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 , 享年91岁 。 在汹涌的悼念人潮中 , 有许多年轻的身影 。 这些并未经历过饥饿年代的年轻人 , 向这位致力于让中国人“吃饱饭”的科学家郑重地献上鲜花、稻穗 , 表达他们的感恩与崇敬 。
18岁的杭州高中生袁同学就是其中一员 。 在微博#对袁老你有什么记忆#的话题下 , 她记录了奶奶听闻袁隆平去世消息后的反应:“今天奶奶知道袁老走了 , 哭得像个孩子……”
袁同学从小就听奶奶讲过一些饥饿年代的往事 ,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 奶奶家里除了红薯、草头 , 几乎没别的东西可吃 。 也是从奶奶的讲述中 , 她第一次听到袁隆平的名字 。 她说:“小时候别人问我姓名里的‘袁’是哪一个 , 爸爸会说是袁世凯的‘袁’ , 我就和爸爸吵 , 一定要他和别人说是袁隆平的‘袁’ 。 ”
袁隆平曾在纪录片《时代我》里说:“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他对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 , 希望青年不仅要有高尚理想 , 还要珍惜粮食 , 不要浪费 。
有网友表示 , “以前一直觉得袁隆平老先生是出现在课本里的人物 , 现在才突然发觉 , 原来他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 在每次吃饭时的一粒粒大米中” 。
在袁同学的记忆中 , 袁隆平很亲切 , 脸上总是挂着笑 。 她经常在网上看到这位老先生的日常 , 去超市看米价 , 去街边小店理发 , 养了一只小猫……这些让这名中学生觉得这位大科学家离自己很近 。
而电视采访人员小扬(化名)对袁隆平的印象则是:只要有人和他聊水稻 , 他就会笑 , 而且说话吐字底气十足 。
在袁隆平90岁生日的前一天 , 小扬和几位同行早早来到袁隆平家的会客厅 。 当天上午9点40分 , 袁隆平在助理的搀扶下走进会客厅 , 大家先陪他一起唱了生日歌 , 随后聊起杂交水稻 , 袁隆平滔滔不绝 。 一场生日会变成了杂交水稻的业务讨论会 。
这几天 , 小扬在长沙报道市民悼念袁隆平的活动 。 她注意到 , 有很多年轻人特意从天津、安徽等地赶来 , 送别袁老 。 她说 , 这一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 , 甚至没有务农的经历 , 但他们依然崇拜袁老 。
小扬和很多年轻人都觉得 , 袁老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 也是普通人家的爷爷 。 “打麻将、爱游泳、拉提琴、飙英语 , 这些片段里的袁老让人印象深刻” 。
袁隆平去世后 , 石化工程师翟先生一直在手机上关注相关新闻 。 他看到长沙市民在湘雅医院门口的道路两旁追着灵车为袁老送行 , 看到十字路口的车流自发给灵车让路并久久鸣笛 , 他说 , 自己仿佛看到了书本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 , 那是跨越半个世纪的共情 。
他认为 ,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 , 袁老一生守护的国家粮食安全 , 就像空气一样重要 。 “一个为我们解决了吃饱饭、粮食安全问题 , 并以圣贤般悲天悯人的品格为全人类作出贡献的高尚灵魂竟然逝去了 。 ”
5月24日的夜幕降临 , 长沙下起了大雨 , 明阳山殡仪馆前的花束堆成了小山一般高 。 看到那个场景 , 翟先生突然想到了基辛格在《论中国》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
【滋味|“我姓袁,袁隆平的袁” 从未尝过饿滋味 青年缘何念隆平】实习生 李欣怡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