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工智能教具制作的玻璃温室 , 由智能传感器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自成生态体系的智慧农场……这是湖北省武汉市翠微中学物联生态园里 , 七(1)班的学生们上的一节人工智能课 。 科幻小说中的“未来教育”场景 , 在这里已成为课堂常态 。
2019年 , 武汉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 , 随后不久 , 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 , 明确以此作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战略支点 , 推动智慧教育上升为城市战略 。
在市政府主导之下 , 武汉市教育局启动了“智慧教育环境提升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中小学校课堂革命行动、资源供给模式创新行动、数据驱动评价实践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等六大行动 , 将智慧教育理念延展到每一个教育环节 , 逐渐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的智慧教育新样态 , 为教育改革引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云平台 推进课堂变革
“通过‘云’看国宝 , 今天我们拜访了许多博物馆 。 那么 , 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标 , 作为武汉市的城市宝藏呢?请选择!”话音刚落 , 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 , 立刻出现了黄鹤楼、武汉大学、武汉长江大桥等图片选项 。 点击屏幕 , 投票完成 , 数据分析报告实时完成……这是武汉市汉阳区楚才中学教师王承瑾执教的一节《国家宝藏》课 。
智慧教育的落脚点 , 应当从课堂效果直接体现 。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夏春胤介绍 , 在统筹智慧课堂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应用过程中 , 武汉市教育局坚持打好课堂教学主攻战 , 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 , 坚持推动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 。
武汉智慧课堂发展变革的脉络 , 极为深远 。 早在2013年 , 武汉市教育局就率先在全国建成全市域基于云构架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 开展了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 尝试将多种技术和平台引入教育教学过程 , 如AI行为分析、智能阅卷系统、班级优化大师评价系统等 。
2020年上半年 , 为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复课难题 , 全市1000余所学校基于武汉教育云平台的“空中课堂”在全国率先启用 , 不仅给全市104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 也造就了一批“云端”明星校 。
武汉市华师一附中主打关键能力探索 , 形成“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推出“三导制”(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立体育人课堂教育模式 , 武汉外国语学校打造“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疫情对线下课堂教学造成的不利影响 , 已通过云平台 , 转化为武汉探索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契机 。
随着云端同步课堂、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探究性学习等应用模式的深入推进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 智慧课堂也在不断产生质变与飞跃 。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武汉云教育生态已基本成形 。 截至目前 , 通过教育云平台 , 武汉在云端已建成了8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 , 361门课程配套资源 , 1254个课程社区 , 辐射武汉全市15个区 , 覆盖小初高全学科;云平台年均新增资源达4.54TB , 平均日活量达12.8万 , 教师用户占比达48.8% , 年访问总数超1.5亿次 。
大数据 助力评价创新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教育评价实践创新 , 让“互联网+德育”有了新的可能 。 硚口区韩家墩小学不仅通过教育云平台上传德育微课 , 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德育内容 , 还倡导开发了即时性、可视化的徳育评价体系 , 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推进数据驱动创新助力教育评价 , 也意味着学校迎来了智慧育人的新时代 。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开发的学生身体健康评价系统平台 , 基于大量学生健康及运动数据采集分析后 , 制定出了包含学生肌体健康、行为健康、体能健康等内容的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评价指标 , 通过智能手环和多种终端设备实时掌控学生即时健康状态 , 分析预测孩子们可能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和疾病隐患 , 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
“用好大数据 , 突破市、区、校各级德育工作瓶颈 , 是武汉市智慧教育建设的思考方向之一 。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介绍 , 为了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 武汉市教育局与华中师范大学合力研制了武汉市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 。 通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 建设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 , 伴随性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 , 实现规模化和精准化测评 , 消除评价体系壁垒 , 长线导航学生成长发展 。
为了保障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 武汉市教育局绘制了全市各区信息素养地图 , 并遴选出1名市教育局首席信息官、15名各区教育局首席信息官和1175名中小学、幼儿园首席信息官 , 实现教育首席信息官全覆盖 。
各级首席信息官对应主导校长、教研员、师生三级信息素养发展水平监测 , 通过机制保障 , 基于大数据、面向全过程 , 促进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 。
截至目前 , 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已初步完成 , 构建了包括业务、数据、技术的大数据服务支持体系 。 目前 , 市级统筹已建成四星级智慧校园135所、智慧教室120间、人工智能实验室120间、理化生实验智能化标准化考场学校30所、智慧图书馆30间 。
慧管理 服务优质均衡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远洋世界小学 , 登录校级教育云平台 , 各个班级的课堂实时画面一目了然 , 录课、听课、评课 , 点击屏幕即可同步开始 。
通过完善“大数据管理平台项目”“智慧录播教室”“创客空间”等基础建设 , 东西湖区不少学校都和远洋世界小学一样 , 形成了集综合应用平台、智能管理、智慧教学于一体的智慧校园管理应用系统 。
而在不久前 , 城乡二元结构 , 还是困扰东西湖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题 。 如何解决?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 是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的“最后一公里” 。
早在多年前 , 武汉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 , 江岸区育才第二小学就组织联合周边的花桥小学、博雅小学、石桥小学、三眼桥小学等校 , 共同构建了线上教师学习的“同成”网络学区 。
“同成”网络学区的7所成员校中 , 既有省级示范学校 , 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就读学校 , 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 为了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 , 网络学区开设了校长论坛、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公共资源四大板块 。
“同成”网络学区内的教师们 , 通过云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思想、创意、经历的校际共享 。 各门学科网络教研在7所学校普遍开花 。 网络学区内月月有专题 , 校校有联动 。 300多名骨干教师常态化参与发起话题 , 30多名名师成立了线上工作室 , 学区内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
漫步云端之上的智慧教育管理策略 , 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 , 远隔千山万水之外 , 也如同近在比邻之间 。 江岸区育才小学充分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 , 和所“委托管理”的100公里外的农村学校黄陂区塔耳小学实现远程管理协同、教研协同、课堂协同、资源协同;通过视频同步培训、云交流、双师云课堂等形式 , 常青树实验学校跨省结对帮扶 , 助力四川凉山、河北保定高新区等地教育发展;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定点连线贵州省黔西南州 , 探索“互联网+”条件下 , 学校层面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赢机制 , 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新阶段 。 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 , 是助推武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 。 我们希望通过构建智慧教育环境 , 助推教育创新转型 ,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 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之基!”武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李超说 。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20日第4版
【中小学校|武汉:智慧教育融入每个教育环节】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程墨 特约通讯员 汪亮亮 邹永宁 邓潇凡
推荐阅读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娱乐|华为智慧屏迎来“影音娱乐”场景三大升级
- 景区|票付通旅游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建设迎接新征程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半导体|“智慧”加持 通关明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