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对话理想“水银门”车主:李想发的微博让我难以接受
【IT|对话理想“水银门”车主:李想发的微博让我难以接受】理想汽车“水银门”事件陷入胶着期 。虽已检测确认车主在座椅上所发现的物质即为水银 , 但理想汽车坚称 , 其零部件、生产、制造等所有环节对汞(水银)的使用和采购量为零 , 并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
理想ONE水银
_本文原题是:独家对话理想“水银门”车主:李想发的微博让我难以接受
究竟谁应为“突如其来”的水银负责?
文 | 付玉梅 常涛 实习生黄晨发
编辑 | 赵佳然
审校 | 罗琨
另一方面 , 车主孙先生否认了被外部投毒的可能 , 且表示自己和理想汽车方面三次向派出所报警 , 警方认为没有证据构成刑事案件 , 不予立案 , 处理结果也就无从谈起 。
拉锯战背后 , 舆论四起 。究竟谁应为“突如其来”的水银负责?8日晚 , 孙先生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回应了外界对他的部分质疑 。他称 , 自己不是为了博人眼球 , 也不是为了高价索赔 , 自己只是希望能把事件弄清楚 。
为何没去医院检查、拒报投毒案?
“有人说我为什么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媒体 , 而不是找售后解决 , 质疑我的动机 。事实上 , 我在第一时间就拨打了‘400’热线 , 当时也从未想过联系媒体 。”孙先生告诉中新经纬 , 并提供了通话记录截图 。
文章图片
孙先生提供的截图 , 截图时间为6日 , 前天即为4日
孙先生是西安的一名理想ONE车主 。他告诉中新经纬 , 自今年4月份提车至事发前 , 这期间车子没出现任何问题 , 自己也一直很喜欢这款车 。
4日 , 孙先生在汽车座椅里面发现往外渗出疑似水银的物质 , 随后拍摄视频发到了“理想汽车”APP上 。孙先生称 , 自己当时马上联系了理想汽车交付中心 , 也是双方共同将渗有水银的座椅拆开 , 同程录像 。视频显示 , 不仅座椅缝隙中有水银存在 , 按压坐垫还会从小孔中往外渗出水银珠 。
5日 , 理想汽车也对此事件表态 , 表示第一时间展开全面调查 。然而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 , 发微博称:“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 , 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汞 , 脑子里装满了汞 。”随后又将微博删除 。
文章图片
李想微博截图(现该微博已删)
孙先生回忆称 , 彼时他还在等待检测结果 , 也还未与理想汽车总部对接上 。“李想的这条微博内容让我难以接受 , 也让我决定在微博上进行公开回应 。”
虽然座椅上的物质已被证实是水银 , 但外界仍对孙先生的行为有诸多质疑 。其中 , 汞是有毒物质 , 而孙先生为何一直未去医院作身体检查?
对此 , 孙先生向中新经纬表示 , 理想汽车方面此前一直在与自己沟通 , 希望安排和陪同去医院做检查 。但当时他想等到检测结果出来 , 确认是水银后再去医院 。而在6日晚 , 自己拿到检测结果发了微博后 , 对方却表示事件再次发酵 , 后续所有事情走法律途径 。随后 , 自己又去有关部门继续处理该事件 , 耽误了时间 , 才迟迟未去医院 。9日 , 孙先生称已安排好时间去医院检查 。
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不按投毒走刑事案件报案 。孙先生表示 , 此前的三次报警都是关于产品质量问题 , 属于民事纠纷 , 警方均不予立案 。此外 , 孙先生称 , 自己并非不敢报投毒案 , 而是警方表示此事也不符合涉嫌投毒罪的刑事立案标准 , 故也没有按涉嫌投毒罪立案 。同时 , 孙先生也坚持认为自己没有被投毒的可能性 。
孙先生认为 , 即使理想汽车生产的全过程都没有使用汞 , 但各个环节 , 包括终端销售过程中的人都有可能接触到车 。目前也无法证明他们没问题 。他希望能推动理想汽车进行自查 。同时 , 自己的诉求也不是要求赔偿 , 而是弄清楚为何座椅上会渗出水银一事 。
律师:举证难度大
对于该事件是否有进一步解决方式 , 理想汽车相关人员8日回复中新经纬称 , 如之前官方微博所说 , 理想汽车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 将协助公安机关调查事件真相 。
理想汽车在微博声明中提到 , “理想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制造等所有环节 , 对于汞的使用和采购量为零!制造一辆智能电动车 , 理想汽车不会使用 , 也没有任何必要使用汞 。如果在车上发现汞的存在 , 一定是外部行为造成的 。”
文章图片
多名熟悉汽车生产工艺的业内人士告诉中新经纬 , 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各个环节中 , 的确不会用到汞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新经纬表示 , 此前也从未听闻过在车内检测出汞的案例 , 这应该是极小概率的偶然事件 , 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比较大 。
但是 , 目前该事件相关的举证、界定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向中新经纬分析称 , 车内发现水银 , 有几种可能 , 一是车辆生产加工、运输、交付等环节由于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原因所致 , 二是有人遗失散落 , 三是有人故意投毒 。
“目前调查清楚真实情况及相关证据是维权的关键 。而若认为他人故意投毒 , 进行刑事报案 , 也不一定能立案 , 或者即使立案 , 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调查清楚 。而若认为是生产者的原因所致 , 则通常需要进行司法鉴定 。但如果怀疑是运输或交付环节发生的 , 也未必能通过司法鉴定方式鉴定出来 。”赵占领表示 。
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焦梁向中新经纬表示 , 车主的举证义务取决于其具体的维权诉求 。如果车主的诉求是退款退车 , 并要求理想汽车赔偿相关损失的话 , 首先要证明水银确实是车辆出厂即携带 , 而不是出厂后由其他第三人或其他原因进入车辆 , 这在举证上有一定难度 。
“当然 , 车主的举证义务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由于理想汽车是生产者 , 掌握着汽车生产制造工艺及原材料构成 , 也应当在一定程度承担车辆出厂不携带水银的举证责任 。”焦梁表示 。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则认为 , 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 ,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 , 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但如果相关损害是在产品销售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生 , 并非产品缺陷所导致 , 那么损害结果跟生产行为不具有因果关系 , 生产者不承担责任 。
在事件真相未水落石出之前 , 理想汽车及车主的处理方式成为关键所在 。“在李想的微博发出后 , 理想汽车的品牌形象实际上已经受到影响 。这场事件也考验着理想汽车后续的处理能力 。”崔东树表示 。
焦梁认为 , 在本事件的发酵过程中 , 从企业责任和对用户负责的角度 , 车企不宜一开始就假定车主是“敌人” , 而是尽量应加强沟通 , 弥合误解 。相应的 , 车主也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厂家的问题 , 毕竟这是非常严重的指控 。
“建议双方本着最大善意 ,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 , 理想汽车和车主能够向公检机关或社会提供更多的客观数据及事实 , 积极配合公检机关的调查 , 尽早得出结论 , 惩治责任人 。毕竟 , 产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焦梁表示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