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互联网+”业务办理
让群众更便利
目前 , 天津拥有超325万辆机动车、超450万名驾驶人 , 车主和驾驶人办理公安交管业务需求与日俱增 。 为满足群众办理公安交管业务更方便、更快捷的需求 , 公安交管部门不断开辟相互融通的多种线上、线下办理渠道 , 开通“12123语音服务平台” , 以及可一键通办67项公安交管业务的“天津交管服务直通车”微信小程序 , 并融通88908890便民专线、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 , 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措施、形成机制 , 便利群众办理业务 , 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 。 公安交管部门深化推广“交管12123”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的应用 , 包括交通违法处理、申领临时号牌等车辆和驾驶人业务的140余项公安交管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办理 , 仅2019年以来 , 服务群众办理各类公安交管业务就已达约2千万人次 。
2020年 , 公安交管部门建成了全市首家全年无休、节日假期照常运转的24小时公安交管自助服务大厅 , 实现非现场处罚查询、裁决、缴纳一体化自助办理 。 具备一站式办理照相、体检、制证等单向业务的“驾驶人自助体检机” , 也已在南开、河东、红桥、滨海新区等全市多个区投入使用 。
科技设施运用
让管理更高效
今年春节前夕 , 公安交管部门在和平区张自忠路津门公寓门前 , 启用了一组“会提醒、能分析、秒抓拍、严曝光”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行人过街智能交通信号灯 。 此种信号灯集人行横道信号灯、警示标语显示、机动车警示灯、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智能行人请求系统、语音提示系统6项功能于一体 , 可警示行人违法闯红灯行为 , 自动分析行人流量 , 联动信号机优化配时方案 , 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 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
公安交管部门还在全市20余处道路交口设置了具备语音播报功能的“人脸识别”曝光系统 , 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通行;通过在公交车、出租车、救护车 , 及包括渣土车在内的专业客货运输等多类车辆中推广应用汽车电子标识 , 构建出“两环、两线、多区域”多圈层覆盖的网络化交通管理感知体系新格局 , 保障交通参与者安全畅行 。 公安交管部门还在中心城区多处重点路口路段配备了交通安全提示电子显示屏 , 依法查处违法鸣笛车辆驾驶人 , 有效促进驾驶人文明行车良好习惯的养成 。
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数据共享 , 特别是与多家外卖即时配送企业联合成立“即时配送交通安全联盟” , 深化对快递、外卖从业者骑行安全的管控 , 企业从公安交管部门获知外卖从业人员骑行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和事故信息后 , 对从业人员进行内部管理 , 做到数据交互、协同共管 。
智慧系统“加持”
让通行更顺畅
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已经建成了交警总队、各支队及大队共3个层级的指挥平台 , 最大限度快速处置警情、提高警务效能 。 通过科技的力量 , 单起轻微车损交通事故的处置时间 , 由之前的平均1小时减少为平均7分钟 。 通过区域协同优化交通环境 , 实现城市交通信号控制集中式管理向场景化服务转变 , 使交通早晚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2% , 重点区域交通早高峰拥堵情况提前半小时结束 。
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进“互联网+交通”机制建设 , 充分利用“公安交管+地图导航”数据融合技术 , 与使用率较高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实现信息共享 , 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实时发布道路拥堵、事故等各类交通诱导信息 , 有效提升了道路资源利用率和通行效率 , 达到了“未堵先知、预警先动、止于未发、防患未然”的效果 。 公安交管部门还在市内六区建设了110处道路交通诱导屏、交警岗台电子显示屏、路口智能显示屏 ,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 每日滚动播放本周期尾号限行与道路交通出行相关信息提示;同时利用“磁钉”感应等设备 , 在市区主干路沿线路口实现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 , 根据交通流量统一配时实现交通区域“绿波控制” , 保障群众出行更加安全畅通 。
本报采访人员 王赫岩 通讯员 刘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