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从游戏到电竞,虚拟世界如何影响现实生活?

从《英雄联盟》中国赛区亚运会夺冠到多地打造全球电竞之都 , 千亿产业的市场蓝图似乎正在营造出电子游戏蒸蒸日上的美好未来 , 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相信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能够真实地改变世界 。 但现实是 , 人类与电子游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 。
如何答复“浪费时间”的质疑?怎样规范游戏行业?虚拟游戏在哪些方面影响了现实世界? 本期问吧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读博士任桐 , 一起聊聊游戏与人生!
【小孩子|从游戏到电竞,虚拟世界如何影响现实生活?】
小孩子|从游戏到电竞,虚拟世界如何影响现实生活?
文章图片

质疑:打游戏就是浪费时间吗
@澎湃网友UvYbqu:打游戏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呢?小孩子以为打打游戏就能做职业选手 , 谁还会好好读书?事实上能打职业的又有多少 , 打了职业又怎样 , 还不是二十几岁就过气了被淘汰掉?
任桐:对此 , 我们先理清下思路 。 第一点 , 关于浪费时间的问题 。 如果没有电子游戏 , 人们就都去干正事 , 不再浪费时间了吗?我们从近往远推: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电视剧、电影、广播、小说、报纸……媒介本来就具有游戏属性 。 如果没有玩耍和休闲而一味地生产 , 那么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人没有将精力浪费在他处 , 就不可能有超越现状的想象力 , 闲适对思考是有帮助的 。 合理游戏益智 , 过度游戏伤身 。
第二点 , 打游戏让很多小孩子想成为职业选手 , 这个事情我觉得确实很复杂 。 首先 , 这说明电竞职业化标准还没有完全建立 , 对于刚获得认可的电子竞技来说也并不意外 , 行业在选材标准上确实还在探索 。 家长要对孩子打游戏这个事情有正确的理解 , 不能说玩就是打职业 。 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段位是什么?孩子游戏水平怎么样?我觉得要做一个基础的了解 , 这不是游戏的问题 , 这是亲子关系的问题 。
最后 , 电竞选手是吃青春饭的 , 不长久 。 但吃青春饭的行业就电竞这一家吗?有些吃青春饭的职业从事好了 , 几年就可以赚许多人一辈子的钱 。 成名趁早这件事情个人觉得是好事 , 人的身体本就是这么设计的 , 人的巅峰本就该在青年的时候 。 电竞行业的发展规律就是需要少年时进入训练 , 二十多岁即使被淘汰也还是可以留在这个领域 , 成为教练、媒体人、俱乐部管理等等 。

小孩子|从游戏到电竞,虚拟世界如何影响现实生活?
文章图片

一个留守儿童写给资助他的志愿者的一段话 。
规范:游戏公司乃至行业需要做什么
@弥豆子呀:我很赞同游戏也有种种积极面 , 但是前一阵子看到王者荣耀被诉侵害未成年人权利 , 其中有一条让我非常痛心 。 大量缺乏家长陪伴的农村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 , 游戏时间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 “叔叔 , 我不喜欢你带来的文具 , 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 。 ”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写给资助他的志愿者的一段话 。
如果说对于城市里长大的未成年人 , 游戏只是一种生活的消遣;对于农村儿童来说缺乏明辨是非的渠道 , 游戏真的可能毁掉他们的一生 。 请问游戏厂家是否该担责?是否有办法可以帮助未成年人?
任桐:虽然游戏产品商应该肩负相应的责任和使命 , 但不可能完全依仗他们 。 城乡问题和亲子教育在电子游戏的话题中是沉重的 , 别说留守儿童 , 就是看遍世间繁华的成年人 , 也难抵挡人类技术、艺术、趣味这些集合的诱惑 。 试问作为成年人的我们 , 能有什么来填补这些孩子的空白呢?如果成年人无法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窗口 , 那么这个世界终会由他们自己的方式打开 。
有关教育的观点我无法给予更多建议 , 但要是回到电子游戏 , 我觉得也不完全是悲观的 。 在我小的时候 , 有一款教打字的电脑游戏 , 依照打字按键顺序实现警察抓小偷 , 打得快就能抓到前面的人 。 如今看来如此简单的游戏 , 那时午后的计算机教室里却全是同学们比拼的身影 , 小朋友们因此拼音打字学得突飞猛进 。 现在 , 视频课程的普及让山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名师的指点 , 这就是媒介的影响力 。 那么电子游戏何尝不能成为线上教育中的一员呢?这才是各个游戏公司需要肩负起的责任 。
@宾尼宾尼:请问如今电子竞技已经进入运动会了 , 未来的发展高度会在哪里?国家是否会像支持其他运动一样 , 全力支持电子竞技的发展?又或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过度发展?
任桐:电子竞技以后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好 , 因为新媒介、通信技术变化过快 , 人们还是需要游戏来适应媒介规则 。 当大家发现媒介中除电子游戏外其他的乐趣 , 那游戏的乐趣是否又回到社区之中去还未可知 。
至于会不会泛娱乐化过度发展 , 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 因为电子游戏还没有完全去污名化 , 谈游色变的情况还屡见不鲜 。 进入运动会就是告诉更多人打游戏也是正事 , 也能够有出路 。 希望借助体育界赛事的经验 , 让游戏行业能够越来越好 。
@繁星吟游:您怎么看现在发展电竞行业、培养战队、让电竞课进校园呢?把游戏往体育、竞技行业的角度靠拢 , 总感觉只是把这个行业合理化的一种方式罢了 。 游戏本身当然是无害的 , 技术当然可以说是中立的 。 但一旦背后有了资本力量的操纵 , 说什么“科技向善”都感觉很荒谬啊!
任桐:资本的力量它不一定就是不好 , 还是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 进入校园作为一种尝试 , 给孩子们提供多一项校园活动也未尝不可 。 不如正视这个问题 , 同孩子们一起成长 , 顺便还能将青年培训做起来 , 这样看不完全是坏事 。 但需要强调的是 , 老师们或者说成年人还是要多学习、多做功课 , 不能对电子游戏完全没有概念 , 这样无法形成教学相长 。
玩家:游戏如何影响生活
@澎湃网友36BjIr:一个男人带孩子时玩游戏 , 做家务时玩游戏 , 上下班时玩游戏 , 吃饭时玩游戏 , 周末日阳光灿烂时玩游戏 , 除了影响着自己的人生之外 , 如何影响了现实世界?
任桐:人们在游戏中 , 狂热地创造难以磨灭的信息 , 而这些信息也将不断被用于新信息的合成 , 也会成为大样本分析的数据 。 除此之外 , 人们会通过游戏而自我发现、自我充实 。 电子游戏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在玩 , 即使单机游戏也可能找到网络社区来讨论 。 所以游戏是人们新的联结方式 , 它确实还有很多可能 。
@Aquarius小瓶子:怎么看待《江南百景图》的流行呢?它似乎跟竞技类游戏的逻辑都不一样?
任桐:其实《江南百景图》的核心玩法还是经典的经营模拟类游戏 , 搜集、建造、拥有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 对偏好探索、成就类型的玩家十分友好 。 它确实和传统的竞技类游戏不太一样 ,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
首先 , 现实生活的节奏过快 , 部分游戏玩家需要慢节奏的休闲方式 , 而不是快节奏的竞技对局 。 第二 , 建构虚拟社会的成就感 , 其实是对疲累精神的一种治愈 。 人们不一定真的渴望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走进现实 , 但精神上一定是神往的 , 谁人不爱“桃花源”的怡然自乐呢?游戏世界正好满足了玩家的精神向往 。 第三 , 这个游戏大热的原因 , 我觉得在于它还原了很多玩家心目中对“笔墨丹青”的想象 , 游戏的场景、人物像极了玩家对历史的认知 , 画中美景跃然游戏世界之中 , 这对探索类玩家、古风爱好者来说已经很有魅力了 。 至于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那并不重要 , 因为再地道的游戏开发也不能够演绎过去 , 做出符合本土审美的游戏就很出色了 。 总的来说 , 还是希望一些仿古的游戏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 游戏世界有朝一日也能负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 。

小孩子|从游戏到电竞,虚拟世界如何影响现实生活?
文章图片

《江南百景图》
@纸袋玫瑰:最近很火的摩尔庄园和之前的动森 , 都是火了一阵之后就没声音了 。 如何看待这类游戏?
任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 一个游戏产品具有周期性 , 就像一款玩具玩久了就会腻 , 过段时间再拿出来你还有兴趣 , 如此往复 。 同时 , 这也与平台对游戏的维护、更新、宣发等等都有关系 , 强如魔兽世界 , 巅峰也就十年 。
如果通过游戏获得了思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 那我觉得就是获益的 。 做一个假设:如果你把对游戏打卡的热爱 , 放在对一门学习、技术、专业上 , 是不是也能获得现实中的富有呢?这其实就是游戏化激励机制如何改变现实的例证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