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王小萍 赵力文
“五山四陵一分川”的崤函大地 , 地处北纬35度 , 遍布丘陵山地 , 造就了苹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丰饶多彩的农产品 。 依托先天自然条件 , 经过多年发展 , 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已摘得多项名片:全国第一连翘产地、河南第一苹果产地、河南第一丹参产地、河南第二大食用菌产地……202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9亿元 , 特色农业占85.9% , 基本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 , 以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
进入“十四五” , 三门峡市立足实际 , 结合发展导向和趋势 , 把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 持续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 , 推动“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 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发展黄金带 。
把特色名片擦得更亮
6月初 , 在灵宝市苏村乡1100亩矮砧苹果基地 , 一株株苹果苗舒展着旺盛长势的身姿 , 盈千树果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闫恒超漫步在自家的果园 。
“你看 , 抽条很好 , 欢迎明年来这里采摘苹果啊!”闫恒超满心欢喜地说 , 这些去年刚种的维纳斯黄金矮砧苹果树苗 , 明年就能进入丰产期 。
原本从事工程的闫恒超去年引入了矮砧苹果 , 在海拔900米的黄土塬上建设苹果基地 , 在灵宝开始了“果园主人”的新职业生涯 。
矮砧苹果 , 不同于传统大树冠、高树体的乔砧苹果树 , 看起来树形小、树干较细 , 还要依靠辅助的支架、立柱防止倒伏 。 这其貌不扬的新品种 , 配合着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栽培新模式 , 解决了传统苹果进入盛果期晚、结果大小年、密闭易生病虫害、施肥用药浇水不精准等问题 , 实现了“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 , 果园也更易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 , 代表了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 。
为了把苹果的特色名片擦得更亮 , 三门峡近年来不断提升生产技术 , 大力推广苹果组培技术、矮密栽培、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 , 提品质、增效益 。
新资本进入苹果产业 , 采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 三门峡多年的老果园 , 也正在悄悄发生着新老品种替换过程 。 为鼓励矮砧、中间砧和矮枝型苹果苗木为主的集中连片规模化栽植 , 当地实行了奖补政策 。 采访人员看到 , 在灵宝市寺河乡等地的部分苹果园 , 已把原来老化的乔化苹果替换成矮砧苹果 。
同时 , 更大的发展谋划正在进行 。 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区 , 三门峡市规划建设“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为代表的黄金苹果带 , 全面进行产业提升 。 灵宝市则规划了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立足“大产业、大品牌、大架构”发展思路 , 提升发展水平 , 实现更大突破 。
三门峡市副市长高永瑞告诉采访人员:通过做强水果业 , 做优食用菌 , 做大中药材 , 稳定粮食生产等 ,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到2022年 , 黄金苹果带面积40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4亿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250万亩 。 到2022年 , 全市新发展优质林果36万亩(含改培20万亩) , 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36万亩 。
把产业链条拉得更长
卢氏县文峪乡望家山万亩连翘基地 , 满山郁郁葱葱 。 名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建华轻轻拉过一根根枝条查看 , 刚刚结出的青色连翘果已然挂上了枝头 。
“今年连翘挂果还可以 。 ”宋建华说 , 这些年靠着连翘 , 全乡1000多户贫困户脱了贫 。 在连翘树下 , 乡亲们还套种了苍术、丹参、黄精、柴胡等中药材 , 提升效益 , 带动走上致富路 。
近年来 , 连翘产业作为卢氏全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 , 帮助山区村民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 , 卢氏县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 不断拉长产业链 。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 , 卢氏县引资建设了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有限公司、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 , 提升就地加工能力 。 同时 , 与河南桐君堂道地中药材有限公司、河南中锦园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50余家连翘合作社实行订单收购 , 并成为以岭药业、春风药业、福森药业、太极集团、凯宝药业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首选的连翘原材料供应基地 。
除了连翘“果” , 卢氏当地还逐步开发连翘“花”“叶”的价值 , 拉长连翘产业链 。
今年3月 , 金色连翘花开遍山川的季节 , 卢氏县举办了首届连翘花节 , 推出了多条步行、骑行、车行赏花路线 , 结合近年来当地发展起来的农业休闲观光园、乡村旅游度假村 , 带动赏花观光、科普科研、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 。
由连翘叶加工而成的连翘茶 , 香味独特 , 汤色漂亮 , 又有清热解毒等保健功能 , 成为待客的好饮品 , 受到越来越多人士欢迎 。 在卢氏县 , 连翘茶产业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 3家连翘茶厂陆续建成 。 2019年卢氏连翘茶获得了新资源食品认证 。 取之不尽的连翘叶 , 成了农民又一增收财源 。
除了卢氏连翘 , 各县区都致力于延伸产业链 ,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 , 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 , 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 。
贯通供应链 , 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 , 建成100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 , 补齐农产品冷链流通设施短板 。
提升价值链 ,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 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 , 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业态和产品 , 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 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
充分发挥在黄河流域当中的特色农业发展优势 , 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 , 围绕沿岸5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余个村庄 , 以“一带三区四组团”的模式 , 着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 坚持“农业+”发展理念 , 延长产业链条 , 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培育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 打造沿黄农业融合发展典范 。
把科技含量提得更高
一座崭新的香菇菌种研发中心近期将在卢氏县建成并投入使用 , 香菇液体菌种的新技术也将按计划首次进行产业化 。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 。 该研发中心实施单位为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生物”) , 作为卢氏县食用菌企业龙头企业 , 这家企业认识到菌种对于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性 , 决定与上海农科院合作 , 对香菇液体菌种高效稳定生产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进行研发 , 全面替代固体菌种 , 为支撑香菇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
【特色农业|三门峡:特色农业绽新颜“小特产”升级“大产业”】传统的香菇制种工艺 , 采用固体菌种逐级扩繁生产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 最后扩大到菌棒生产 , 存在着接种量大、劳动强度大、工艺繁琐、杂菌污染率高、制种周期长、菌龄不一致等问题 。 香菇液体菌种技术则具有“省工、省时、省钱”优点 , 制种周期能缩短60天以上 , 菌棒培养时间缩短8%~10% , 菌棒生产综合成本下降3%~5% , 能更好满足规模化和工厂化香菇生产需求 。
“我们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和服务 。 ”金海生物副总经理张秀芬介绍 , 研发中心对香菇液体菌种的配方、制作工艺进行更为系统研究 , 根据当地气候制定相应技术方案 , 让这项新技术在河南香菇生产中大规模稳定应用 。
如上所述 , 三门峡食用菌产业已尝试提档升级 。 当地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国家质量协会开展技术合作 , 与上海农科院、四川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 , 积极开展产品标准及技术规范体系建设 , 不断提升科技含量 。
“三门峡已成为我省特色农业发展突出的市 , 我们有信心把三门峡特色农业打造成为北纬35度特色农业的一颗明珠 。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说 , “我们将积极承担使命 , 为实现新时期农业新发展要求贡献力量 , 走出一条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 ”
把产业集群建得更大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 , 突出高山农业特色 , 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 , 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支撑 , 聚焦果、药、菌、菜、牧等特色产业规划 , 着力培育苹果、食用菌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 中药材、生猪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 , 为“十四五”末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
以建设“大果园”为龙头 , 突出发展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黄金苹果带 , 复制“二仙坡”模式 , 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苹果套袋等新技术 , 提高品质 , 增加优质果率;进一步扩大红啤梨、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栽培面积;巩固香菇、黑木耳、平菇等主栽菇种 , 积极发展羊肚菌、猴头菇等名优珍稀菇种 , 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 提高菌棒质量效益;加快发展以连翘、丹参、杜仲、黄芩、黄精等为主的适销对路的道地药材品种 , 科学区域布局 , 稳步增加面积;稳定小麦面积 , 适当发展彩色、强筋等专用品种;积极开垦荒地 , 适度增加小米、花生、大豆等粮油面积 。 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梯次合理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产业园 , 为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
突出地域特色 , 发挥集群效应 , 重点发展卢氏核桃、渑池花椒、灵宝苹果、杜仲等优质林果种植 , 依托廊道绿化、造林补贴、国储林建设工程项目推动发展 。 依托现有林地资源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发展林粮、林药、林果、林菌、林菜、林花、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种养复合经济 。
把改革赋能马力增大
“搭建起政府、产业、改革、金融、文化、生态、教育、人才、智慧、组织等十大赋能体系 , 让农业更有活力、农村更有颜值、农民更有钱赚 , ‘三农’赋能的改革 , 将初步探索出具有三门峡特色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 ”三门峡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载文告诉采访人员 。 三门峡已经下发了《“三农”赋能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 随着赋能行动的实施 , 正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未来的崤函大地上 , 将会打破行政区域 , 全域谋划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等项目 , 搭建产业融合新载体;
通过落实政策引导融合、创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产业支撑融合、完善机制带动融合、加强服务推动融合等措施 ,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跨界融合 , 特别是与文化、旅游、康养、教育等产业有机融合 , 培育新业态 , 开发新功能;
立足不同区域和行业、领域实际 , 培育树立不同类型的示范模式 ,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
八方赋能 , 崤函农业产业将迎来一场东方风来 , 我们期待满眼春色 。
编辑:三分
推荐阅读
- 峰值|准备许愿!2021年最后一场大流星雨14日绽放夜空
- 中继|【科创之声】梦想之花在天宫绽放
- 颁奖|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颁奖 河南移动获得一等奖1项 4个项目登台领奖
- 景区|5G扬帆 绽放移动|5G数“智”化 趣游新体验
- |为科研人才“解绑”,让创新活力绽放
- 移动|云×5G共赢百业绽放,数智化新升级开启移动新十年
- 数字化|云×5G,百业绽放 中国移动举办2021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云×5G论坛
- 5g|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西区域赛颁奖大会举行
- 颁奖|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西区域赛颁奖大会举行
- 征集|广西举行5G应用现场会暨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西区域赛颁奖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