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股民以为,破发就是天塌了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蟪蛄 编辑/王方玉
来源:巨潮商业评论(ID:tide-biz)
如果有人在2001年向你推荐这样一只中概股:
上市之后就破发、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整个行业的商业逻辑都濒临崩塌 , 有同行股价从13美元一路跌到0.8美元 , 这家公司自己连商业模式还没搞得特别清楚……甚至 , 老板还是个刚30岁出头的小年轻 。
你可能会很想把手里的茶水泼到他脸上 。
但如果给当时的你开个天眼 , 告诉你这家公司从这一年开始 , 从0.5美元开始涨 , 一直涨到了2021年还在不断的冲破历史新高 , 累计涨幅超过2000倍并且仍然没有显示出疲态 , 常青树一样的业务 , 仍然在不断地为股东赚取数以百亿计算的现金流 , 你一定会瞪大眼睛 , 怀疑耳朵 。
这家公司就是网易 , 目前市值超过了770亿美元 。
2018年左右 , 全球宏观局势震动 , 赴美上市的公司纷纷破发 , B站、爱奇艺、优信二手车纷纷破发 , 就连在香港上市的小米、猎聘也同样破发 。
如今万亿市值的美团 , 虽然勉强保住了当天没有破发 , 但上市之后的四个月时间里股价累计跌掉了40%以上 , 市值差点跌破了2000亿 , 指点江山的霸气是一点都没有 。 但仅仅过了两年之后 , 美团已经到了“一览众山小”的程度 , 小米的股价也早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
文章图片
图2/6
美团股价表现(2018年9月至今)
到了2021年的6月份 , 好久没有出现的破发消息再度传来 。 而这一次最大的不同之处 , 就是投资者主体 。
2020年以来全球市场的估值水平不断提升 , 业务跨国的互联网券商日趋发达 , 美股、港股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全新的投资者 , 他们有很多来自新锐的互联网公司 , 受过高等教育 , 拿着高额薪资与期权 , 是中国人生顺遂的新经济新贵 。
这一批投资者很少见过2018年的破发 , 更没见过2000年的奔溃 。 每日优鲜破发、奈雪的茶破发 , 是他们短暂的投资生涯中没有出现过的小概率事件 。 但数百年来 , 这个市场里从来不缺乏关于暴富与破产的故事 , 所有那些看起来能要命的小概率事件 , 都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
IPO是企业发展的节点 , 而非终点
上市从来不是企业发展皆大欢喜的终点 , 只能说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 。
2020年至今 , 中国新经济企业掀起了新一轮赴港、赴美上市热潮 , 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未上市优秀公司 , 全都在筹划或已经登陆资本市场 。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 , 上市都是值得庆祝的 。 创业者按下按钮或者敲响钟声 , 股东、员工们的身价翻上几十、上百倍 , 再加上新股上市之后大多上涨——特别是国内A股 , 新股涨幅动辄翻倍以上 。
IPO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是财富的盛宴 , 甚至是改变命运的收获 。 即便不能像拿着大比例期权的大佬们一样财富自由 , 起码参与打新 , 跟着“喝口汤”也是可以的 。
早年方正证券曾经有过一个广告片 , 讲的是一胖一瘦两个创业搭档在清扫办公室 , 新公司准备开业大吉 。 瘦子问胖子 , 公司准备干成什么样?
胖子回答:上市 。
文章图片
图3/6
瘦子眼中带着迷惑、意外 , 又有些憧憬、崇拜的眼神看着胖的 。 随后 , 方正证券的Slogan缓缓说出 。
这个广告是迄今为止 , 中国商界对“上市”这件事描述最到位的视频之一(不仅局限于广告宣传) , 那种看似距离每个人都比较遥远 , 但又密切相关 , 好像是伸手就能够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 又不敢相信能达成的复杂心态 , 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 整个视频没有提到财富 , 却明确给出了财富的最终形态:上市 。
【|这届股民以为,破发就是天塌了】但实际的情况远没有一部广告片那样简单 。 上市从来不是企业发展皆大欢喜的终点 , 只能说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 。 对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的新经济企业来说 , 甚至只能说是个新的起点 。
很多人无法接受破发 , 实际上就是在把企业上市视为发展的终点——打新一拥而上 , 试图收割企业发展的最终成果 , 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节点上 , 通过投资于这家企业 , 作为股东参与到其长期成长里面去 。
新经济公司的发展过程充满变数
人们往往更重视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却忽略二级市场能够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
短视的投资行为 , 来源于投资者自身追求短期利益的倾向 。 与此同时 , 也和投资领域长期的公关、宣传风向有关系 。
近些年 , 二级市场在投资界并不招人待见 , 动辄获得几十几百倍收益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才是显学 。 人们往往更重视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却忽略二级市场能够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
Facebook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 在上市前就已是超级明星项目 , 2012年2月 , Facebook上市融资50亿美元 , 上千名员工成为了亿万富翁 。
再加上在此之前 , Facebook经过了五轮融资 , 投资者名单星光熠熠:彼得·蒂尔、霍夫曼、李嘉诚、微软、红杉、DST等等 , 总计约13亿美元 。 这些员工、早期投资者在上市后都将收获丰厚 , 并有机会在二级市场卖出股份套现 。
因为在一级市场上融资的名声太盛 , 以及被风投们抢出来的高估值 , 导致Facebook在真正上市的时候 , 投资者大多心态谨慎——上市第二天即破发 , 公司股价报收于34.03美元 , 较发行价38美元下降了11% , 估值也从1000多亿美元下降到932亿美元 , 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是一路下跌 , 股价腰斩 。
但后面的事情急速转变:一级市场投资形成的泡沫被挤出之后 , Facebook股价快速反弹 , 其2013年第二财季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度增长 , 显示出互联网广告业务正逐渐成为了全球广告主的必选项 。 7月26日 , 财报利好刺激Facebook股价大涨29.57% , 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趋势性的逆转 , 至今市值已经逼近万亿美元 。
文章图片
图4/6
Facebook股价表现(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
社会关系网络的护城河、明星CEO之类的正面因素 , 并没有阻止当时的华尔街基金经理们做空Facebook 。 市场对于Facebook能否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 也就是能否赚钱持有高度怀疑的态度 , 直到这家公司亲自证明了自己可以做到 。
那些没有耐心等到Facebook完成商业模式蜕变的投资者 , 就很难参与到后面股价持续上涨的行情里 。 2013-2021 , 其涨幅约为10倍 。
这只是新经济企业上市后商业模式逐渐变化、成熟的一个缩影 。 也是二级市场投资 , 尤其是新经济公司的关注者值得去借鉴的历史 。
具体到本轮新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密集上市 , 呈现出了几个明显的特征:
1 。 互联网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 , 进入到各个具体的垂直产业中去 , 如出行领域的滴滴出行、生鲜类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 , 化妆品领域的完美日记等等 , 其中不少都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 商业模式并未稳固;
2 。 一级市场的风险资本参与度高 。 由于风险投资体系的成熟 , 以及对新经济模式的认可 , 风投大量参与到了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 因此有迫切的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和套现需求 , 导致这些公司在上市之前估值太高 , 上市之后又会引起二级市场的谨慎;
3 。 传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到成熟期 , 更新的新经济刚刚进入商业化的早期阶段 , 市场上对于新科技公司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 例如目前谷歌的市盈率已经低至15倍左右 , 腾讯市盈率逼近25倍 , 已经低于很多传统产业的估值;但不少新经济企业上市后动辄几十倍市销率的估值——典型如Doordash、Snowflake、B站、拼多多等 。 从整体看 , 投资者的估值逻辑正处在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 。
这种大环境下风险与机遇同在 。 机遇指的是上市的这些企业 , 已经被风险投资者筛选过一遍了 , 大多数已经是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 , 安全边际较高;
风险则是 , 在上市前后 , 处于产业发展早期的企业需要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 , 和当年的Facebook一样 , 找到赚取利润的方式 , 以回馈投资者的投入和期待 , 在这个过程中 , 会有部分企业掉队甚至出现经营风险 。
以打新族为代表的一部分投资者 , 痴迷于资本市场的短期收益 , 但又困扰于市场的中长期不确定性 , 表现出了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快速切换的“二重性” , 实际上是对资本市场理解不够深入的一种表现 。
投资有风险 , 这是常识
这些九死一生的波澜壮阔 , 正是创业与投资的难度所在 , 也是魅力所在 。
每日优鲜和奈雪的茶 , 是引发本次关于破发讨论的核心 。
因入局早、前置仓模式而知名的每日优鲜 , 原本就处于商业模式摸索期的生鲜领域 , 因为商业模式的变化和变革 , 破发本来算不上太意外的事情 。
而发现了商业模式竞争压力的每日优鲜 , 也在上市之前进行了战略调整 , 将自己定义为“技术驱动的创新型社区零售企业” , 在社区零售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战略侧重 。
这种战略调整势必会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资本市场估值等多方面的变化 , 包括企业业务模式、经营目标、市场空间、估值体系等等 。
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 , 这个转型的逻辑是行得通的:与其去和财大气粗的兴盛优选、美团、拼多多进行贴身肉搏 , 不如利用已有的产业积累 , 发挥技术优势 , 进入“技术赋能”的蓝海市场 。
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层面 , 如果对企业的战略变化缺乏敏感 , 而是“无差别打新” , 显然是对每日优鲜的战略调整认识不够充分;打新出现亏损之后 , 又立刻转向另外一个极端 , 无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 事前贪婪、事后恐惧 , 无疑是一种糟糕的投资心态 。
港美股的打新者们为这次破发事件专门发明了一个新词 , 叫“全员被割” , 通过一个“被”字 , 凸显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无辜 。
但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包赚不赔的地方 , 尤其是对于新经济的投资来说 , 风险阴影的笼罩从来都没有消散过 。 全球新经济的发展史 , 在二级市场基本是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血泪史 , 鸡犬升天的局面是极少数 。
从最早的美国铁路证券、债券开始 , 美国国内和欧洲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美国铁路市场的投资 , 最终造成铁路过度竞争 , 运费降至难以想象的低价 , 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的局面;
文章图片
图5/6
美国铁路债券后期变得一文不值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某次股东会上 , 巴菲特拿出了一个写满了A到Z排序单词长长的名单 , 全都是上世纪汽车产业发展早期繁荣阶段 , 最终消失了的汽车品牌 , 巴菲特以此来警示对新兴车企的投资泡沫;
到了2000年 , 互联网泡沫的出现和破裂更是给全球风险投资、二级市场参与者上了惨痛的一课 , 目前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 , 无不是穿越了泡沫破裂的重压 , 发展至今成为巨头——华为、阿里巴巴、软银、腾讯、亚马逊等等 。
文章图片
图6/6
阿里和软银都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幸存者
而这些九死一生的波澜壮阔 , 正是创业与投资的难度所在 , 也是魅力所在 。
把新经济的发展浪潮简化为打新游戏 , 未免太过于轻率 。 同时 , 这也辜负了互联网赋能实体产业 , 数字化改变世界的大时代 。
与其说遭遇“全员被割” , 还不如说这是参与各种短视、逐利套利游戏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 是早晚会付出的代价 。 投资有风险 , 本该是每个二级市场参与者的常识;股票破发也不是天就塌了 , 因为上市只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节点而已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Europe|英国政府正在努力让千兆宽带成为新建住宅标配以为未来做准备
- 成为了|这届年轻人,为何“中”气十足?
- 定价|折叠屏价格“杀疯”了!OPPO Find N定价让朱海舟没想到:以为一万二
- 视点·观察|花2000块买张脸?这届年轻人的容貌焦虑卷到元宇宙里了
- 实验|你以为的“师姐”,其实是博导……
- 架构|华为新芯片曝光,基于RISC-V架构!20倍锂电大牛遇利空,21万股民踩雷!一夜跌53%,人人网股价腰斩
- 华为|突破,华为新芯片曝光,基于RISC-V架构!20倍锂电大牛遇利空,21万股民踩雷!一夜跌53%,人人网股价腰斩
- 最新消息|研究显示大型电池可以为火车提供动力 经济效益接近于收支平衡
- 经纬|记者观察|这届进博会上的“网红”,很“绿”!(图)
- |“内卷”起来,这届奶茶绝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