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全面屏时代“动真格” 面板厂商积极布局屏下摄像产品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刘灿邦
自从全面屏概念提出以来 , 在手机正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 , 手机屏幕面积越来越大 , 屏占比不断提高 。 全面屏的形态也先后经历了刘海屏、挖孔屏以及升降摄像头等阶段 , 如今 , 全面屏时代“动真格” , 即将迎来屏下摄像这一解决方案 。
公开信息显示 , 今年下半年 , 将有多款屏下摄像手机发布 , 涉及的手机厂商包括中兴、小米等 。 其中 , 中兴去年就已发布了旗下首款屏下摄像手机 , 其第二款屏下摄像手机Axon 30屏下摄像版也将于7月亮相;小米则有可能把屏下摄像技术应用在新款MIX系列机型中 。
手机形态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链的创新 , 采访人员从产业链了解到 , 目前 , 面板与手机厂商已经能够攻克屏下摄像的技术难点 , 并实现显示效果、屏幕寿命与成像质量、模组厚度之间的平衡 。 在维信诺去年率先出货屏下摄像解决方案后 , 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也有望跟进 , 面对市场需求的增加 , 相关面板厂商正在积极扩大屏下摄像产品相关产能 。
屏下摄像获手机厂商青睐
7月以来 , 中兴频频对其新一代屏下摄像手机Axon 30展开预热 ,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 , 该机将具有400PPI高像素密度 , 同时采用120Hz高刷新率 。 针对最为关键的屏下摄像 , 中兴透露 , 该机采用7层高透材料 , 3层特殊工艺 , 透光性更强 。
实际上 , 中兴去年就已发布了旗下首款屏下摄像手机Axon 20 5G 。 相比而言 , 中兴在手机形态改变以及供应链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超前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中兴新一代屏下摄像手机将于7月底发布 。
当然 , 计划推出屏下摄像手机的并不只有中兴 , 小米下半年即将发布的MIX系列新机型也被传出将搭载屏下摄像头方案 , 这将是小米首款屏下摄像手机 。 此外 , 市场盛传未来的小米12也将采用屏下镜头技术 , 而在此前 , 小米10和小米11均为挖孔屏设计 。
作为全球手机出货量最高的厂商 , 三星是否会逐步采用屏下摄像技术值得关注 。 今年下半年 , 三星将继续推出新款折叠屏手机 , 有消息称 , 其中一款会搭载最新的屏下前摄技术 , 不过 , 该消息的准确性尚没有得到官方证实 。
自从手机全面屏概念提出以来 , 先后经历了刘海屏、挖孔屏、升降摄像头等阶段 , 虽然屏占比不断提高 , 但对于这种并不完美的全面屏 , 市场上吐槽的声音也不少 。
另一方面 , 屏下摄像的概念虽然很早就提出 , 市场也一直喊着“狼来了” , 但屏下摄像真正大规模的普及却不多 。 随着屏下摄像技术的成熟及手机厂商的加持 , 真全面屏时代即将来临 。
CINNO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刘雨实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华为、OPPO、VIVO、小米以及中兴等厂商对屏下摄像技术都比较热衷 。 “屏下摄像手机是全面屏概念的终极解决方案 , 也是广受关注的营销概念 , 不过 , 除了形态创新 , 品牌厂商还需要针对这一功能进行更深入的开发以吸引消费者 。 ”
作为中兴屏下摄像手机的屏幕供应商 , 维信诺副总裁徐凤英也向·e公司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 , 终端客户对屏下摄像的关注度比较高 , 未来应该会有更多手机品牌的屏下摄像手机发布上市 。
屏下技术经历多次迭代
正如前述 , 屏下摄像的概念很早就已提出 , 但量产并获得手机厂商的认可并非一帆风顺 。 徐凤英告诉采访人员 , 屏下摄像带来的新考验来源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 不仅要实现透明与显示的平衡 , 还要做到屏幕在颜色、亮度、甚至各个视角下观感的高度一致性 , 而且还要实现可量产的目标 , “这需要对技术细节和供应链把握有充足的信心” 。
在众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 , 徐凤英认为 , 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屏下区域副屏在显示与透明之间的平衡 。 “这并不是一个数值游戏 , 哪一方面做到极致就是最好 , 而是需要平衡和优化 , 既要在显示上做到高度一致 , 又要能让前置拍摄清晰自然 。 ”
在采访中 , 刘雨实也向采访人员表达了类似观点 , 即屏下摄像技术要在显示效果、屏幕寿命与成像质量、模组厚度之间进行平衡与取舍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屏下摄像技术已经历了多次迭代 , 正如中兴即将发布其第二款屏下摄像手机一样 。 小米方面 , 此前曾发布屏下摄像手机演示视频 , 据称 , 小米的屏下摄像技术经历了三个版本的迭代 , 如今已达到可量产级别 。
“早期的屏下摄像手机样品与即将量产的产品之间 , 技术上已经历了多次迭代 , 差别较大 。 第三代方案可以做到不削减像素密度(PPI)、尽量少地影响寿命 , 同时保障合适的透光率 , 实现可接受的成像效果和显示素质 。 ”刘雨实向采访人员表示 。
手机形态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链的创新 , 屏下摄像手机的关键之一就是屏幕 。 以维信诺为例 , 去年6月 , 公司推出InV see屏下摄像解决方案 , 同年9月 , 搭载该方案的中兴Axon 20 5G问世;今年5月 , 又发布了升级版可量产屏下摄像解决方案InV see Pro 。
徐凤英告诉采访人员 , 早在2017年 , 维信诺就针对屏下摄像产品进行了立项 , 公司现已拥有屏下摄像技术实现量产的关键底层专利 , 并且全球首创了“一驱多”阵列设计思路 。 “升级版的屏下摄像解决方案 , 进一步提高了像素密度 , 同时扩大透光通道 , 使显示效果和屏幕透过率的完美平衡再次升级 , 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 ”
主流面板供应商积极扩产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 , 主流的面板供应商都在发力适配屏下摄像技术的产品 。 去年 , 京东方曾对外表示 , 公司开发的搭载屏下摄像头技术的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已向品牌客户提供样品测试 , 并一直积极配合终端厂商进行布局 。 不过 , 对于产品上市时间的问题 , 京东方表示 , 要以终端厂商安排为准 , 未来公司将持续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进行相应规划 。
深天马在被问及屏下摄像技术专利及客户导入情况时表示 , 公司持续推动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 具体进展将协同客户需求推动 。 此外 , TCL科技旗下的华星光电也被传出即将出货屏下摄像解决方案 。
“目前 , 三星、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等主流OLED面板厂均有开发屏下摄像头技术 , 并且由于最终产品需要配合整机功能 , 因此 , 品牌方在技术开发上的参与度也很高 , 与面板厂基本形成了相互绑定的合作关系 。 ”刘雨实向采访人员表示 。
实际上 , 中兴与维信诺在面板产品上的合作正是刘雨实所讲的相互绑定关系的一个例子 。 据徐凤英透露 , 维信诺已进入包括荣耀、OPPO、小米等品牌客户的供应链 , 屏下摄像项目也正在与多家终端品牌合作推动屏下摄像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 , 持续扩大产能 。
不过 , 在具体项目进展方面 , 徐凤英则表示 , 基于客户保密原因 , 不便透露更多 。 当前正处在屏下摄像技术爆发前期 , 若能获得标杆客户认可 , 无疑有利于面板厂商的产品推广 。 对此 , 刘雨实也表示认同 , “屏下摄像技术若能实现大批量出货 , 可以证明面板厂自身研发和供应链实力 , 巩固现有合作关系同时吸引更多合作者 。 ”
屏下摄像可以说是手机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 , 业内也普遍认为 , 屏下摄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不过 , 屏下摄像并不会成为面板及手机厂商创新的终点 。
刘雨实认为 , 攻克屏下摄像技术以后 , 除了进一步优化技术以外 , 还有无滤光片设计、可变刷新率等功能 , 以及折叠、卷曲、拉伸等更多形态变化需要继续开发 。
【布局|全面屏时代“动真格” 面板厂商积极布局屏下摄像产品】徐凤英则告诉采访人员 , 维信诺将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 一是将集成屏下光学传感器全模组 , 将更多基于光学的识别传感器都集成在屏下;二是基于手机终端的屏幕创新技术将会朝着柔性和中尺寸的pad、笔电、车载等领域拓展 , 公司也正在积极拓展在中尺寸领域的布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