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暴跌26%!每日优鲜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第一股”光环有用吗



新京报|暴跌26%!每日优鲜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第一股”光环有用吗
文章图片
图1/1

每日优鲜抢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 , 成为“社区零售数字化第一股” , 却也率先经历“暗黑”一夜 。
6月25日晚间 , 每日优鲜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证券代码为“MF” 。 上市首日开盘价报10.65美元 , 下跌18% , 此后跌幅进一步扩大 。
截至收盘 , 每日优鲜股价报9.66美元 , 跌幅达25.69% , 市值为22.74亿美元 。
据悉 , 每日优鲜在本次IPO中总计发行2100万股(含绿鞋241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 , 以发行价13美元/ADS 计算 , 其IPO募资额约为3亿美元 , IPO市值为32亿美元 。
上市“前夜” , 盈利仍是难题
6月22日 , 每日优鲜递交了更新版招股书 , IPO定价区间设定为每股ADS 13美元至16美元 。 此次发行价位于定价区间的低端 。
公开资料显示 ,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 , 2015年首创生鲜领域的“前置仓”模式 。 截至2021年3月31日 , 每日优鲜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 , 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 。
这种模式是通过前置供应链 , 把“仓库”开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 从而能够高效辐射周边1-3公里区域 。 因为足够贴近用户 , 能实现用户下单后1小时送达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2020年 , 每日优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467亿元、60.014亿元、61.304亿元;GMV也从2018年的47.2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6.15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26.9% 。 在“有效用户数”方面 , 即支付款项超过销售产品相关成本的交易用户 , 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508万、717万、868万 , 今年一季度则为790万 。
但与此同时 , 生鲜电商依然面临着“盈利难”难题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2020年 , 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均在20亿上下 , 2021年一季度 , 净亏损达6.103亿元 。
今年3月 , 每日优鲜发布“(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新战略 , 三条业务线将更具针对性地覆盖社区零售广阔的市场 , 满足不同城市、不同消费层级的业态需求 。 每日优鲜通过多业态布局 , 发力“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 。
这是一个比单纯生鲜电商更好的故事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今年5月末 , 每日优鲜已经与14个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 , 并已经在10个城市的33家菜市场展开运营 。
两大生鲜电商上市补血 , “钱途”尚存未知数
此前北京时间6月9日 , 每日优鲜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申请 , 这一天 , 另一家生鲜电商企业叮咚买菜同步开启上市征程 , 递交IPO申请准备在纽交所上市 , 股票代码为“DDL” 。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 两大生鲜电商企业冲刺上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继续融资“补血” 。
“(上市)肯定是为了补充资金 , 现在这些公司一个季度可能亏几个亿、十来亿 , 亏损非常大 , 在一级市场已经很难拿到钱了 , 所以只能通过二级市场IPO来募资 。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说 。
在外界看来 , 它们看中的正是垂直领域第一股的标杆效应 。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此前表示 , “某种模式的第一股”这样的称谓 , 带有一定的头部光环 , 潜在地对后续运作有一定帮助 。
崔丽丽认为 , 上市可以为企业后续经营提供更强有力的燃烧弹 。 “但盈利这件事特别是对于高损耗的生鲜而言 , 对后续运营会有较高的要求 , 只能说上市给了两家企业更长的盈利缓冲期 。 ”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也表示 , 虽然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亏损在收窄 , 但是亏损的幅度还是比较大 , “上市和业务经营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 从目前来讲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 。 我觉得上市以后 , 估计还是可能会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亏损 , 确实比较难 。 ”
不过 , 在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看来 , 这种亏损其实问题并不大 。 他强调 , 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以亏损的姿态上市 , 资本看重企业的不是现在能不能赚钱 , 而是看它的成长率 , 看将来有没有大的盈利空间 , 这样才会给高估值 。
他表示 , 上市会倒逼公司的规划和经营 , 令其成为更加透明、更现代化的企业 , 能让企业走得更稳一些 。 但与此同时 , 也意味着承担风险 , “由于它涉及生鲜 , 一旦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 很容易受比如美国的投资人集体诉讼 , 或者被浑水之类的机构做空 。 ”
虽然成功上市 , 但每日优鲜依然面对各路竞争对手 , 互联网巨头也不断加码这一赛道 , 整个生鲜零售行业 , 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 。
【新京报|暴跌26%!每日优鲜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第一股”光环有用吗】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孙文轩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