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真正的顶尖高手,都有一种“傻瓜式思维”!( 四 )


这部剧之所以让我记忆尤深 , 是因为它极大满足了你的“窥探欲” 。
不同于以往戏剧设计中的“上帝视角” , 作为一名观众 , 从你踏进现场的那一刻 , 便化身为一个自我设定的角色 , 你可以跟着不同的演员角色在现场四处乱窜 , 直到拼凑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
PS:如果你对这部剧感兴趣 , 可以看我早期的文章:《做个幽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话说回来 , 当我联想到这里的时候 , 感觉还是有点不对劲 。
因为过去的那段记忆 , 完全是站在我的“内部视角”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 。 试问一个没有看过类似“sleep no more”这种剧的人 , 会联想到什么是沉浸式体验吗?
想到这儿 , 我有可以肯定 , 就是凡是愿意消费朋友餐厅的人群 , 多半都是猎奇心比较重的人 , 并且本质上偏爱炫耀(并非贬义) , 所以他们很可能都拥有过观看戏剧的体验 。
所以我建议他将产品与用户大脑中已存在的记忆相关联 , 聚焦定位在“剧院式餐厅” 。
有句话说 , 所谓的创新 , 就是像白痴一样思考(需求) , 然后再像专家一样实现它 。
真正的高手从不在意自己做了什么 , 而是会去考虑对方真正需要什么 , 也就是我们每个人背后的人性 。
记得有一次采访人员采访乔布斯 , 问:“你们推出新产品的背后 , 是做了很多用户调研吗?”
乔布斯回答:“我们不会过度调研 , 也不盲从统计数据 , 但我们知道用户心里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 这个知道并非是你去问一万个用户 , 而是你对人心的洞察 , 或者人在内心里的一些渴望的洞察 , 那你就会知道了 。 ”
为什么许多成功者宁愿相信“非理性”的人性 , 也不愿意相信“理性”的数据呢?
答案在于 , 数据的信息是有限的 , 而人性的可能是无限的 。
举个例子 。 曾经有一帮分析专家 , 为了了解飞机哪个部分最容易被击中 , 就到飞机修理厂去做统计 。
后来 , 他们发现飞机身上的故障主要出在了机翼的部位 , 因为那里弹孔最多 。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把所有飞机的机翼部分加强 , 做得更加不容易被击伤 。
正在这时 , 旁边突然跳出一个新人 , 说这可能不对!因为被击中其它部位的飞机 , 很可能早就被炸成碎片了 , 哪有可能被送到修理厂…所以 , 你们光统计修理厂的飞机是毫无意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