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入局“泛知识”短视频,得有含金量

□苑广阔
“用短视频来学习” 。 最近 , B站、快手、头条系、百度系、知乎纷纷布局“泛知识”短视频领域 。 随着互联网视频流量红利见顶 , 监管政策逐渐趋严 , 观众们的兴趣点正从“猎奇”向“干货”转变 , 平台间“泛知识”内容的博弈也渐趋白热化 。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 , 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 , 娱乐化为主导的短视频 , 已让越来越多的网友审美疲劳 , 诟病颇多 , 目前一些娱乐类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另一方面 , 内容监管逐渐趋严 , 短视频平台需要培育新的用户增长点 。
相比于娱乐类的短视频 , “泛知识”类短视频内容更加正统 , 其内容以传播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主 , 善于戳中用户的“知识痛点” 。 这样一来 , 对娱乐内容审美疲劳的用户纷纷“用脚投票” , 知识内容也更容易过审 。
实际上 , 一些“泛知识”短视频已经在这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 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 , 就因为讲授司法考试的短视频而一炮走红 。 抛开名利不谈 , 这些短视频中的“知识点”对于普法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
当各方都围绕着“泛知识”短视频摩拳擦掌时 , 它的短板也逐渐暴露 。 从用户的角度看 , 既然倾心于“泛知识”短视频 , 自然希望能够学到新知 , 但是目前的“泛知识”类短视频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 能引人深思的精品并不多 。
与此同时 , 在引流、吸粉、盈利的压力之下 , 很多“泛知识”短视频存在粗制滥造、跟风追随的现象 , 最终还是走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猎奇之路 。 对于用户缺乏信任的产品 , 不管平台采用会员模式、广告模式还是其他增值模式 , 都很难实现良性循环 。
总而言之 , “泛知识”短视频的点子不坏 , 但是成功与否 , 关键要看内容的“含金量” 。 如果不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 , 其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潦草收场 。
【成功|入局“泛知识”短视频,得有含金量】[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