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博物馆应该什么样
日前 , 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明确指出:要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 , 推动特色发展 , 到2035年基本建成博物馆强国 。
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 , 教育都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 。 从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院算起 , 中国近现代公共博物馆发展历史已近120年 。 博物馆在展示方式上 ,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 逐步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夯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在传播形式上 , 从庙堂之高走进大众生活 , 逐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弘扬文化自信的大课堂 。
【|好的博物馆应该什么样】在新时代 , 博物馆教育应当进一步融入大中小学课程体系 。 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能够阐释传统史学框架之外的、更为广阔的人文世界 。 石器时代的彩陶、玉器 , 展示了文字出现之前 , 中华大地文明起源的勃勃生机;古代墓葬中的石刻、壁画 , 展示了古代先民对家族、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古代城市的轴线、建筑 , 展示了华夏民族对山川河流、礼仪秩序的珍视与创见;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本身还具有艺术性、多元性、生动性等诸多特质 , 可以有效提升历史教育的亲和力、感召力、创新力 , 使学生在馆舍参观、遗址行走、考古体验中 , 增强探索历史、触摸文化、传承文明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 博物馆、文化遗产紧密结合人文教育 , 有机融入在校生课程 , 将助力在国民教育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
而且 , 博物馆应当更好发挥在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中的作用 。 北大红楼的原状陈列、嘉兴红船的历史现场、长征沿线的文物遗存 , 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应该利用好革命博物馆的 “红色基因库”资源 , 进而引导当代青年在理论和实践中全面了解国情 , 坚定理想信念 。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博物馆教育应当在通俗性和严肃性中做好平衡 。 如今很多博物馆以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 , 创新传播模式 , 凝聚青年群体 , 取得了丰硕成果 。 但也应该看到 , 个别地方的传播策划片面追求眼球效应 , 如以“盗墓”为噱头宣传考古遗址 , 以“野史”为噱头“重构”地方文化 。 甚至还有个别新建博物馆将较多违背常识的赝品充入展示 , 这严重背离了博物馆教育的道德准则和学术准则 , 引致历史虚无主义之忧 , 需要社会大众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引导、共同监督 。
范星盛
推荐阅读
- 新机|2021年末骁龙8系新机频发,想要一款性能体验好的旗舰该怎么选?
- 电子商务|俞敏洪回应农产品带货被吐槽贵:选的是最好的 不是最便宜的
- 开端|知网降价只是一个好的开端
- 文化|除了帆布袋、书签、杯子,博物馆文创还能做什么?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赋能文博创新
- 艺术|疯狂兔子宇宙博物馆·奇趣展亚洲首展在渝开幕,鲲集文化带你探寻宇宙博物馆
- Samsung|博主透露三星Galaxy S22 Ultra将拥有迄今智能手机中表现最好的摄像头
- 华为|鸿蒙加持 新增幻彩灯光 音质更好的华为Sound X 2021评测
- 政策|让博物馆对青少年免费的初衷“不打折”玉渊杂谈
- Apple|苹果高管阐述iPhone用户为何应该选择Apple Maps
- 苹果|iOS 15 iPhone用户更应该选择使用苹果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