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举头望明月 低头看月壤

“眼界——人类观天手段之沿革”正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热展 。 7月10日 , 作为本次展览的“王牌”——从“嫦娥五号”上带回地球的100克月壤亮相 , 遂引发深圳全城观展热潮 。 然而 , 这几日 , 不少前去观展的观众却表示 , 因隔着展柜 , 距离较远 , 盛放在“水晶尊”里的月壤很难被看清楚 。 为此 , 《深圳特区报》紧急联动深圳博物馆 , 深圳博物馆工作人员于7月12日下午 , 打开展柜 , 取出“水晶尊”中盛放月壤的球体 , 拍摄月壤高清大图 , 以飨读者 。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深圳博物馆自然科学研究部策展人李百乐博士告诉采访人员 , 月壤不能接触空气 , 必须存放在密封体内 。
在深博拍摄的高清照片中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月壤呈现出灰色 , 似有压痕 。 对此 , 李百乐博士解释说:“我在展厅看是黄色 , 照片拍出来确实是灰色 。 但因为没有比色卡 , 这样的描述不够精准 。 ”采访人员随即提出疑问:“难道月壤是变色土?”李百乐博士回答:“月壤在月亮上确实是变色的 。 至于原因 , 至今仍然未知 。 ”
此外 , 李百乐博士还补充了一些知识点:“月壤结构很松散 。 因为月球土壤中不含水分和有机物质 , 所以即使固定不动也不会凝结成块 。 ”她还表示 , “带回的月壤有3个用途:放在博物馆供观众参观、发放给科研机构供科学研究、供友好国家申领 。 月球样品的研究极大更新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 可以说 , 除了靠遥感数据获得对月球全球性的认识之外 , 绝大部分与月球有关的发现 , 都来自月球样品的实验室研究 。 ”
【博士|举头望明月 低头看月壤】关于月壤提取的方式 , 李百乐博士也进行了“补充说明”:“‘嫦娥五号’主要采用两种采样方式 , 即机械臂表取和钻具钻取 , 两种方式互为备份 。 样本的预期总质量约为2公斤 , 其中钻取0.5公斤 , 表取1.5公斤 。 实际取样质量为1731克 。 所谓表取 , 是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 。 在表取工作之前 , 先会进行钻取 , 钻头可深入月球内部2米 , 钻取月壤岩芯 。 在取样的过程中 , ‘嫦娥五号’就要把采到的岩芯、土壤部分装到一个包裹里 , 保持真空密闭 。 这样才能在返航地球的时候 , 保证样本不被地球环境所污染 。 容器到地球后打开的分装 , 也都需要在真空或者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 。 ”采访人员 刘莎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