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项目研制的波前调制成像系统 。
文章图片
王宏强(右)和项目团队成员在实验室调试设备 。
红网时刻7月21日讯(采访人员 李慧)一到暴雨天 , 大雾天 , 飞机无法正常起飞降落 。 而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理论将解决全天时、全天候问题 , 不受天气限制 , 晴天下雨都能成像分辨 , 通过雷达传递给飞行员较为精准地面信息 。
7月21日上午 , 在湖南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 , 国防科技大学黎湘教授团队创新提出的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理论荣获202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项目团队成员、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研究员王宏强表示 , 微波成像在空间监视、对地观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 突破天线衍射极限的前视高分辨成像是其中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难题 。
“传统雷达需要侧着看目标 , 我们的成果对正前方目标可以超分辨成像 。 ” 王宏强说 ,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 , 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比传统成像分辨超10倍以上 。 传统微波成像当观测方式为前视时 , 多普勒宽带变为窄带 , 使得方位像分辨率降低 , 形成前视成像盲区 , 极大限制了应用范围 。
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无论国防还是民用领域都有现实帮助 。 如无人驾驶可以清晰看清前方目标 , 飞机的“盲降” , 天气不好时必须用雷达、光磁波 , 对前方跑道看得清楚的话 , 很好地支撑飞机降落 。
王宏强介绍 , 项目提出微波波前信息承载新现象及超衍射前视成像新机理 , 发展了微波成像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 有力支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创新特区等项目的研究 , 推动了无人车自动驾驶、机载预警探测等系统的创新设计 , 为解决重大装备的前视成像目标识别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
目前该项目确定了随机调制波前和涡旋调制波前两种方案 。 王宏强透露 , 下一步 , 除了这两种方案 , 团队还将探索更多的波前调制方案 。 目前理论离应用还有一定差距 , 团队将继续攻关核心技术 , 更好地将项目推向应用 。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 , 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
【自然科学|湖南科技创新那些事①|这个自然科学一等奖能让飞机实现“盲降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7/21/9691035.html
推荐阅读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战略|科力尔电机荣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
- 核电机组|【难忘2021·科技创新】在科技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 冬奥|冬奥倒计时40天保障大屏点亮 科技创新助力冰雪盛会
- 高层次人才|紧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东莞发布人才新政
- 科技创新能力|共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同心圆”
- 平台|深挖科技创新“新势能”
- 国际|学院路街道举办校友科技创新赛,首场北科大13个项目登场
- 高清屏|第二十三届高交会开幕 龙岗86家单位展示最新科技创新成果