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圆满成功 , 在出舱过程中 , 多款我国自主研制的太空装备集中亮相 , 助力航天员顺利完成任务 , 成为闪耀太空的“中国名片” 。
空间机械臂 助太空行走一"臂"之力
今天 , 空间站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到指定位置 , 验证了机械臂的大范围转移能力 , 完成了我国空间站工程建造任务的又一壮举 。
文章图片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展开长度为10.2米 , 最多能承载25吨的重量 , 全部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 。 机械臂靠两端的末端执行器来完成抓取和固定 , 与目标适配器完成连接后 , 机械臂就可以进行旋转 , 而另一端的执行器就成为抓手 , 两个末端执行器轮流抓紧、放开 , 可实现机械臂在舱体进行爬行 , 更大范围触达空间站各舱体外表面 , 执行各类航天任务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梁常春:从立项到现在的话 , 突破的关键技术也有好多 , 包括末端的大范围(容差)捕获的技术 , 还有关节大力距驱动技术 , 还有包括整个机械臂多自由度运动规划的技术 。
新款舱外航天服 让太空漫步更惬意
文章图片
航天员离开空间站进入太空 , 面临200多度的温差、空间辐射等一系列考验 。 本次出舱任务 , 航天员身着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 , 采用多层设计 , 实现了真空防护、高低温防护和辐射防护 。 相比于神舟七号翟志刚的出舱舱外服 , 它的安全可靠性更高 , 支持舱外活动的时间更久 , 自主工作时间可长达八小时 , 而且穿在身上也更加舒适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主任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张万欣:关节的小型化之后 , 它可以满足了一个一米六到一米八的人穿着使用 。 适体性越好 , 它的活动性能才能保障 , 就是人穿着它工作起来会更轻松 。
此外 , 舱外航天服虽然重达130公斤 , 但穿脱起来极其方便快捷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主任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张万欣:穿5分钟 , 脱5分钟 , 这个都是有计时的 。 一般情况下 , 受试人员包括航天员都用不了 , 也就在3分钟左右 。
9种12个工具助力 出舱作业更方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地面不同 , 在太空中的航天员出舱作业 , 需要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 , 同时还要面对失重等复杂环境的考验 , 即便是拧一个螺丝都是非常困难的 。 为此 , 科研人员还专门研制了很多的特殊工具来协助航天员的工作 , 多款舱外维修与辅助工具也首次成功亮相 。 这次航天员出舱作业共携带了9种12个工具 , 每一个工具的研制都在充分考虑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之后 , 行动力受限的基础上 , 做了大量的仿真分析 , 让航天员使用方便 , 并且安全可靠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技术实验室负责人 王昊:工具是越来越丰富了 , 在总体设计的时候进行了仿真验证、数字验证 , 天上做的每一步 , 我们下面都做好了验证 。
【利器|多款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兵利器”集中亮相 确保出舱活动圆满成功】此外 ,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天地通信系统、图像传输系统也都在这次出舱任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
推荐阅读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通信运营商|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谢存|工信部谢存: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国际主流|“妈祖”填补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空白
- 近亲繁殖|我国东北虎种群增长迅速 但近交风险不容忽视
- 运载火箭|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