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琉
文章图片
在高端音乐设备领域 , 作为影音外设行业头部玩家——索尼每一次总能站在行业前沿 , 祭出强大的“黑科技” 。 去年下半年推出的WH-1000XM4旗舰款头戴式降噪耳机亦然 。
作为该系列的第四代产品 , 索尼这次对这款头戴耳机无线降噪核心功能上 , 加入了全新AI技术 。 利用新增的AI智能降噪功能 , 为索尼WH-1000XM4带来更直观的降噪体验 。 事实上 , 索尼曾于2018年推出的WH-1000XM3降噪耳机就是该领域的霸主 , 几乎没有缺陷 。
【头戴式|“降噪头牌”索尼WH-1000XM4,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好听+好用?】虽然有人感慨索尼WH-1000XM4还在延续“前辈”经典的造型设计 , 但其实这款产品还是有着很多细节上的改进 。 尤其是新一代产品的全性能提升 , 让索尼WH-1000XM4将整个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水准往上抬了一个层次 。 这也让索尼在这一领域的综合“战力”再次凸显并登上耳机圈巅峰 。
工艺细节中的精进与平衡术
文章图片
打开收纳包 , 首先看到的就是索尼WH-1000XM4的熟悉外观 。 整体来看 , 索尼WH-1000XM4外观方面延续了上一代高雅稳重的风格 , 机身外表以哑光磨砂的材质为主 , 在头梁和耳罩处采用了皮革材质 , 质地柔软 。 黑色款上面的金色“SONY”Logo , 感觉就像是点睛之笔 , 透露着一股信仰的力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外观看似与上一代产品似曾相识 , 但索尼WH-1000XM4在细节设计及工艺进行了多处改进:比如材料部分 , WH-1000XM4整体用料做了统一的设计 , 材料所用的类肤质工艺进一步提升 , 合模缝和拼接边缘也做了进一步优化 。
文章图片
头梁部分也针对佩戴舒适性作了调整 , 弯曲弧度足够 , 佩戴时与头顶的贴合度会更高 , 显著提升了佩戴感 。 头梁档位调节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 推拉的段落感十分清晰 , 而且手感还有点儿阻尼 。 头梁结构不但能够拉伸 , 还可实现向上折叠和左右旋转 , 耳机还能小角度的上下旋转 。
文章图片
关于佩戴体验 , 在我看来 , 索尼WH-1000XM4在设计上的平衡之道用得非常到位 , 不像很多头戴耳机 , 一味追求外观的小巧却牺牲了佩戴上的舒适感 。 全新的耳罩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填充材质使得双耳受力面积更为均匀并带来了更强的包裹感 , 初次佩戴也不会觉得耳朵发痒等 。 另外 , 头梁的压力与耳罩的回弹力正好让贴合和佩戴的舒适性达到一个平衡点 。 经过这段时间的佩戴 , 笔者也不会感受到夹脸或者压头等不适应现象 , 同时也没有闷热或者眩晕等不良反应 。
文章图片
操控方面 , 电源控制以及降噪模式调整功能均采用了独立物理按键 , 位于左侧腔体部分下方 , 另一侧为触控区域 , 支持切歌、音量调整、播放/暂停控制、电话接听控制等功能 。 实际操作中发现 , 这些操控灵敏度都比较高 , 响应速度也比较快 , 即便是手沾水都可正常操作 。
强大AI战力一网打尽海量智慧功能
1)让人刮目的智能免摘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这款耳机并不需要我们用手捂着触控板来实现快速监听环境声音 。 以前 , 如果我们想要在戴着索尼WH-1000X系列头戴式耳机 , 在听歌的情况下临时与人对话 , 那就需要用手捂住右侧耳罩以启动环境声识别功能 。
文章图片
如今而到了WH-1000XM4这里可以更便捷了 , 首发搭载“智能免摘”功能 , 索尼WH-1000XM4用内置麦克风识别出佩戴者说话场景以及状态 , 让耳机智能去判断当前用户所处的实际场景 , 智能实现自动暂停播放、关闭降噪、开关环境声等一系列动作 。 这意味着 , 当你开始讲话的时候 , 耳机将自动暂停播放的音频 。 而当对话结束后 , 耳机便会自动恢复播放 , 由此更解放用户的双手 。
当然 , 用户还可以结合Headphones Connect APP菜单 , 来设置语音检测的灵敏度 , 以免误触发该功能 。 比如可以设置15/30秒、一分钟未监测到语音时自动关闭;也可选择不自动关闭 , 可以通过轻捂右侧单元背板来关闭该功能 。 通过这些设置 , 可以避免误触发 , 让智能免摘更智能 。
2)降噪效果大跃升
降噪性能方面 , 索尼WH-1000XM4借助前后双反馈多麦克风系统灵敏拾取周围不同频段环境音;随后全新升级的HD降噪处理器QN1将对环境音进行分析;再由高性能蓝牙芯片根据环境音的特性 , 以及驱动单元和耳朵之间的声学特征 , 发出每秒约700频次的抵消声波滤除环境音 。
文章图片
并且 , 索尼WH-1000XM4还可以通过Headphones Connect App进行20级环境声可控降噪 , 用户可根据环境噪声的大小 , 个性化选择环境声模式或降噪方案 , 可定制多达20种环境声级别或开启“风噪降低”模式 。 也可以开启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 , 耳机可自动检测佩戴者的活动状态和活动地点 。
文章图片
实际体验降噪效果也非常出色 。 在办公场景中 , 自己的敲击键盘与身边人群经过的脚步声以及接打电话的声音也变得不再那么尖锐刺耳了 , 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静悄悄的了 。
文章图片
而日常的公交地铁通勤过程中 , 虽然也能听见一些车轮碾过轨道的声音 , 但是要轻很多 , 可以感觉到车辆的噪音和人声嘈杂声明显减少 , 虽然不能达到100%的过滤但明显已经进入了相对安静的水平 , 尤其当音乐响起 , 大多声音会被隔离在外 。 而随着外界噪音被精确消除 , 内心的“安宁感”也立刻涌现出来 。
3)强劲40mm动圈单元带来音质盛宴
索尼WH-1000XM4音质方面的表现也是不容小觑的——内置强劲的40mm驱动单元 , 配备镀铝液晶高分子(LCP)振膜 , 可呈现动感的低音和高达40kHz的清澈高音 。 并且升级到了DESS Extreme , 通过Sony Music Entertainment共同开发的Edge-AI技术 , 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实时提升数字音频品质 。
文章图片
在试听体验过程中 , 索尼WH-1000XM4为索粉再次呈现了更加动听的音质效果 。 对于音质的实际效果 , 简单粗暴的回答 , 好听!整体风格上既保留了细节 , 也压制了高频部分的穿刺感 , 低频的冲击力也是减轻了不少 , 声音表现十分柔和耐听 。 以几首试听曲目为例:
文章图片
《蓝色狂想曲》是能够从“极度安静”到“极度澎湃”之间肆意转换的曲目 , 索尼WH-1000XM4能有效展现这首乐曲的动态素质 , 各种乐器的突然窜出并再循环往复 , 每一次都可迅速响应切换 。
Linda Ronstadt的《All My Life》这首老歌主要考验中高音人声的表现 , 索尼WH-1000XM4的表现也很出挑 , 延展比较高 , 中高频段声音比较亮 , 听轻音乐和中高音人声都显得很撩人 , 声音的分离度也很高 , 在低音的烘托下显得声场很大 。
多点连接与续航力等成为加分项
文章图片
在索尼WH-1000XM4的底部 , 官方还设计了Type-C快速充电接口以及3.5mm有线接口 。 充电10分钟可以提供5小时的听歌续航能力 , 耳机充满后 , 可以提供30小时的降噪续航时间 , 38小时的非降噪续航时间 。
文章图片
另外 , 索尼WH-1000XM4左侧耳罩内发声单元旁加入了新的佩戴传感器 , 使用时通过内置传感器能够检测耳机佩戴状态 , 当索尼WH-1000XM4被取下时 , 音乐自动暂停 , 有效节省电量 。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索尼这次将WH-1000XM4加入了同时连接2台设备的蓝牙连接功能 , 这个设计大大方便了用户需要同时兼顾听音乐和通话时在两个设备之间同时来回配对的麻烦 。
机神再现 , 树立耳机圈新标杆
文章图片
相比我们平时使用的入耳式产品 , 头戴式更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 尤其是对声音的解析能力 , 头戴式效果更加理想 。 索尼WH-1000XM4这款作品以熟悉的包装形式提供了细微但重要的增强功能 , 可谓是要颜值有颜值 , 要实力有实力 。 在头戴式降噪耳机中WH-1000XM3就已经是“机神”的存在了 , 此次WH-1000XM4又将降噪耳机做到天花板级别 。 与此同时索尼WH-1000XM4又不止步于一个传统的头戴式耳机 , 它没有像很多传统耳机产品那样拼单元、拼用料、拼声学设计 , 而是在把重心放在了交互体验、降噪能力和计算音频上 。 从这点看 , 索尼WH-1000XM4再次成为了耳机圈的新标杆 。
这背后 , 一方面呈现了对索尼几十年来音乐技术的传承 ,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索尼爱“死磕”的工匠精神 , 从而为用户打造了WH-1000XM4这样能够在音质、降噪、使用感各方面均可以做到极致的产品 。
从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看 , 索尼近年来的智能音频产品生态是日渐成熟的 。 2016年发布的初代MDR-1000X , 碾压同级竞品Bose QC35(音质和降噪层面) , 再到后来2代的精进 , 3代的4倍降噪提升 , 直至最新的WH-1000XM4 , 除了宣示“降噪行业天花板”水平之外 , 也带来了更多令人惊喜的智能玩法和黑科技感 , 堪称索尼大法自己打败自己的更强产品 。
作为一款兼具外在和内在实力的产品 , 相信索尼WH-1000XM4也一定是很多有品位小伙伴走进音乐“发烧”殿堂的耳机之一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