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公众开放日探馆:隔空“重逢”老院士,九旬老兵讲述入党时刻

5月25日 , 在第5 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 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 。
哪些实物展品最受欢迎?在观看此次展出的观众中 , 南都采访人员偶遇了几位青年科研工作者 , 有人在展览中隔空“重逢”自己的老院长——”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黄祖洽 , 还有人对屠呦呦的诺奖证书和奖牌印象深刻 。
值得一提的是 , 现场还来了一位93岁的老兵 , 看到百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后 , 他回忆起自己的入党时刻 。

重逢|公众开放日探馆:隔空“重逢”老院士,九旬老兵讲述入党时刻
文章图片

主题展将260余张图片、190件套实物和11个多媒体的形式 , 将“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贯穿一起 。新华社图
与曾被勉励的老院士再次隔空“重逢”
张亦凡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一名科研人员 。 令他倍感惊喜的是 , 今天他在展厅中隔空“重逢”了自己的老院长——“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 。 那是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 黄祖洽正和“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一起工作 。
上世纪60年代初 , 我国核武器研制进入理论设计阶段 。 当时的黄祖洽 , 是唯一同时参加原子弹和氢弹两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 。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这样评价他:“黄祖洽对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 。 ” 2014年9月7日 , 黄祖洽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 享年90岁 。
张亦凡告诉南都 , 自己曾有幸得到过黄祖洽院士的现场指导 。 2013年 , 自己刚刚研究生入学 , 黄祖洽院士为他们十几个人做过一个动员讲座 , 主要是勉励新一代的青年学子 , 在科研工作中能有所成就 。
张亦凡还记得 , 当时黄祖洽老先生并未聊太多学术上的具体问题 , “而是跟我们聊情怀” 。
当时黄祖洽曾提到 , 在“两弹一星”期间 , 他和于敏等人在西北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下 ,条件非常艰苦 , 只能凭借坚定的信念继续奋斗 。 他还提到 , 我国核武器研究史上那次著名的“百日会战” , 三个月内就实现了氢弹原理的重大突破 。
“他也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个院士 。 ”此次来看展之前 , 张亦凡并不知道自己的老院长会在此次主题展中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和他“见面” 。
93岁老兵回忆70年前入党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 , 参观此次科学家主题展的还有一名93岁老兵 , 他告诉南都 , 馆中展出的月球土壤样本让他印象最深 。
这份月球土壤样本来头不小: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 带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样品 , 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 之后部分月球土壤入藏国家博物馆 。
“看到那些入党申请书 , 我又回忆起我年轻时入党的时候了 。 ”老人参军时正值抗美援朝 , 他一心想着保家卫国 , 报名加入部队 。 老人说 , 受条件影响 , 当时他站在党旗下向书记口头申请入党 , 入党时23岁 , 距今已经过去了70年 。
除此之外 , 还有哪些展品让观众们印象最深?
不止一位采访对象对南都采访人员提及 , 他们对屠呦呦的诺奖证书和奖牌印象深刻 。 “中国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 终于有机会看到这个证书了 。 ”此外 , 现场还展出了屠呦呦的手写药物筛选单、《疟疾单秘验方集》以及青蒿素结晶、哌喹片等实物 。
青年科研工作者:做有用的事 , 改变一点点世界
在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看来 , 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吃苦在前 , 享受在后 , 为人民服务 。 ”同样来自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王洪磊告诉南都 , 现在的社会风气比较浮躁 , 好多人一味追求利益和享乐 , 但是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带给他很大触动 。
“此次展览把科学家精神放到重要的地位 , 而不是把娱乐综艺这些明星作为主流 , 就说明国家对科学家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视 , 我们作为其中最基层的一个科研工作者也受到鼓舞 。 ”他说 。
他们的同事许鹏远告诉南都 , 看到当初留学回来建设祖国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条件很艰苦 , 但现在这一情况有了很大转变 。
“虽然我们不是很有钱 , 但不存在像以前‘勒紧裤腰带”搞科研、为情怀牺牲自我的情况 , 现在党和国家给科研人员的条件和物质待遇挺好 。 ”许鹏远举例 , 比如科研人既可以去科研院所 , 也可以去创业转化科研成果 。
“现在国家提倡‘双创’ , 不管是国家投资、还是市场机制和环境建设都很好 , 这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支持 。 ”谈及和科研工作结缘 , 许鹏远告诉南都 , 他们这代人从小的教育就是读书学习 , 做一些有用的事 。
就像乔布斯说的要改变世界 , “我们也想改变一点点世界 , 改变一点点我们的行业 , 哪怕改变煤矿底下的一块砖头就够了 。 ”这位1979年出生的科研人员说 。
【重逢|公众开放日探馆:隔空“重逢”老院士,九旬老兵讲述入党时刻】南都采访人员王凡 见习采访人员王森发自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